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改过之法

(原文摘自《了凡四训》)

明德 注释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一、改过三心

二、改过三法

三、改过效验

 

(本篇提要:知,以远离祸殃,使身心安定,立命奠基。了凡先生在这里提出“三心三法”的改要方。三心:耻心、畏心、勇心;三法:事改、理改、心改。)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春秋代的多大夫,人言谈举止,就能预言他福,没有不騐的,在《左》、《国语》等各典籍中,都可以看到。 ◆〔多。〔大夫〕古代泛一般做官的人。〔言〕言谈举动。〔亿〕揣。〔靡不者〕没有不騐的。〔左国诸记〕《左》、《国语》等各典籍。)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於厚者常获福,过於薄者常近祸。(吉凶的徵兆,大都是萌於心,而通全身,谈举止就看得出。言谈举止很重厚道的人常福,言谈举止很佻刻薄的人常遭殃。 ◆〔兆〕徵兆。〔萌〕生。〔乎四〕通四肢,指遍布全身。)

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可是世俗之人像睁眼瞎似的看不出,於是就说祸福没有一定,是不可以预的。 ◆〔翳,读翼〕睁眼瞎,瞳孔被一膜遮蔽。)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然而些大夫,由于至,上合天心,就能看到些徵兆。看到好的徵兆,就一定先知道那人将获福;看到不好的徵兆,就一定先知道那人遭殃。 ◆ 此段是福之,必有原因,必有徵兆;上天降福於善,降。〔其善〕这里“善”是指好的徵兆。〔其不善〕这里“不善”是指不好的徵兆。)

一、改三心

(◆ 三心:耻心、畏心、勇心。)


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过恶是毁福遭殃的根子,在要想福而远祸,在论说行善造福之前,须先论说。 ◆ 行善而不改如注水於漏的容器,但,不其增,人遂以为行善益,而失去信心。因此,“未行善,先”。〔改〕把坏习气和所犯的失改掉。所“把所犯的失改掉”,就是,要弥补所犯的失,例如了人就向他陪道歉,拿了不拿的西就要退回去或者贘,且下定决心今不再重犯。)但改过者:(但是要改: ◆〔者〕“者”在这里起提作用,放在明或论断的内容之前,是文言句中的常用结构。)

(一)要耻心

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第一、要发耻心。想想自古以圣贤我都是大丈夫,什麽百世之,大家要向他们学习,而我的一生却像跌碎在地上的瓦片,毫无价值? ◆ 唐代大文家韩愈在《原毁》一文中:“古之君子,其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重以周,故不怠;,故人乐为善。 古之人有舜者,其人也,仁人也。求其所以舜者,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译文:古时的君子,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是严而全,对别人的要求却宽而松。严而全,所以自己不会懈怠;宽而松,所以人们都乐於做好事。听说古人中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个仁义之人。要想求得舜之所以成为舜者,就质问自己:“他,是人;我,也是人。为什么他能够这样,而我却不能?”早晨晚上都在这样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做到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丈夫〕即“大丈夫”,泛指有志、有作、有气节的人,不限男女。)

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於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沉溺在世的情、欲之中,偷偷摸摸地作种种应该作的事,以为旁人不知道,傲然愧,这样一天天地於禽,而自己不知道,世之可羞可的,有比更大的了! ◆〔耽染〕沉迷染著。〔〕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孟子曰:“耻之於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孟子:“一人最大、最要的就是知耻。”是因能够知耻,就努力改,道德日新,持下去,可以做到人、人;如果不知耻,就肆意妄为,人格失,沦为禽兽。所以知耻是改键。 ◆〔要键。)

(二)要畏心

第二、要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第二、要畏心。天地在上,鬼神欺,然我的过恶大家不到,天地鬼神却看得一清二楚。 ◆ 此言天地鬼神欺。〔隐微〕不露,人所不。〔〕明察。)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过恶重的种种灾祸过恶轻损现有的福分,我怎麽可以不畏呢? ◆ 因果律:“无门,惟人自招;善,如影形。”)

不惟是也。闲居之地,指视昭然(不仅仅如此。哪怕是在私室暗地,我的所作所为,也被神明用眼睛盯著,用手指著,如在光天化日之下。 ◆〔居之地〕指私室。〔指〕是用《大》上的两句:“十目所,十手所指。”然在私室暗地,过恶也掩藏不了。〔 昭然〕明。)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乌得不懔懔?然掩藏得很密,文得很巧妙,但是内心的求早已外露,终难自欺欺人;一旦被人看破,不值一文!怎麽可以不常存敬畏之心呢? ◆ 此言世人欺。〔掩〕遮盖。〔文〕文。〔,读去 〕看。〔肺肝早露〕《大》:“人之己,如肺肝然。”〔〕何也,疑问词。〔懔,读凛〕敬畏。)

