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善导大师三开示

湛然

 

一、一心持名

二、相续即生

三、临终正念

答客问

 

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他的话就是阿弥陀佛的话。他对净土宗的修学,作了三条极其重要的开示:一、一心持名;二、相续即生;三、临终正念。

这是净宗修学的精髓。念佛人恪守不忘,勤心奉持,必生西方极乐世界;如若歪曲谬解,背之而行,则长劫六道轮回。

一、一心持名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阿弥陀佛)愿故

 

这是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之开示,专讲怎样念佛

译文: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行住坐卧,无论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就叫做正定之业,这是顺从阿弥陀佛之愿的缘故。

〔一心〕不杂妄念之心。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中开示道:一心者,心心相续,无他想间杂。(详见《昙鸾大师净土教法》)〔念念不舍〕每一个念头都是弥陀名号。〔正定〕正确的禅定。身心清净,而不散乱,叫做“正定”。〔业〕身口意之造作。〔顺彼佛愿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这是顺从阿弥陀佛之愿的缘故。

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他的话就是阿弥陀佛的话。由此可知,众生一心念佛,念念不舍,这是顺从阿弥陀佛之愿。那么,散心念佛则是违背阿弥陀佛之愿!

〔散心念佛〕口称佛名,心想它事。关于散心念佛憨山大师在《费闲歌》中开示道: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费闲歌〕“费”,花费时间和精力;“闲”,没有用、白费功夫。费闲,就是花费了时间和精力而没有实际效果,即通常所说的做无用功。在《费闲歌》中,憨山大师指出修行中常见的白费功夫之误区,以及如何走出误区。(详见《费闲歌注》

现将憨山大师这段开示抄录并注释如下:

【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

念佛容易而信实之心难,心口不一(心不信实:口中在念佛,心中却在想别的事)总是闲(都是白费功夫);口念阿弥陀佛心中却在想别的事,喉咙喊破也枉然。

〔信心〕信实之心,心口不一即伪。所以,下一句就是“心口不一总是闲(都是白费功夫)”。这里的“信”,并不是信愿行之信,而是信实的意思。例如“信风”,就是每年只要到了一定季节便会应期而来的风——信实之风。〔信实〕诚实、不欺骗的意思。〔喉咙喊破也徒然〕因为“口念弥陀心散乱(散心念佛)”不能够成就临终十念相续(这是往生的最起码要求,详见《往生的条件》),所以不得往生,白费功夫。

憨山大师在这里一针见血地指出:“口念弥陀心散乱(散心念佛),喉咙喊破也徒然。”

 

问:什么是摄心念佛?

答:摄心是令心专注于一境,不散乱不昏沉。所以摄心念佛就是一心念佛。印光大师开示道:“摄心念佛,为决定不易之道。”(《印光法师文钞·复刘观善居士书一》)

问:一心念佛与一心持名有何不同?

答:念佛有四种:一、持名念佛,专称佛之名号;二、观像念佛,观看佛像,口称佛名;三、观想念佛,观想佛的三十二相及功德;四、实相念佛,谛观诸法实相,此即佛之法身。由于现在人念佛,基本上都是持名念佛。通常所说念佛,即是指持名念佛。这样一来,一心念佛与一心持名是同义词。而在善导大师时代,当时还有不少人是观想念佛,但由于境细心粗,识扬神飞,难得成就。因此,善导大师特别提倡持名念佛,并有专门的开示:“问:何故不令作观,直遣专称名号?答: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扬神飞,观难成就。是以大圣(释迦牟尼佛)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终生这样行持的人),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顺佛语故。”(详见《善导大师净土教法》

二、相续即生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厉心克己,昼夜莫废。

 

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愿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卧,必须厉心克己昼夜莫废,前念命终,后念即生。

永享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

 

〔相续〕不被妄念间断。

 

这是善导大师在《净业专杂二修》中之开示,专讲怎样修持必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印光大师对这一段开示极为赞叹,赞曰: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阐净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实处教人修持。至于所示《专杂二修》,其利无穷。”(《印光法师文钞·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现注释如下:

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终生这样行持的人,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正是由于持名念佛比观想念佛容易成就的缘故临命终时只要做到念佛之念相续(不被妄念间断),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若能够念佛之念相续,终生这样行持的人,有十人即十人往生,有百人即百人往生。

〔相续即生〕临命终时只要做到念佛之念相续(不被妄念间断),即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便蒙佛接引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感应道交〕众生之感与阿弥陀佛之应,相互交通。〔念念相续〕佛号彼此之间不被妄念间断,但可以有时间间隔。切不可将这里的“相续”二字,误解成口头上佛号相续(心中却杂有妄念)。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因为临命终时,念佛之念相续即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要终生这样来行持,令念佛之念相续,积习成性。这样就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十即十生,百即百生。〔积习成性〕就是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令念佛之念相续成为本能。〔昼夜莫废〕详见《昼夜莫废》一文。

【愿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卧,必须厉心克己,昼夜莫废。】

所有的人,好好思量,行住坐卧,必须激励自己、约束自己,昼夜都不要停止念念相续

〔厉心克己〕厉心,激励其心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克己,约束自己不要去做不应该做的事情。“厉心克己”四个字,是克服困难、扫除障碍的强大武器。

【前念命终,后念即生。永受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

这样行持下去,前念命终,后念即生西方极乐世界。永受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

〔前念命终,后念即生〕这是说:由于念佛之念相续,因此临终之最后一念必定是念佛之念,最后一念之后就立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三、临终正念

死生事大,须是自家着力始得若一念差错(若是临终一念不是正念而是妄念)历劫受苦,谁人相代?思之思之

 

这是善导大师在《临终往生正念文》中之开示,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否须要临终正念,这是净宗正佛与邪说之间的分水岭。正法遵循经义,肯定须要临终正念,因而善导大师开示道:“相续即生。”善导大师又开示道:“临终正念,即有金华来应。”永明大师开示道:“临终十念成就。”莲池大师开示道:“内凝正念,外感佛迎。”印光大师开示道:“凡念佛者,当发普度众生之大菩提心,则现生诸缘顺适,临终正念往生,从兹出凡夫流,预圣贤会,承佛慈力,及己愿轮,回入娑婆,普现色身,度脱众生。”历来净宗祖师也一再教导:临终正念往生。(以上引文出处,详见《临终正念》一文)

所以,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自力兼仗佛力。对此,印光大师开示道:“自力感,则佛力应。”又云:“所以,净土法门有如是之高上者,因为普通教理修心,全仗自力(全仗自力了生死)。惟有净土(净土法门)是兼仗佛力(是自力兼仗佛力了生死)。”(《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语》)

“自力感”,念佛人以临终正念感佛来接引;“则佛力应”,则阿弥陀佛应感前来接引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临终提起正念并保持正念,这是自力,以感得阿弥陀佛前来接引;在阿弥陀佛的接引下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则是佛力。莲池大师云:“内凝正念,外感佛迎,舍此报身,竟生彼国。”(《阿弥陀经疏钞》)

〔临终正念〕临命终时心不颠倒,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感佛来迎。通常,这是通过临终十念相续来实现。详见《临终十念,相续即生》一文。〔感应道交〕众生之感与阿弥陀佛之应,相互交通。

所以,净土法门是自他二力法门,自力感,他力应。其它通途法门,全仗自力断惑(见思惑)来了生死,则是自力法门,难度极大。

答客问

问:上面道绰大师开示说:“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既然“纵令一生造恶”,只要“临命终时,十念相续”就一定往生,那么念佛人就不用断恶行善了。是这样吗?

