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如来藏经注

湛然 注

 

引言

如来藏经


引言

《华严经·如来出现品》云: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本觉,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不觉若离妄想返本还源,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恢复原来的本觉。”

〔一切智〕知了一切法之总相(诸法实相)的智慧。〔总相、别相〕一切法都有总相和别相这两种相。一切法共有的相,叫做“总相”;各法特有的相,叫做“别相”。法界中的种种事物、现象,各自有相,常用“森罗万象”来形容,这是诸法之别相;诸法的本质(体)是“无”——诸法实相,这是诸法共有之总相。〔自然智〕不借功用,自然而生之佛之一切种智。〔一切种智〕佛通达诸法总相和别相的智慧。〔无碍智〕自在无碍的智慧,即佛的智慧。(关于诸法实相,详见《诸法实相》一文。)

这段经文讲了三点:

一、“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本觉,这是说众生本觉

二、“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本觉,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不觉,这是说心有两种状态:本觉与不觉。无念(微细念灭)是本觉,这是诸佛心(如来藏);有念(妄想)是不觉,这是众生心(识藏)。这两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但不可能同时并存。因为心的无念状态(如来藏),即非有念状态(识藏);而有念状态(识藏),即非无念状态(如来藏)。这就是在讲一心二门即:一个心体有两种状态。“门”在这里是种类的意思,例如:本学期有五门功课;“一心二门”就是说心有两种状态,即一心二态:真如态(如来藏)和生灭态(识藏)。真如态是没有念之生灭的状态,生灭态是有念之生灭的状态。亦称之为真如门(本觉)和生灭门(不觉)。而且,不觉的根源在于妄想。

〔心〕就术语来说,在许多经论中,诸佛和众生的本体是自性,心为其用;而在有的经论中,心既是本体亦是其用,例如《楞伽经》、《修心诀》、《真心直说》和《起信论》等。“一心二门”的心,既是本体亦是其用。

如来藏、识藏有两种状态:如来藏识藏。如来藏是觉的状态(无念,即粗念、细念、微细念俱无),而识藏是不觉的状态(有念),二者可以互相转化。佛心是如来藏,这是觉的状态;众生心是识藏,这是不觉的状态。众生修行成佛,就是通过离念,依次息灭粗念、细念、微细念,将其识藏转化成如来藏。(关于如来藏和识藏,详见《心、自性、如来藏》一文)

〔粗念、细念、微细念〕心念有三类:粗念、细念和微细念。妄念是粗念;正念是细念,例如念佛人之佛号,禅人之话头;微细念是识心之微细生灭迁流,为阿赖耶识之相。〔无念〕通常,当粗念和细念均息,就称为无念,这是一般所说的无念。进一步,如果微细念也停息,这是究竟的无念。所以,“无念”一词的含义,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

三、“若离妄想返本还源,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恢复原来的本觉,这是说离念返本还源成佛。所以,离念是修行成佛的关键和核心这是说,只要离除妄想(微细念灭),便返本还源而成佛。《佛藏经》云:“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是无想无念(微细念灭)。”

 

本觉不觉一心二门离念返本还源,形成了大乘佛法的基本构架,透彻地阐明:众生如何而来,又如何修行成佛。此四者环环相扣:本觉是相对于不觉而言,一心二门即是讲心有本觉与不觉这两种状态,而返本还源即是讲如何由不觉状态回归到本觉状态而成佛。其中的关键,在于心之转变:离念离妄想)。故《大乘入楞伽经》云:“诸佛教(传授)心。”

 

大方等如来藏经

东晋北天竺三藏法师佛陀跋陀罗译

〔大方等〕又名大方广。大乘经之通名,意思是所说之义理方正平等。〔如来藏〕自性有迷与觉这两种状态。自性迷,称为识性,亦名识藏;自性觉,这是自性的本原状态,称为本性,亦名如来藏。(详见《心、自性、如来藏》)《六祖坛经》云:“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详见《六祖坛经精解》)自性本具妙明万德,这是佛。当自性迷时,便失去妙明万德,而由佛堕为众生。修行成佛,就是自性由迷转觉的过程,即宗门所说的返本还源,将识藏还原成如来藏。