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不仅仅如此。人只要一口气还在,天大的罪,都可以悔改。 ◆〔一息〕一呼一吸。〔〕周遍布满。)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前有人一生作死悔悟,一善念就得到善,因为他一念,至痛切,所以能洗掉一生的罪。 ◆ 这说明至诚忏悔的效力之大。〔,读笛〕洗掉。)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譬如千年黑暗深邃的幽谷,一才照,千年的黑暗都完全消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因此过恶无论久犯的,是新犯的,只要改了,就最为宝。)

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但是世之事料,肉身容易死亡,一口,就是想要改,也没法子了。 ◆ 此言不再,果可怕。〔,读允〕死亡。〔一息不〕一口接不上。〔,读主〕;例如:前。)明则千百年担负恶名,虽孝子慈孙,不能洗涤;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乌得不畏?(由於有及就去世了,在世上,千百年都担名,即使很孝很仁慈,也不能替他洗除;在阴间里,千百劫沈在地狱里受苦,就是圣贤、佛、菩,也不能救助。怎麽可以不畏呢? ◆〔劫,读时间单位;这里指大劫,一大劫是十三亿四千四百年。)

(三)须发勇心

第三、须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第三、须发勇心。人不改,多是拖延退;我一定要然振作,不疑,不等待。 ◆〔不〕不消。)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小的过恶,就像刺在肉,熬,马上把它挑出;大的过恶,就像毒蛇咬了指了保全性命,马上把指头掉,不畏疼痛。 ◆〔抉剔,读决梯〕挑出。〔,读〕咬。)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不要有毫的豫停就是雷厉风行之所以十分有效的故。 ◆ 此用了《易》的一卦名“雷益”的典故。意思是:改要直捷迅猛,就容易成功。)

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具了耻心、畏心和勇心,就能够有即改;过恶遇到三心,就像是春天的薄冰遇怕它不消融吗? ◆〔斯〕就。〔春冰遇日〕春天的冰很薄,温度也不太低,所以一遇阳马上就融化。)


避免过恶的要是:“是道则进,非道即退。”也就是,凡要做一件事,必先要想一想,合不合道理。合道理的,便向前去做;不合道理的,便快退这样就能吉避

二、改三法

(◆ 事改、理改、心改,亦即:禁事、明理、治心。)


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但是,人的过恶可以事上改,可以理上改,也可以心上改;由於方法不同,它的效果也就不一。)

(一)事改

如前日杀生,今戒不杀;前日怒詈,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强制於外,其难百倍,且病根终在,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譬如以前生,在禁止不;以前人,在禁止不怒;是就事而改。事改,是在外面迫自己不犯,它的度比内而改,要高出百倍,而且病根始存在,东边灭了西生,不是底根除过恶法。 ◆〔詈,读利〕。〔廓然〕清除一空。)

(二)理改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善於改的人,在禁止一事之前,一定先要把道理弄明白。)如过在杀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譬如过恶是在生,就想到:上帝喜而痛恨残杀,而且物都爱恋自己的性命,都想活下去,们来自己,哪能心安?)且彼之杀也,既受屠割,复入鼎镬,种种痛苦,彻入骨髓;己之养也,珍膏罗列,食过即空,疏食菜羹,尽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损己之福哉?且它,既受宰割,又、油种种痛苦,透骨髓;而自己餐食,即便是满了珍,只要一吃,就甚麽味道也分辨不出了。素食菜羹,完全可以腹,何必一定要害它,去折自己的福分呢? ◆ 孟子曰:“侧隐之心人皆有之,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有一首诗说道:“乍三寸舌,更辨咸酸;贪馋杀业报复足心寒。”意思是:食物,就已分辨不出味道了;要是因为贪馋的口味而吃物的肉,造下了杀业,想想折了在的福,以后还要遭到同的宰割烹煮,真是令人胆啊。另一首诗说:“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每日成亿地屠宰物,所召业报,是人类战火不息,生灵涂炭的根本原因。〔鼎,读顶祸〕古代的烹餁器,相在的。〔珍膏〕泛指各肉食。〔珍〕食之美者。〔膏〕肥肉。〔列〕排列。〔疏食〕粗食。〔羹〕汁、糊冻状的食品。〔戕,读枪〕害。)