答:“纵令一生造恶,只要临命终时,十念相续,就一定往生”,这表明临终正念(十念相续)至关重要,也就是说:临终十念相续是往生的唯一要求,只要临终十念相续,就能够感得阿弥陀佛前来接引。

但是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在平日做到十念相续积习成性,而断恶行善是非常重要的助缘。所以善导大师开示道:“愿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卧,必须厉心克己,昼夜莫废。前念命终,后念即生。永受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开示中的“厉心克己”,就是策励自己、约束自己。一个放纵自己行恶的人,是做不到“厉心克己”的,而且与不杂妄念的一心念佛不相应。

对此,慈云忏主开示道:“如此系心于佛,任运常自遮挡一切恶念。设欲作恶,忆佛之故,恶不能成。”《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所以,一个不厉心克己的人,很难做到十念相续积习成性,因此临终十念相续没有保证。反之,如果真是做到了十念相续积习成性,就不至于继续造恶,因为“设欲作恶,忆佛之故,恶不能成”

虽然也有极为罕见的例外,一生造恶而做到了“临命终时,十念相续”。这种情形,是那些前生已经具备相当功力的修行人,由于没有断尽见思惑,轮回至今生。今生又误入歧途,而造恶一生。临命终时,在善友的开示下幡然醒悟,至心忏悔,并且做到了十念相续而往生。试想,如果不是基于前生的菩提心和深厚的功力,在临终众苦交煎之时,怎么能够顿生信愿,骤然做到十念相续呢?

所以自己决不可效仿,因为这种情形万个往生人中难有一个。试想,如果自己平时就放纵行为,任心作恶,逆顺境缘一现前,心就随之而去,为所欲为,那么在临终众苦交煎之时,怎么能够做到十念相续?这一道理自古以来祖师大德都有许许多多的开示和论述。

 

问:有一种说法:“虽是散心念佛,只要信愿具足,亦必往生。”这种说法正确吗?

答:佛和祖师都一再教导要一心念佛,并且一再叮咛要如说修行(详见《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注》)。因此,信愿具足者,必定是如说修行,而一心念佛(详见《一心念佛,而不是散心念佛》)。散心念佛者,是由于畏难畏苦,于是违背佛和祖师的教导而行,这正是信不真愿不切的具体表现所以,散心念佛者,信愿一定不具足。

〔散心念佛者,信愿一定不具足〕阿弥陀佛再来的永明大师,在《万善同归集》中开示道:“如或言行不称,信力轻微,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之意(即散心念佛)恃其懈怠,临终望生,但为业障所遮,恐难值其善友,风火逼迫,正念不成。”在这段开示中,永明大师明确指出:为什么会散心念佛(“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之意”)呢?这是因为“言行不称,信力轻微”。所以,言行相符,信愿真切的人,一定是一心念佛。而散心念佛,正说明此人是“言行不称,信力轻微”。而且永明大师特别指出:散心念佛是懈怠之行,这样懈怠下去(“恃其懈怠”),临终之时“风火逼迫,正念不成”,因此不得往生。〔言行不称〕言行不符:口头上说自己是真信切愿,而实际行动却是懈怠的(既不真又不切):“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之意。”〔恐难值其善友〕恐怕难以遇到能够加持他做到临终正念的大善知识。

“虽是散心念佛,只要信愿具足”是说:散心念佛而又信愿具足。但是“散心念佛而又信愿具足”这种情形,根本就不存在,是伪命题,就如同不存在临阵畏缩的勇敢战士一样。既然这种情形都不存在,哪里谈得到往生不往生的事呢?所以,“虽是散心念佛,只要信愿具足,亦必往生”根本就是谬论。

〔伪命题〕不真实的命题。〔命题〕表示判断的陈述句。

 

问:网上传有《法然上人念佛安心法语》,这是慧净法师从《法然上人全集》中精选出来的。其中第一条就是:正定之业者,即是称佛名,称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请问:称佛名即是正定之业吗?称佛名即是依佛(阿弥陀佛)本愿吗?

答:应当是:一心称佛名即是正定之业,一心称佛名即是依佛(阿弥陀佛)本愿。关于“正定之业”,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的原话是: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法然上人却别有用心地把这一开示,砍掉最为关键的“一心”二字,而篡改成:

正定之业者,即是称佛名,称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

一心,这是净土宗正确修学的关键。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开示道:诵经、观想、忆念、礼佛、念佛和赞叹供养,要一心,才是正行。善导大师说:“然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观经四帖疏》)

所以,善导大师是说一心专称佛名是正定之业,法然上人却篡改成:称佛名即是正定之业。心住一境曰“定”。试问:没有一心,怎么会是正定?散心念佛妄想不断,哪里来的正定?正定都没有,哪里来的正定之业?常见大肆鼓吹散心念佛和称名必生的慧净、净宗等人四处讲说他们所行是正定之业,真是大言不惭!