〔大方等如来藏经〕这是释迦牟尼成佛十年后,于灵鹫山,应金刚慧菩萨而说。经中以九个譬喻,显明众生所具之如来藏,隐覆于烦恼中;去除一切烦恼,即证得如来藏,而圆满成佛。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意译作灵鹫山)中,宝月讲堂,栴檀重阁,成佛十年(成佛十年之后。三藏法师不空译本云:“成等正觉十年之后。”,与大比丘众百千人俱(在一起)。菩萨摩诃萨六十恒河沙(六十恒河沙数的大菩萨),皆悉成就大精进力,已曾供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皆悉能转不退法轮。若有众生闻其名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

〔那由他〕数目之名,相当于现在的亿。

其名曰:法慧菩萨,师子慧菩萨,金刚慧菩萨,调慧菩萨,妙慧菩萨,月光菩萨,宝月菩萨,满月菩萨,勇猛菩萨,无量勇菩萨,无边勇菩萨,超三界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香象菩萨,香上菩萨,香上首菩萨,首藏菩萨,日藏菩萨,幢相菩萨,大幢相菩萨,离垢幢菩萨,无边光菩萨,放光菩萨,离垢光菩萨,喜王菩萨,常喜菩萨,宝手菩萨,虚空藏菩萨,离憍慢菩萨,须弥山菩萨,光德王菩萨,总持自在王菩萨,总持菩萨,灭众病菩萨,疗一切众生病菩萨,欢喜念菩萨,餍意菩萨,常餍菩萨,普照菩萨,月明菩萨,宝慧菩萨,转女身菩萨,大雷音菩萨,导师菩萨,不虚见菩萨,一切法自在菩萨,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如是等六十恒河沙菩萨摩诃萨,从无量佛刹,与无央数(无尽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俱,悉皆来集尊重供养。

〔八部众〕天众、龙众、夜叉(汉译勇健鬼)、乾闼婆(汉译香神)、阿修罗(汉译非天)、迦楼罗(汉译金翅鸟)、紧那罗(汉译非人)、摩睺罗迦(汉译大蟒神或大腹行地龙)。由于人类的眼睛不能见到他们,所以又叫做“冥众八部”。又因为八部众以天、龙为最殊胜,所以又叫做“天龙八部”。

尔时(彼时),世尊于栴檀重阁,正坐三昧,而现神变。有千叶莲华(同“花”),大如车轮,其数无量,色香具足,而未开敷(开放)。一切花内,皆有化佛,上升虚空(这些莲花上升到虚空),弥覆世界,犹如宝帐。一一莲花放无量光,一切莲花同时舒荣(孳生蕃茂)。佛神力故,须臾之间,皆悉萎变(全都枯萎)。其诸花内,一切化佛,结加趺坐,各放无数百千光明。于时此刹,庄严殊特。一切大众,欢喜踊跃,怪未曾有(从未有过地惊奇)。咸有疑念(全都疑惑),今何因缘,无数妙花,忽然毁变,萎黑臭秽,甚可恶餍(厌恶)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大众所疑,告金刚慧:善男子,于佛法中,诸有所疑,恣汝所问(你可以尽情提问)。时,金刚慧菩萨知诸大众咸有疑念,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无数莲花中皆有化佛,上升虚空,弥覆世界;须臾之间,皆悉萎变?一切化佛各放无数百千光明,众会悉见,合掌恭敬。

尔时,金刚慧菩萨,以偈颂曰:

我昔未曾睹,神变若今日,

见佛百千亿,坐彼莲花藏,

各放无数光,弥覆一切刹,

离垢诸导师,庄严诸世界,

莲花忽萎变,莫不生恶餍。

今以何因缘,而现此神化?