又思:血气之属,皆含灵知,既有灵知,皆我一体;纵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亲我,岂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於无穷也?(又想到:有血肉有呼吸的生物,都是有性、有知的,既然有性、有知,就是我们当中的一然我自己不能修得很高的道德,使它尊敬我、近我,怎麽可以天天害它,使它无尽期地仇我、恨我呢? ◆〔。〔知〕有性、有知。〔然,即使。〔憾〕恨也。)一思及此,将有对食伤心,不能下咽者矣。(一想到这里些食物,就会为心,吃不下去了。)

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於我何与?本无可怒者。(譬如以前好怒,就一定要想到:别人能力不够,事情没办好,按情理我应该怜悯他才;如果是他不道理冒犯我,过错是在他,我什麽要折磨自己呢?所以,本有什麽可以生的。 ◆ 代科研究指出,一怒,在半小之内,其免疫力下降80%,疾病就乘虚而入。〔矜,读今〕怜悯。〔悖,读备〕反。〔干〕犯。)

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又想到:天下没有自以是的豪,也没有咎于别人的学问。事情没有办成,都是由於自己的德行修好,不能感他人支持我,我一道同心完成。 ◆ 古的“学问”,是究怎做人,怎徳、行,所读书志在圣贤”。〔尤人〕咎於人。)吾悉以自反,则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凡遇到逆之事,我完全自己方面找原因。这样,所有的谤毁都是磨我、提升我、使我成就的好机会;我感激还来不及,怎麽可以生呢? ◆ 谤毁,是在消除我的障,增我的能力,磨我的意志,提升我的境界,所以它是“磨玉成之地”。又,“吾悉以自反”一方法十分有效,我要常常以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以寛恕自己的心,寛恕人。〔自反〕回过来要求自己。〔〕汚说别人的坏话。〔〕攻。〔玉成〕琢磨成玉,譬喻通使人成就。)

又,闻谤而不怒,虽谗焰薰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再者,受到人的诽谤,只要我不起,哪怕它嚣张薰天,不火焚空物可,火也就自灭了。 ◆ 闻谤不怒、不答,真是止的妙法!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要是遭到人的诽谤,就生气发怒,然巧心力,也是作带来纠缠不已的麻。所以怒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缠绵纠缠住不能解。〔自取缠绵〕自。)

其余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至於其它的种种过恶,都应当据理思考。道理弄明白了,过恶也就不再犯了。)

(三)心改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甚麽叫做心而改?过恶虽有千万种,都是由心所造;我的心不事、物、情、境所惑而起过恶生出呢? ◆ “吾心不”,是功夫,是断恶修善、超凡入的基本功夫。其下手方法是:若或理情想,稍有萌,即当严以攻治,剿除令。〔千端〕言种类之多。)学者於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修道德的人,於好色、好名、好、好怒等所有种种过恶,不必逐类寻求,一一加以理改或事改;只要一心善这个正念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 心善念善,念善言行善,自然就不过恶。〔者〕求学问的人;这里是指修道德的人。〔好,读浩〕喜。〔也。〔但〕只要。〔正念现前〕这里的正念就是“但当一心为善”的善。《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注释)》中“持之既熟,动即万善相随,静则一念不起”,就是做这个工夫。)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好比太阳当空,妖魔鬼怪都纷纷潜逃,是以一治的精一真啊! ◆〔魍,读网两〕木、石之怪。〔〕秘密地,不声张。〔精一〕精心一意,出自《书经的“惟精惟一”。这里是指“心改”用功深而一,就能以一治。)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过恶是由心造,所以也要由心改,如,直接就掉它的根,何必要一枝一枝地砍,一地摘呢? ◆〔奚,读希〕什麽?〔伐〕砍。)


心改就是“一心善”,此精一之真也!其行动纲领是:诸恶莫作,善奉行,自其意。现将《常生慈悲喜心》抄於下:


心地法门

人之善,皆由心生。心善佛,心恶则魔。佛魔原定性,但心念之善,以为转移而已。

诚实恭、慈悲、勤,善念也;欺慢、瞋恨、淫惰,念也。

一念善,之,身心境成祥和,而化於佛,不善者愈善,者亦善;一念之,身心转为恶劣,而化於魔,不独恶者愈,善者亦为恶。故曰:凡不出一心,善皆由心造。心佛佛,心魔魔,理固然也。

末法代,人多迷,善不明,自陷苦。更有心怀险曲,故作善言,以可欺,世莫予智;殊不知劣邪魔,已集其身心。一旦发动,小疾苦丧乱,大沦恶道;纵赖已往善因,免,然福恶报无穷哉!此作善降祥,作降殃之道,古今而不爽者也。

之,佛魔不自心,心善化魔佛,心恶则化佛魔。吾人念之,可不慎乎?

