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二种根本(原文摘自《楞严经》) 智钰 注 生死相续【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在《楞严经》中,世尊开示道: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生生死死相续不断,都是由于不知常住于真心之性净明体(本性),而去用妄想;这以幻为实的妄想与实际的诸法实相不符合,故有轮转(故有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 〔无始〕一切世间,无论众生,还是诸法,皆无有始。例如,今生是从前世之因缘而有,前世亦是从其前世而有,如是展转推究,故众生及诸法之元始皆不可得,故云“无始”。〔性净明体〕性本清净的明妙本体。〔真心性净明体〕真心之性净明体,即本性。性为体,心为用。本性是真心之体,真心是本性之用。〔用诸妄想〕用之于妄想。“诸”在这里是“之于”的合音。例如:投诸渤海之尾。〔诸法实相〕一切法的实际情形。详见《诸法实相》一文。〔分段生死〕在三界六道中的众生,由于善业恶业所感,其寿命皆有分限,其身形皆有段别,故其生死名“分段生死”。了分段生死者,脱轮回出三界。〔变易生死〕三乘中的圣者,已断见思惑,了脱分段生死。在修道过程中,迷想渐灭,证悟渐增,此迷悟的迁移,每一期皆不同。其中由前期移入后期,恰如一度生死,故名“变易生死”。了变易生死者,圆证佛果。 二种根本在《楞严经》中,世尊开示了两种根本:一、生死根本,即众生所用之攀缘心(识心);二、成佛根本,即诸佛所证之元清净体(本性)。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zhuàn),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种种颠倒,其业种自然结成果实,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够成就无上菩提(圆证佛果),乃至另成声闻、缘觉,以及外道、诸天、魔王、魔眷属,都是由于不知道两种根本,而错乱修习所致。这就如同煮沙而欲成为美味的饭食,纵然经过尘点劫,都永远不能够办到。 〔成就无上菩提〕圆证佛果。〔业种〕众生所造之业犹如种子,善业生乐果,恶业生苦果。〔恶叉聚〕恶叉乃果实名,皆是三粒同一蒂,而且落地后多聚集于一处,故称恶叉聚,用以譬喻惑、业、苦三者相互关连。〔惑业苦〕这三者的因果关系是:因惑造业,因业受苦。即由于贪、嗔、痴等惑(因),而造作种种业(果),复由此业为因,而感招三界之生死苦果。〔声闻〕闻佛说四圣谛之音声而悟道的人。〔四圣谛〕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一、“苦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二、“集谛”的“集”是招致、造成的意思,是说明人生之苦怎样来的真理。人生的痛苦是由于贪爱,于是取著,于是造业,于是受苦,于是轮回。三、“灭谛”是说明息灭诸苦的真理。当所有的苦集(贪爱)都永断无余,无取无著,就不再造业、受苦、轮回,这就是灭谛。四、“道谛”是说明如何永断苦集(贪爱),亦即灭苦之道。四圣谛中,集是因,苦是果;道是因,灭是果。 〔缘觉〕又名独觉,或辟支佛,于佛世听佛说十二因缘之理而悟道者,名为“缘觉”,若生于无佛之世,观诸法生灭因缘而自行悟道者,名为“独觉”。〔犹如煮沙,欲成嘉馔〕譬喻不可能的事。即通常所说的煮沙不能成饭,磨砖不能成镜。〔尘劫〕指三千尘点劫,即磨一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之物而为墨,每经一三千大千世界便下一点,墨用完了,而所经过的世界又全部碎为微尘,再以每一微尘当作一劫来计算,这是表示非常久远的比喻。〔大千世界〕一千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一千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因为这中间有三个千的倍数,所以大千世界,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 下面,世尊开示两种根本:一、生死的根本(攀缘心);二、菩提道果的根本(元清净体)。攀缘心是妄,元清净体是真,修行就是返妄归真。 【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哪两种根本呢?阿难!一者,无始来生死的根本。这就是是你现在与诸众生,以攀缘心为自己的本性,让它当家做主。 〔攀缘心〕亦称缘虑心,这是攀缘六尘而起之心,又称之为识心,是心之迷的状态。其特点是分别计度、欣厌取舍。起心动念、见闻觉知(这里的“知”是分别之知),这都是识心在起作用(关于识心,详见《心、自性、如来藏》)。本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都是由于不知常住于真心这一性净明体),用诸妄想(而去用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二者,诸佛所证无始来本具的觉性(菩提),即寂灭(涅槃)之本来清净体(本性)。而你现今原来本明的识精,它能生出种种境缘,在攀缘这些境缘时便失掉了本明。诸众生由于失此本明,虽然终日忙碌,却不能够觉知到它,因而枉自在六道中轮回。 〔涅槃元清净体〕涅槃之本来清净体,即本性。〔识精〕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之体,即识性。(关于本性、识性,详见《心、自性、如来藏》)〔识精元明〕原来本明的识精。“元”,是本来、原来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