我睹恒沙佛,及无量神变,

未曾见如今,愿为分别说。

尔时世尊,告金刚慧及诸菩萨言:善男子,有大方等经,名如来藏,将欲演说,故现斯瑞(所以现此祥瑞)。汝等谛听,善思念之。咸(全都)言:善哉!愿乐欲闻。

一、萎花中佛喻

佛言:善男子,如佛所化,无数莲花,忽然萎变。无量化佛,在莲花内,相好庄严,结加趺坐,放大光明。众睹希有,靡不(无比)恭敬。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一切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加趺坐,俨然不动。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六道),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

又、善男子,譬如天眼之人,观未敷花(观看尚未开放的花),见诸花内有如来身,结加趺坐。除去萎花,便得显现。如是,善男子,佛见众生如来藏已,欲令开敷(欲令如来藏开现),为说经法,除灭烦恼,显现佛性。善男子,诸佛法尔(自然的、不待造作),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众生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但彼众生,烦恼覆故。如来出世,广为说法,除灭尘劳,净一切智。

〔三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是声闻缘觉知一切法总相的智,总相就是空相。道种智,是菩萨了知各种修行法门的智。一切种智,是佛通达诸法总相和别相,化道断惑的智。也就是说,一切智是观空之智,道种智是观有之智,而一切种智即双观空有,一方面知空,一方面知有,是前二智之统一。〔除灭尘劳,净一切智〕除灭烦恼(这是对于凡夫),去掉偏空之一切智(这是对于阿罗汉、辟支佛),以成就一切种智(佛智)。

善男子,若有菩萨,信乐此法,专心修学,便得解脱,成等正觉(成佛),普为世间,施作佛事。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萎变花,其花未开敷,

天眼者观见,如来身(花中的如来)无染,

除去萎花已,见无碍导师(见到佛)

为断烦恼故,最胜(最胜尊,对佛的尊称)出世间,

佛观众生类,悉有如来藏,

无量烦恼覆,犹如秽花缠。

我为诸众生,除灭烦恼故,

普为说正法,令速成佛道。

我已佛眼见,一切众生身,

佛藏(如来藏)安隐(同“稳”)住,说法令开现。

二、岩树中蜜喻

复次,善男子,譬如淳(古同“醇”,味道厚、纯)蜜在岩树中,无数群蜂围绕守护。时有一人,巧智方便,先除彼蜂,乃取其蜜,随意食用,惠及(把好处给予某人或某地)远近。如是,善男子,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如彼淳蜜在于岩树。为诸烦恼之所覆蔽,亦如彼蜜群蜂守护。我以佛眼,如实观之,以善方便,随应说法。灭除烦恼,开佛知见,普为世间,施作佛事。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岩树蜜,无量蜂围绕,

巧方便取者,先除彼群蜂。

众生如来藏,犹如岩树蜜,

结使尘劳(烦恼)缠,如群蜂守护。

我为诸众生,方便说正法,

灭除烦恼蜂,开发如来藏。

具足无碍辩,演说甘露法,

〔甘露法〕譬喻如来所训示的真理教法,能令众生获得解脱和涅槃,犹如久旱逢甘露。

普令成正觉(普令成佛),大悲济群生。

三、糠壳中粮喻

复次,善男子,譬如粳粮(泛指米粮),未离皮糩(尚未去除谷壳和糠皮;糩kuài,糠),贫愚轻贱,谓为可弃(喻贱)。除荡既精(除尽谷壳和糠皮而成精粮),常为御用(国王也经常食用,喻贵)。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烦恼糠糩,覆蔽如来无量知见,故以方便,如应说法。令除烦恼,净一切智,于诸世间,为最正觉(成佛)。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一切粳粮,皮糩未除荡,

贫者犹贱之,谓为可弃物。

外虽似无用,内实不毁坏,

除去皮糩已,乃为王者膳。

我见众生类,烦恼隐佛藏(如来藏)

为说除灭法,令得一切智(令得一切种智)