是故,诸恶莫作,善奉行,自其意,化戾气为祥和,寿不求而自增矣。

(注释详见《心地法一文。)


心命歌

心好命又好,富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福气变祸兆。

心好命不好,

心命都不好,遭殃且夭。


心可挽命,最要存仁道;

造於心,福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奈受煎熬;

断恶修心念,命得改造。


改造命关键就在於心念:念,境;心改,命改。


大抵最上者治心,当下清净;来说,最上等的改方法是治心,随随地保持心地清净。 ◆ 心猿意马、浮想联翩,是身健康和事成功的大,所以自古以做大事的人,都要训练自己心地清净。〔下〕此时此刻。)才动即觉,觉之即无。(由于心地清净,只要,就像雪白的布上有了汚,立刻就觉察,一觉察,就把它清除掉。没有,自然就不的言、行了。 ◆ 治心功夫,一是察,念一起,立即察;一是念,一念,立即就成相的善念。二字至为关键,以此来实践上述的《常生慈悲喜心》,起手便高,改善、德,必易成就。)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假如治心的功夫不够,做不到念“才动之即”,就必须采用理改,用道理过恶驱逐掉,如上述生、好怒的例子。 ◆〔苟,读狗〕) 假如。〔然〕)这样,如此。)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假如理改也做不到,就必须采用事改,遇到犯过恶的事,就立刻把它禁止住。)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用上等功夫的心改而兼行下等功夫的理改和事改,是最妥的法。 ◆〔上事〕上等功夫,指心改。〔事〕人之作为、功夫。〔下功〕下等功夫,指理改和事改。〔失策〕打算错误。)执下而昧上,则拙矣(要是只用下等功夫的理改和事改,而不明白怎使用上等功夫的心改,甚至不知道用理改,而只知道用事改,这样来就不够智慧了。 ◆〔昧,读妹〕不明白。)


  • 善事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量。”此偈可作我等的心请参照第四篇“德之效”的末一例。

  • 下手功夫,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起心,改正自己错误的意念、行为,转恶为善。每天持“四好”:存好心,,行好事,做好人,把自私自利改牲奉

  • 子之“四勿”是防止过恶的好法,即:非,非勿听,非勿言,非。(即:不道德的西不看;不道德的音不听;不道德的话语;不道德的事情不心、不身,即:不道德的事情不起心念,更不能去做。〔子〕孔子的回。)

  •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注释)》中“劝谕”一,乃是改行善的要如下:(〔俞意公〕“俞意”,是人,姓俞号净意;“ 公”,是尊。)

曰:“君读书,亦知慕善为乐一善言,不一善事,不鼓舞。但旋旋忘,信根原自不深,恒性是以不固。故生平善言善行,都是敷衍浮沈,何有一事著?且腔意,起伏缠绵天美,如遍地棘,痴痴然望收嘉禾,哉!(♦〔激〕激而受到勉。〔旋〕不久。〔浮沈〕波逐流。〔信根〕和行都自於信,所以信是根本,为“信根”。〔恒性〕持久的德性。〔性〕为而安行之曰“性”,意思是:有企求而自自然然地做为“性”。〔意〕人之过恶分身、、意三方面,即身语恶、意;身语恶都是而生。〔天美要要求上天降给极好的福。〔〕,要求;例如:求全责备。〔嘉禾〕好的稼。〔错误的。)

,凡有、淫、戾、妄想诸杂念,先具猛力一切屏除,收拾干干净净,一只理善一去。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不图报、不名,不大小易,实实落落,耐心行去。若力量不能行者,亦要勤勤恳恳,使此善意圆满。第一、要忍耐心;第二、要永心。切不可自惰,切不可自欺,久久行之,自有不。”(♦〔戾〕凶,乖。〔名〕追求名。〔实实落落〕实实在在,光明磊落。〔落落〕大方,度光明。)