在此开示中,善导大师讲得清清楚楚:一心持名,这才是依佛本愿。而法然上人却把最关键的“一心”二字砍掉,篡改成:称佛名即是依佛本愿,于是得出“称名必得生”的荒谬结论,而大肆鼓吹“称名必生”!你把这篇《法语》与《善导大师净土教法》对照来读,就会清楚地看到,法然上人是怎样篡改善导大师的教导而建立了本愿法门。八百年来,不知误了多少念佛人的慧命!

 

问:为什么要临终正念(临终十念相续)方得往生?阿弥陀佛五劫的思维,无量劫的修行,整个的大愿都是要救度每一个众生。有着这样的大悲心,难道在我们临终之时不施展威神愿力,予以接引吗?

答:每一个众生临终之时,阿弥陀佛都在接引。只不过没有临终正念的众生看不到而已,便跟着自己的妄想而随业受生去了。所以,必须要有临终正念,才看得到阿弥陀佛前来接引,而随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对于这一道理,誉为江南古佛的中峰大师在《三时系念》中开示道:“然虽谓弥陀,摄取众生往生,要信唯是随心自现感应道交,究竟(毕竟)非从外得。”

〔唯是随心自现〕阿弥陀佛来接引(摄取)众生,唯是随心自现,这是感应道交的缘故,而非从外得。所以只有临终正念者能见佛来,而周围的其他人看不见。对于那些没有临终正念的临终众生,由于没有感,自然阿弥陀佛之接引也就不会在心中应现,所以也看不见佛来,而不是阿弥陀佛没有来接引。所以,得生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有无临终正念(临终十念相续)这就是为什么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和阿弥陀佛再来的永明大师都谆谆教导:要成就临终十念相续(详见《往生的条件》。这是阿弥陀佛的教导啊!〔感应道交〕众生之感与阿弥陀佛之应,相互交通。

对于临终感应道交之原理,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印光大师在《初机净业指南序》中开示道:

“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月现也。若心不清净,不至诚,与贪瞋痴相应,与佛相背,如水浊而动,月虽不遗照临,而不能昭彰影现也。”

译文: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而静则月现(喻正念之净心感现阿弥陀佛之接引)。若是心不清净,不至诚,与贪瞋痴相应,而与佛相违背,则如水浊而动,佛月虽然不遗漏地照临(喻阿弥陀佛总是在接引每一个临终之众生),但是不能够昭彰影现啊(喻动浊之乱心不能够感现阿弥陀佛之接引,却跟着自己的妄想,而随业受生去了)。

“唯水清而静则现,水浊而动则隐。月固无取捨,其不现者,由水昏浊奔腾,无由受其影现耳。”

译文:只有水清而静则月影现,水浊而动则月影不现。月固然是没有取捨地照临,之所以不现,这是由于水昏浊奔腾,无法呈现月影。(喻:只有那些临终正念的众生,才能够看到阿弥陀佛之接引,而没有临终正念的众生却看不到阿弥陀佛之接引。阿弥陀佛固然是没有取舍地接引每一个临终之众生,而那些没有临终正念的众生之所以看不到阿弥陀佛接引,是由于自心昏浊散乱,于是跟着自己的妄想,而随业受生去了。)

所以,对念佛人而言,临终一心正念,极其重要。千念万念,以至终日终年念佛者,无非为熟此念佛一念,以确保临终之时此念相续不断,感现阿弥陀佛之接引。因此,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和阿弥陀佛再来的永明大师都谆谆教导:要成就临终十念相续(详见《往生的条件》这是圣言量!阿弥陀佛的话不听,还听谁的?

〔相续〕念佛之念相继,不杂妄念。〔圣言量〕这是圣人所说,正确无误,定可信受。例如,佛菩萨在经论中的言教,是圣言量。又例如,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和永明大师、以及证道的昙鸾大师和道绰大师是圣人,他们的言教是圣言量。

 

 

参考阅读:

善导大师净土教法

临终十念,相续即生

临终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