如我如来性,众生亦复然,

开化令清净,速成无上道。

四、淤泥中金喻

复次,善男子,譬如真金,堕不净处,隐没不现,经历年载,真金不坏,而莫能知(却没有人知道)。有天眼者,语众人言,此不净中,有真金宝,汝等出之(你们取出来),随意受用。如是,善男子,不净处者,无量烦恼是;真金宝者,如来藏是;有天眼者谓如来是。是故如来,广为说法,令诸众生,除灭烦恼,悉成正觉(全都成佛),施作佛事。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如金在不净,隐没莫能见,

天眼者乃见,即以告众人。

汝等若出之,洗涤令清净,

随意而受用,亲属悉蒙庆。

善逝眼如是,观诸众生类,

〔善逝〕如来十号之一。善是好,逝是去。佛修正道,入涅槃,向好的去处而去,故号“善逝”。

烦恼淤泥中,如来性不坏。

随应而说法,令办一切事,

佛性烦恼覆,速除令清净。

〔佛性〕如来藏。《大般涅槃经》中,佛言:“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如是我义,从本已来,常为无量烦恼所覆,是故众生不能得见。”又云:“今日如来所说真我,名曰佛性。”由此可知,真我即是佛性,佛性即是如来藏。佛性和如来藏乃是本性(真我)之异名。

五、贫家宝藏喻

复次,善男子,譬如贫家,有珍宝藏,宝不能言,我在于此。既不自知,又无语者(贫家自己不知道这珍宝藏,也没有人来告诉他们),不能开发,此珍宝藏。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如来知见(如来之知见),力无所畏(无所畏惧之大力),大法宝藏(如来藏),在其身内(都在众生身内)。不闻不知,耽惑五欲,轮转生死,受苦无量。是故诸佛,出兴于世,为开身内,如来法藏。彼即信受,净一切智,普为众生(又再普为众生),开如来藏,无碍辩才(具有无碍辩才),为大施主(为诸众生之大施主)。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有如来藏。故为诸菩萨,而说此法。

〔五欲〕色、声、香、味、触。色是指美丽的色相;声是指宛转的声音;香是指芬芳的香气;味是指可口的美味;触是指适意的触乐。以上五者因能使人生起贪欲的心,故名五欲。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贫人家,内有珍宝藏,

主既不知见,宝又不能言。

穷年抱愚冥,无有示语者,

有宝而不知,故常致贫苦。

佛眼观众生,虽流转五道(天、人、地狱、饿鬼、畜生)

大宝(如来藏)在身内,常在不变易。

如是观察已,而为众生说,

令得智宝藏,大富兼广利。

若信我所说,一切有宝藏(一切众生都有如来藏)

信勤方便行,疾成无上道(快速成佛)

六、庵罗果种喻

复次,善男子,譬如庵罗果,内实(里面的果种)不坏,种之于地,成大树王。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如来宝藏,在无明壳,犹如果种,在于核内。善男子,彼如来藏,清凉无热,大智慧聚,妙寂泥洹,名为如来、应供、等正觉(正遍知)。善男子,如来如是观众生已,为菩萨摩诃萨净佛智故(为大菩萨成就清净佛智的缘故),显现此义。

〔庵罗〕果名。又作庵婆罗。《维摩经·佛国品》鸠摩罗什大师注曰:“庵罗树,其果似桃非桃也。”〔如来、应供〕如来、应供是佛之十种尊号的两种。〔等正觉〕亦译成正遍知,佛十号之三。《大经净影疏》曰:“等正觉者,余经中亦名正遍知也。”〔十号〕佛有十种尊号,即:一、如来,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二、应供,应受人天的供养;三、正遍知,真正遍知一切法;四、明行足,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等三明与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等五行悉皆具足;五、善逝,自在好去入于涅槃。六、世间解,能了解一切世间的事理;七、无上士,至高无上之士;八、调御丈夫,能调御修正道的大丈夫;九、天人师,佛是一切天、人的导师;十、佛世尊,佛是一切世人所共同尊重的人。〔泥洹〕即涅槃,又译作“灭度”,灭是灭除见思、尘沙和无明三种惑,度是度脱分段和变易两种生死。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庵罗果,内实不毁坏,

