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注意看一物

湛然 注

 

注视一物,意守不乱;

心若驰散,立即摄还;

制之一处,无事不办。

 

 

下面是禅宗四祖道信大师在《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中,“注意看一物”的开示,其法简捷、具体、切实、安全(不会出偏差),是入道的基本功夫,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注释中之译文,为了更容易阅读和理解,在编排上也采用了引号,但引号内并非原文,请读者留意。

 

【守一不移者,以此空净眼,注意看一物,无问昼夜时,专精常不动。其心欲驰散,急手还摄来,如绳系鸟足,欲飞还掣chè取。终日看不已,泯然心自定。】

守一不移,就是以此空净眼,专注地看一物,无论白天夜晚,都要专一精进恒常,不散乱不昏沉地看。若心(注意力)驰散,就要立刻摄回,就如同用绳拴着鸟足,鸟若要飞走,就立刻拽回来。每天从早到晚这样不断地看,不断地摄回跑掉的心,日久功深,则会达到妄念消失净尽的境界(泯然),心自然就定下来了。

〔守一不移〕意(注意力)守一处而不走移。六祖云:“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六祖坛经》)〔空净眼〕“空净眼”就是:看只是看,如镜映物,看而不思。〔注意看一物〕一物,就是一个东西。例如,你可以放置一个乒乓球来看。(为了便于放置,可将乒乓球粘在一小块硬纸片上。)功夫熟了,便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来选取,例如一片树叶,一个茶杯,等等,随处可做功夫。〔专精常不动〕这里的“不动”是指注意力不走移,也就是不散乱、不昏沉。〔其心欲驰散〕若是妄念生起,就说明看得不专注、不连贯,甚至忘记看了。这时就要抖擞精神,专注、连贯地看。如果真正做到专注、连贯地看,妄念自然息灭。当然,要做到能够专注、连贯地看,乃至专注、连贯、持久地看,这有一个培养和训练的过程,这就是修行。要点是“终日看不已”,功夫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对于初学者来说,心不断地跑掉,就不断地收回来,虽然整个小时中都在拉锯战,你还是充分利用了这一个小时。〔如绳系鸟足,欲飞还掣取〕这里的鸟足绳,亦如禅宗后来所说的的牛鼻绳。大慧祖师云:“既学此道(参禅),十二时中遇物应缘处,不得令恶念(对修道人而言,妄念即是恶念,因为它会断掉法身慧命)相续。或照顾不著,起一恶念(妄念),当急著精彩(就要立即抖擞精神,拽转头来由妄念转回到正念上来。若一向(总是)随他去,相续不断,非独障道,亦谓之无智慧人。昔沩山问懒安(大安禅师):‘汝十二时中,当何所务?(二十四小时中,你在干什么?)安云:‘牧牛。’山云:‘汝作么生牧?(你怎样牧?)安云:‘一回入草去(妄念生起),蓦鼻拽将回。(只要牛一离开正道,就猛拉鼻绳拽将回来。)山云:‘子(您)真牧牛也!(您真正是在牧心牛啊!)学道人制恶念制止妄念),当如懒安之牧牛,则久久自纯熟矣(妄念不起)。”(《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泯然〕这里是用来形容妄念消失净尽的景象。

 

以此空净眼,注意看一物,无问昼夜时,专精常不动。其心欲驰散,急手还摄来,如绳系鸟足,欲飞还掣取。终日看不已,泯然心自定。”这十句,是守一不移的法诀,极其精妙。学人务必熟记在心,时时背诵,时时体味,时时实施。功夫熟了,只要一个凝视,妄想当即斩断,此乃了生脱死之大法也。

憨山大师云:“故佛法教人,一以专以断妄想为本,妄想乃贪瞋痴种种恶业之本也。即菩萨修行以至成佛,报得天上人间最胜庄严广大福田,皆从断妄想始。以妄想断,则恶业消,恶业消,则百福集,此所谓自求多福也。”(《梦游集·示钟衡颖》)

 

【《维摩经》云:“摄心是道场。”此是摄心法。《法华经》云:“从无数劫来,除睡常摄心,以此诸功德,能生诸禅定。”《遗教经》云:“五根者,心为其主。......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此是也。】

《维摩经》云:“摄心是道场。”此“守一不移(如绳系鸟足,欲飞还掣取)”便是摄心之法。《法华经》云:“菩萨修行,从无数劫来,除了睡眠以外,就是恒常地摄心,因为摄心功德,能生禅定。”《遗教经》云:“眼耳鼻舌身这五根,心是它们的主宰。......将心制之一处,则无事不办。”此“守一不移”便是“摄心法”,便是“常摄心”,便是“制之一处,无事不办”啊!

〔摄心〕将心收敛于一处。〔摄心是道场〕只要能够摄心,无处不是道场。〔除睡常摄心〕《法华经》云:“又于无数劫,住于空闲处,若坐若经行,除睡常摄心,以是因缘故,能生诸禅定。”〔能生诸禅定〕能生禅定。这里的“诸”是介词,相当于“于”。

 

问:入睡之前是闭目状态,怎样来做守一不移功夫?

答:你可以“观光”。其方法是:坐卧皆可,闭目,将注意力平视前方(若是躺卧状态,那就是向上看)。心若驰散,就要立即摄还。时间稍长,可能会有一团光云或一个光点出现,这时就注意看光云或光点。但不要执著于它,它只不过是“注意看一物”的一物。虽说是闭目,亦是以“空净眼”来看,看而不思。若是没有光云或光点时,只要知道自己是在注视前方就好。重要的是:心若驰散,立即摄还。

另外,你也可以内视丹田,以意守之。要点仍然是:心若驰散,立即摄还。

〔丹田〕这里是指下丹田,乃任脉之关元穴,在肚脐下三寸(四指宽)处,为藏精之所。下丹田是锻炼、汇聚、储存真气的主要部位。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人体的强弱,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所以保养丹田元气非常重要。丹田元气充实旺盛,就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使真气能在全身循环运行。意守丹田,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

 

附录:制心一处

 

(录自《佛遗教经注》

 

【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于蜜,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跳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汝心。】

此五根者(眼、耳、鼻、舌、身),心是它们的主人,因此你们必须好好管住自己的心。散乱之心的可怕,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就连漫天大火也没有它那样可怕。这就像有人端着一碗蜜,洋洋自得,只看着碗中的蜜,却看不见面前的深坑。又像没有铁钩来制驭的狂象,驰骋奔逸;又像跑进树林的猿猴,腾跃跳踯,难可禁制。心稍有散乱,就要立即折伏(收回来),无令放纵。放纵此心者,即丧人善事;将心制之一处,则无事不办。是故比丘,你们应当勤苦精进,驯服你们的心。

这是说:心为五根之主,指使五根,故欲制五根,首当制心。

〔当好制心〕好好在制心上做工夫。〔狂象无钩〕以“狂象”喻心之狂迷,“无钩”喻失去控制。《涅槃经》云:“心轻躁动转,难捉难调。驰骋奔逸,如大恶象。”又云:“譬如醉象狂騃,暴恶多欲杀害。有调象师,以大铁钩,钩斫其顶,即时训顺,恶心都尽。一切众生,亦复如是。”〔騃,ái〕痴也。〔善事〕人天善法及出世善法,总名为善事。〔折伏汝心〕这是说,心是臣仆,不可放纵,更不可让它做主,而是要自己来主宰心,驾驭心。故修行是修心——驯服心,即牧牛行也。

 

 

 

参考阅读:

一分钟禅定

刻意苦练一万小时成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