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安住于明觉

湛然

 

不取、不舍、不念,

将安住于明觉积习成性,任运自在。


 

当你已经进入到“一念不生”阶段(详见《参禅法要》),就要以坚毅、喜悦,不松、不紧的心境来禅修,将“安住于明觉”积习成性,行住坐卧,须臾不离,生活在明觉中,心无挂碍,任运自在,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就是大圆满法。

〔积习成性〕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令其成为本能。〔生活在明觉中〕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做。在明觉中做,桩桩件件都是修行;在贪嗔痴中做,桩桩件件都是造业。〔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维摩诘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已于诸法得自在。”(注释详见《能善分别诸法相》)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能善分别诸法相”,是没有爱憎取舍地区分诸法相。而通常所说的分别心、分别见,是持有爱憎取舍来区分诸法相,这是轮回因。〔爱憎取舍〕贪爱、憎恶、逐取(追逐、求取)、斥舍(抗拒、排斥)。

所谓“明觉”,就是悟空离执之觉性。《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因此不取、不舍、不念,也就是无愿求、无厌斥(不反感、不抗拒)、无思虑(无挂碍、不念叨)。内不随念转,外不为境牵。

〔悟空离执〕了达“本来无一物”而不执著于任何事物、现象、情境。〔本来无一物〕我们生活在无明梦中,所有一切,森罗万象,都是梦中事,实际上并不存在(详见《诸法实相》)。〔执著〕爱憎取舍。不执著于任何事物、现象、情境,就是对于任何事物、现象、情境都没有爱憎取舍。

憨山大师开示道:“若不能当下了悟,只将六祖本来无物一语,置在目前。但见一切境缘,对待生心之时,便是我执。就此执处,一照照破(以“本来无一物”一照照破),则当下情忘,对待心绝,即是无我。无我则无人,人我既空,则日用身心,了无挂碍。以(由于)日用逆顺境界,皆是生死路径。若境界看破,了无挂碍,则生死根株,亦从此倒断矣。如是,岂非善修般若无住之妙行乎?禅人有志要出生死,必以此为第一义。此外别求,即落外道邪径矣。”(《梦游集·示说名道禅人》)

六祖本来无物即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在《六祖坛经》中惠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无一物”是在讲诸法的实相。《佛藏经·念佛品第二》中,佛言:“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佛藏经·诸法实相品第一》云:“诸法无性,空无所有。”《持世经·十八性品第三》中,佛言:“知诸法空,如幻无实,无有根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四十一》中,佛言:“一切法空。”(详见《诸法实相》

《心经》云:“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译文:这一切法都是幻相;实际上并没有生和灭,垢和净,增和减。)

又云:“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译文:由于万法皆空,无一可得,于是菩萨依般若妙智离幻,故心无挂碍。无挂碍之故,则无有恐怖,远离念念分别的颠倒梦想,直至圆证佛果。)(详见《心经精解》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陲,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既无所得,即无所失。得失皆无,有何挂碍?关键是要真正悟到:无所得。若仍然心有挂碍,那还是患得患失在牵缠,就必须依般若波罗蜜多(妙智离幻)来做功夫。

〔远离念念分别的颠倒梦想〕执相为真,而起分别念,这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因。所以每当分别念生起,就要立即“如理观察,勘破其幻”(这是观察自觉),不受困扰和牵缠,离幻而觉,这就是了生死脱苦海的真实功夫。如果分别念起,还念上生念,相续不断,被妄想笼罩,那就落入幻网,造业受罪,生死轮回。

〔观察自觉〕佛言:“大慧!菩萨摩诃萨,依诸圣教,无有分别。独处闲静,观察自觉,不由他悟,离分别见,上上升进,入如来地。”(《大乘入楞伽经》)

〔离分别见〕禅宗四祖道信大师云:“境缘无好丑(境缘没有好、还是不好),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心如果不强去分别是好、是不好),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

〔如理观察,勘破其幻〕人生犹如南柯一梦,千万别当真。最最要紧的是:觉,从迷梦中醒来。从轮回梦中醒来,就了生死;从无明梦中醒来,就圆证佛果。〔从迷梦中醒来〕其方法是:不取、不舍、不念。(详见《起信论注》)要把这三不功夫做得纯熟,行住坐卧,动静一如,打成一片。〔南柯()〕朝南的树枝。〔南柯一梦〕淳于棼fén)在自家门前的大槐树下饮酒,在醉梦中被大槐安国国王招为驸马,出任南柯太守,历尽人生穷通荣辱。醒来才知道是一场梦,梦入大槐树下的蚂蚁窝。典故出自唐代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我们生活在无明梦中,修行的目的,是要从这个迷梦中醒过来。对境遇缘若有爱憎取舍,这就是;反之,没有爱憎取舍,这就是。先由不觉而始觉,再由频频地小觉,分寸积累将去,久久自然接续,打成一片,而至究竟觉。祖师大德常用月亮来譬喻:月黑天(没有月光时)是不觉,一线新月出现,这是始觉的开始,随着修道的进展,月亮逐渐转盈,愈趋圆满,当成为满月的时候,即是究竟觉而成佛。

 

 

参考阅读:

穿衣吃饭,不被所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