种之于大地,必成大树王。

如来无漏眼,观一切众生,

〔无漏〕清净没有烦恼。漏,是烦恼的别名。

身内如来藏,如花果中实。

无明覆佛藏,汝等应信知,

三昧智具足,一切无能坏。

是故我说法,开彼如来藏,

疾成无上道,如果成树王(如像果种长成大树王)

七、弊裹金像喻

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人,持真金像,行诣(走访)他国,经由险路。惧遭劫夺,裹以弊物(用破烂的衣物缠裹金像),令无识者。此人于道(这人在路上),忽便命终。于是金像,弃捐旷野,行人践蹈,咸(全都)谓不净。得天眼者,见弊物中有真金像,即为出之,一切礼敬。如是,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是故,佛为众生说法,断除烦恼,净如来智(成就清净的如来智),转复化导(他们成佛后,又去教化开导),一切世间。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人持金像,行诣于他国,

裹以弊秽物,弃之在旷野。

天眼者见之,即以告众人,

去秽现真像,一切大欢喜。

我天眼亦然,观彼众生类,

恶业烦恼缠,生死备众苦。

又见彼众生,无明尘垢中,

如来性(如来藏)不动,无能毁坏者。

佛既见如是,为诸菩萨说,

烦恼众恶业,覆弊最胜身(指如来藏)

当勤净除断,显出如来智,

天人龙鬼神,一切所归仰。

八、贫女贵胎喻

复次,善男子,譬如女人贫贱丑陋,众人所恶,而怀贵子,当为圣王(转轮圣王),王(统治)四天下。此人不知,经历时节,常作下劣,生贱子想。如是,善男子,如来观察,一切众生,轮转生死,受诸苦毒,其身皆有,如来宝藏,如彼女人,而不觉知。是故如来,普为说法。言:善男子,莫自轻鄙,汝等自身,皆有佛性。若勤精进,灭众过恶,则受菩萨,及世尊号,化导济度,无量众生。

〔转轮圣王〕简称转轮王,或轮王,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于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出现,统辖四天下。〔四天下〕须弥山东南西北之四大洲:东名弗婆提,西名拘邪尼,南名阎浮提,北名郁单越。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贫女人,色貌甚庸陋,

而怀贵相子,当为转轮王。

七宝备众德,王有四天下,

而彼不能知,常作下劣想。

我观诸众生,婴苦亦如是,

〔婴苦〕被众苦缠绕。“婴”,缠绕,反复盘绕其上。例如:“借问之何之?世网婴我身。”(《文选·赴洛道中作》)

身怀如来藏,而不自觉知。

是故告菩萨,慎勿自轻鄙,

汝身如来藏,常有济世明。

若勤修精进,不久坐道场,

成最正觉道,度脱无量众。

九、模中金像喻

复次,善男子,譬如铸师,铸真金像。既铸成已,倒置于地,外虽焦黑,内像不变。开模出像,金色晃曜。如是,善男子,如来观察,一切众生,佛藏(如来藏)在身,众相具足。如是观已,广为显说。彼诸众生,得息清凉,以金刚慧,捶破烦恼。开净佛身(开现如来藏),如出金像(如同从模中取出金像)

〔金刚慧〕达诸法实相之理而破诸相之智。关于诸法实相详见《诸法实相》一文。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大冶铸,无量真金像,

愚者自外观,但见焦黑土。

铸师量已冷,开模令质(本体)现,

众秽既已除,相好画然显。

我以佛眼观,众生类如是,

烦恼淤泥中,皆有如来性(如来藏)