……

初行之日,乘,非疑惰,忽忽日,依浮沈。(♦ 妄念纷飞,昏沉疑惰,是罪孽之相,须从忏悔、改下手。)因於家堂所供音大士前,叩流血,敬善念永,善力精,倘有毫自,永。每日清晨,虔大慈大悲尊一百,以祈相。(♦〔忽忽〕时间迅速去。〔善念永我。〔精无杂勇向前。〔〕放。〔虔大慈大悲尊〕虔地念:“大慈大悲世音菩”。〔相〕冥佑,即祈求世音菩在冥冥中保佑;“相”,佐。)

此,一言一,一念一,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凡一切有於人,有利於物者,不事之巨,身之忙,人之知、不知,力之、不,皆喜行持,委曲成就而止。随缘方便,广功。且以敦、勤、守、忍辱、夫因果报应之言,逢人化,惟日不足。每月晦日,即一月所行所言者,就灶神处为疏以告之。持之既熟,善相静则一念不起。(♦〔敦促和睦人。〔人〕人人之关系,如父子、夫、兄弟、朋友。〔夫〕以及;“夫”是文言的助。〔晦日〕阴历每月的最一天。)

三、改

(◆ 功人的“功”,用来检验自己的状况、路子、方法和力度。)

(一)罪之象

顾发愿改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但是,发愿,世必须要有好的朋友在你糊或懈怠的提醒你;界一定要有鬼神作是因鬼神有神通,人的所作所想,他都一清二楚,他们证明你改了,那你就真正改了。也是古人所“不欺暗室”的意思。 ◆〔〕但,文言连词。)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要一心悔,夜不懈,经过七天、两个七天,以至一月、两个月、三月,就一定有效。 ◆ “一心悔,夜不懈”,是改的著力。了凡先生是过来人,此乃是剖心之,切勿易放。〔一七〕一七天。〔二七〕两个七天,即十四天。)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冤仇而回瞋作喜;(或得心神安适开阔;或得智慧顿开;或在繁琐纷乱的事中,突然出一些念,就把事情料理得清清爽爽、妥妥当当;或是碰到怨家仇人,自己不但恨,反而心生喜; ◆〔恬〕安适开阔。〔冗沓〕繁琐纷乱。〔瞋〕在古文中,瞋有两义:一是大眼睛瞪人;一是怒。这里是指“怒”、“生”,也可以作“瞋”。)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或吐黑物;或接引;或在太空翔、漫步;或梦见佛、菩这种种极好的事情,都是消罪的景象。 ◆〔往去的人。〔幢幡宝盖〕佛菩仗,这里指佛菩。〔幢幡,读床帆〕旗西。〔宝盖〕珍宝装饰伞盖。〔事〕稀有的好事。〔象〕景象。)

(二)不得自

然不得执此自高,画而不进。(但是不能因此就傲自,而故步自封。 ◆〔而不出界限而停步不前)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前蘧伯玉先生,改非常努力,他在二十岁时,以为以前的过恶,已全部改掉了。 ◆〔蘧伯玉〕春秋卫国的大夫。〔蘧〕读渠。)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到了二十一,方才知道二十岁时并没有把过恶改完。)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到了二十二,回二十一岁时,方才知道那段时间仍然得糊里糊改的过恶并没有改完。 ◆〔在中〕意思是:迷迷糊糊。)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但是他持不懈,年一年,每一年都在前一年的基上加以改。即便五十岁时,仍然知道四十九岁时有改得不底的地方。 ◆〔〕一接一。)古人改过之学如此!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古人改学问竟是如此精!我们这些人都是凡夫一流,许许多多的过恶,就像刺的刺一样丛集一身;而回往事,常常看不有什麽过恶都是粗心大意,眼睛被私心、念蒙蔽了的故。 ◆ 段是一定要持不懈,勇猛精,切勿故步自封。)

(三)作孽之相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然而过恶深重的人,也有效:或者心神昏塞,转头即忘; ◆〔昏塞〕闷闷沉沉。)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者事而常生烦恼;或者到德行高尚的人,就为情,垂头丧气; ◆〔赧,读腩〕因羞脸红。〔消沮〕垂头丧气。〔沮,读矩〕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者听到正派的言就不高;或者人家好,反而遭到方的怨恨; ◆〔正〕正派的言。)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或者常做恶梦,甚至胡言乱语失做人的志;所有些,统统都是作孽的子。 ◆〔妄言〕背道理的言。〔失志〕失志。〔志〕向上的心和毅力。〔相〕子。)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如果有这类现生,就一定要奋发努力,殃降之前,舍旧图新,断恶修善,千不要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