授以金刚慧,捶破烦恼模,

开发如来藏,如真金显现。

如我所观察,示语诸菩萨,

汝等善受持,转化诸群生。

十、持经功德

尔时,世尊告金刚慧菩萨摩诃萨:若出家,若在家,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广为人说,如来藏经,所获功德,不可计量。金刚慧,若有菩萨为佛道故,勤行精进,修习神通,入诸三昧,欲殖德本,供养过恒河沙现在诸佛,造过恒河沙七宝台阁,高十由旬,纵广正等(长宽相等),各一由旬,设七宝床,敷以天缯zēng,丝绸),为一一佛(依次为每一位佛),日日造立,过恒河沙七宝台阁(建造了超过恒河沙数的七宝台阁),以用奉献,一一如来及诸菩萨声闻大众。以如是事,普为一切过恒河沙现在诸佛。如是次第,乃至过五十恒沙众宝台阁,以用供养过五十恒沙现在诸佛及诸菩萨声闻大众,乃至无量百千万劫。金刚慧,不如有人乐喜菩提,于如来藏经,受持读诵,书写供养,乃至一譬喻者。金刚慧,此善男子,于诸佛所种诸善根,福虽无量,比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功德(比起那些于如来藏经受持读诵、书写供养、乃至受持其中一譬喻并为人解说的善男子、善女人),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由旬〕印度计里程的单位。有大中小三种:大由旬约八十里;中由旬约六十里;小由旬约四十里。〔算数譬喻〕以所能点算出来的最大数目譬喻。《菩萨本生鬘论》云:“佛告阿难,如有人于佛灭后,以敬慕之心求一舍利造塔供养,其福无量,非算数譬喻所能了知。”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若人求菩提,闻持此经者,

书写而供养,乃至于一偈。

如来微妙藏,须臾发随喜,

当听此正教,功德无有量。

若人求菩提,住大神通力,

欲供十方佛,菩萨声闻众。

其数过恒沙,亿载(年)不思议,

为一一诸佛,造立妙宝台。

台高十由旬,纵广四十里,

中施七宝座,严饰备众妙。

敷以天缯褥,随座各殊异,

无量过恒沙,献佛及大众。

悉以此奉献,日夜不休息,

满百千万劫,所获福如是。

慧者闻此经,能持一譬喻,

而为人解说,其福过于彼。

乃至于算数,譬喻所不及,

众生之所依,速成无上道。

菩萨谛(仔细)思惟,甚深如来藏,

知众生悉有(知道每一位众生都有如来藏),疾成无上道。

十一、常放光明王如来

尔时世尊,复告金刚慧菩萨言:过去久远,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无央数劫),复过是数(又过了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常放光明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金刚慧,何故名曰常放光明王?彼佛本行菩萨道时,降神母胎,常放光明,彻照十方,千佛世界,微尘(微尘数)等刹。若有众生,见斯光者,一切欢喜,烦恼悉灭,色力具足,念智成就(六念之智成就),得无碍辩。若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阿修罗等见光明者,皆离恶道生天人中。若诸天人见光明者,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具五神通。若不退转者,皆得无生法忍,五十功德,旋陀罗尼。

〔千佛世界,微尘等刹〕不空译本云:“微尘数百千世界。”〔六念〕一、念佛,念佛具足十号,有大慈大悲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除众生之苦,我欲与佛一样;二、念法,念如来所说之一切法,有大功德,乃无上妙药,我欲证之而施与众生;三、念僧,念僧是如来弟子,得无漏法,具足戒定慧,为世间之福田,我也想修僧之行;四、念戒,念戒行有大势力,能防一切之恶,我欲精进持戒;五、念施,念布施有大功德,既能拔人之苦,且能去除自己之悭贪,我欲以布施普利众生;六、念天,念诸天有自然之快乐,皆由往昔勤修十善之因,我亦欲勤修善业,以便善因得善果。〔五神通〕又名五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无生法忍〕简称无生忍。真智安住在诸法实相之理上,不再退堕。〔五十功德〕五十人辗转随喜之功德。〔旋陀罗尼〕于法门得旋转自在之力。

金刚慧,彼光明所照国土,皆悉严净,如天琉璃,黄金为绳,以界八道(以黄金条嵌入琉璃地面,为四面八方的道路划明界限)。种种宝树,花果茂盛,香气芬馨(芳香)。微风吹动,出微妙音,演畅三宝(佛法僧)、菩萨功德、根力(五根和五力)、觉道(七觉支和八正道)、禅定、解脱,众生闻者,皆得法喜,信乐坚固,永离恶道。

〔根力、觉道〕代表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又名三十七菩提分法,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其数共三十七品,为修道的重要资粮,故名“三十七道品”。

金刚慧,彼十方刹,一切众生,蒙光明故,昼夜六时,合掌恭敬。金刚慧,彼菩萨处胎出生,乃至成佛,无余泥洹(无余涅槃),常放光明(那里的菩萨,从处胎出生,乃至成佛,都常放光明)。般泥洹后,舍利塔庙,亦常放光。以是因缘,诸天世人,号曰(都称祂为)常放光明王。

〔有余涅槃、无余涅槃〕了分段生死,谓之有余涅槃;了变易生死,谓之无余涅槃。〔分段生死〕在三界六道中的众生,由于善恶业所感,其寿命皆有分限,其身形皆有段别,故其生死名“分段生死”。了分段生死者,脱轮回出三界。〔变易生死〕三乘圣者,已断见思惑,了分段生死,修道过程中,迷想渐灭,证悟渐增,此迷悟的迁移,每一期皆不同,其中由前期移入后期,恰如一度生死,其变化神妙莫测,不可思议,故名“变易生死”。了变易生死者,圆证佛果。〔般泥洹〕又作般涅槃,指入灭之状态。当烦恼火烧尽后,智慧圆满而臻于觉悟之境,故佛教以达到此一境界为最终目的。

十二、无边光菩萨

金刚慧,常放光明王如来、应供、等正觉,初成佛时,于其法中,有一菩萨,名无边光,与二十亿菩萨以为眷属。无边光菩萨摩诃萨于彼佛所,问如来藏经。佛为演说,在于一坐,经五十大劫(佛于五十大劫不起于座(一坐),宣说此如来藏经)。护念一切诸菩萨故,其音普告十佛世界(十方佛世界),微尘等百千佛刹,为诸菩萨,无数因缘,百千譬喻,说如来藏大乘经典。诸菩萨等,闻说此经,受持读诵,如说修行,除四菩萨,皆已成佛。

金刚慧,汝莫异观(你不要想到别处去了),彼无边光菩萨岂异人乎(那位无边光菩萨岂是别人吗)?即我身是(那就是我)。彼四菩萨未成佛者,文殊师利,观世音,大势至,汝金刚慧是。金刚慧,如来藏经能大饶益,若有闻者,皆成佛道。

〔金刚慧,汝莫异观〕不空译本云:“金刚慧,勿生异念。”

尔时世尊,重说偈曰:

过去无数劫,佛号光明王,

常放大光明,普照无量土。

无边光菩萨,于佛初成道,

而启问此经,佛即为演说。

其有遇最胜(那些遇到常放光明王如来),而闻此经者,

皆已得成佛,唯除四菩萨。

文殊观世音,大势金刚慧,

此四菩萨等,皆曾闻此法。

金刚慧为彼,第一神通子(金刚慧为那时的第一神通弟子)

时号无边光(可能是:无量光),已曾闻此经。

〔金刚慧为彼,第一神通子,时号无边光,已曾闻此经〕不空译本云:“当于是时闻此经,昔时无量光菩萨,即是于汝金刚慧,当于彼时为佛子。”

我本求道时,师子幢佛所,

亦曾受斯经,如闻说修行(如闻所说修行)

我因此善根,疾得成佛道。

是故诸菩萨,应持说此经,

闻已如说行(听后如说修行),得佛如我今(就会像我现在一样成佛)

若持此经者,当礼如世尊(应当礼敬如世尊)

若得此经者,是名佛法主,

则为世间护,诸佛之所叹。

若有持是经,是人名法王,

是为世间眼,应赞如世尊。

不空译本(“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云:“若有人手得此经,人天礼拜应恭敬,诸佛世尊大导师,称赞彼人人中最,亦名最胜之法王。若经入于彼人手,是人照曜如满月,应受礼敬如世尊,能持法炬为世雄,由入此经于彼手。”〔法炬〕法能照物,故譬之以火炬。

尔时,世尊说此经已,金刚慧,及诸菩萨四众眷属,天人、乾闼婆、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