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法然上人曲解《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湛然
问者云:“临终正念,佛来迎接”观点则错,“佛来迎接,即住正念”则对 。法然上人曰:“又真有往生之志,信弥陀本愿而念佛之人,临终无颠倒之事也。其故者:佛之来迎,本为行者之临终正念故也。不知此理之人,皆以为自己临终正念,念佛时佛则来迎;此之见解者,既不信弥陀本愿,亦不知经文也。《称赞净土经》言:‘慈悲加佑,令心不乱。’平常之时常念佛故,佛必来迎;一见佛现,即住正念。故勿思念佛徒然,唯祈临终正念之人者,甚为谬误之事也。故信弥陀本愿之人,怀疑临终之心不可有。于临终之时方念佛之人,弥陀亦为其立来迎之愿。以临终念佛而往生者,本无往生之愿,偏造罪业之恶人,于临终时,始遇善知识之劝导而念佛往生,《观经》亦言之。若本念佛之人,未必强论临终之相状也。佛之来迎一定故,临终之正念亦是一定,此理应存知于心也。”(《法然上人文钞》) 答:法然上人的这段讲话,是通过断章取义,曲解经文,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平常之时常念佛故,佛必来迎;一见佛现,即住正念。”并斥责道:“不知此理之人,皆以为自己临终正念,念佛时佛则来迎;此之见解者,既不信弥陀本愿,亦不知经文也。” 法然上人的依据是:“《称赞净土经》言:‘慈悲加佑,令心不乱。’” 然而, 在《称赞净土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慈悲加佑,令心不乱”的这段经文是:“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此)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世尊在这里明确开示道:念佛系念不乱(一心不乱)之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乱。” 这段经文是说:由于系念不乱,因此阿弥陀佛来住其前,然后“慈悲加佑,令心不乱”。 所以,世尊在这部经中是讲:系念不乱,佛必来迎。然而,法然上人却断章取义,颠倒逻辑,将经文曲解成:“常念佛故,佛必来迎。”别有用心,明知故犯地曲解经文来欺诳信众——这是异端邪说惯用的伎俩,法然上人及其徒子徒孙,乃至现在本愿法门的慧净法师、净宗法师无不如此,详见净慧法师的《净宗要义》和净宗法师的《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净宗法师佛门网访谈》等等书籍、视频、言论。 问:既然“是(此)善男子或善女人”已经达到了系念不乱,为何又讲阿弥陀佛来后,“慈悲加祐,令心不乱”? 答:系念不乱(一心不乱)是感得佛迎。但这是浅层次的功夫,常常不足以在四大分解、苦逼魔现之时,继续保持其心不乱,所以阿弥陀佛“慈悲加祐,令心不乱”。《称扬诸佛功德经》云:“命欲终时,一心信乐,念不忘舍(这就是临终正念,感得佛迎),阿弥陀佛将(带领)诸众僧(声闻弟子菩萨众)住其人前,魔终不能毁坏斯等(此善男子或善女人)正觉之心。”这里,“魔终不能毁坏斯等正觉之心”,就是由于阿弥陀佛“慈悲加祐,令心不乱”。 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世尊开示道:“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所以,本经所讲是一切诸佛(当然也包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摄受之法门,其核心是:系念不乱(一心不乱)。世尊在这部经中是讲:系念不乱,佛必来迎。然而,法然上人竟然将经文曲解成:“常念佛故,佛必来迎。”这简直是明目张胆地谤佛毁法!
法然上人曲解经论之处,比比皆是。仅再举二例以见一斑: 《观无量寿佛经》中,佛言:“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而法然上人云:“但知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则自然具足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法然上人48條法語》)经文是说发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者,必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且上品上生。而法然上人竟然颠倒成“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则自然具足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观经四帖疏》中,善导大师开示道:“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译文: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行住坐卧,无论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就叫做正定之业,这是顺从阿弥陀佛之愿的缘故。) 〔一心〕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中开示道:一心者,心心相续,无他想间杂。(详见《昙鸾大师净土教法》)〔念念不舍〕每一个念头都是弥陀名号。〔正定〕正确的禅定。身心清净,而不散乱,叫做“正定”。〔业〕身口意之造作。〔顺彼佛愿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这是顺从阿弥陀佛之愿的缘故。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他的话就是阿弥陀佛的话。由此可知,众生一心念佛,念念不舍,这是顺佛(阿弥陀佛)之愿。那么,散心念佛则是违佛之愿! 善导大师这段开示是说:一心称佛名即是正定之业,一心称佛名即是依佛(阿弥陀佛)本愿。法然上人却别有用心地把这一开示,砍掉最为关键的“一心”二字,而篡改成:“正定之业者,即是称佛名,称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法然上人48條法語》)
问:净土宗修行,众说纷纭,甚至有说真正净土宗不用修行。孰是孰非,应当怎样来鉴别? 答:净土宗不用修行之说,是十分错误的。在《佛说无量寿经》之末,佛叮咛道:“应当信顺,如法修行。”在《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佛再三叮咛道:“如说修行。”(详见《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注》) 至于怎样来鉴别关于净土宗修行的各种说法是正是邪,应当按照“依法不依人”的原则来判断。符合经语经义是正,反之是邪。不引证经文之夸夸其谈固不可信,即便引用经文者,也要注意是否是断章取义、曲解经文 (上面所举的法然上人便是一例)。 一般来说,邪说有如下特征:一、凭空捏造,编些来说。(法然上人捏造的“弘愿门”便是一例,详见《法然上人捏造弘愿门》。)二、弯弯绕,东绕西绕,绕来绕去,人们搞不清楚这里面究竟哪些是佛说,哪些是人说,就把谬论当真理了。三、引证经文时,通过断章取义、穿凿附会等等手段来曲解经文(上面所举法然上人便是一例)。四、以佛经为自己的论据,说某某经怎样说怎样说,却不附上原文。如果你细心地查找原文,要么在他们所说的经中根本找不到,要么相应的原文已经被他们作了蓄意的窜改。以上这些特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是十方佛赞之“一切诸佛摄受法门”,当然也包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经中,佛言:“舍利子,如是西方,亦有现在无量寿如来、无量蕴如来、无量光如来、无量幢如来、大自在如来、大光如来、光焰如来、大宝幢如来、放光如来,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西方自佛净土。各各示现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围绕,说诚谛言:汝等有情,皆应信受如是‘称赞不可思议佛土功德,一切诸佛摄受法门’。”所以,净土宗学人应当遵循阿弥陀佛的教导,如教奉行,符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之经语经义是正,反之是邪。
问:法然上人说:“所谓‘舍散心而往生’,无有是理;散心念佛人之往生,方是殊胜之本愿。”(《法然上人文钞·问答篇·明遍僧都之问答》)请问,散心念佛人之往生,真的是阿弥陀佛殊胜之本愿吗? 答:法然上人及其宗徒最擅长于弯弯绕,东绕西绕,绕来绕去,人们搞不清楚这里面究竟哪些是佛说,哪些是人说,就把谬论当真理了。但是有一个简单的鉴别方法:以《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为照妖镜,把他们的言行与本经经文一对照,就会原形毕露。《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是十方佛(当然也包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赞之“一切诸佛(当然也包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摄受法门”,也就是说,《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是本师释迦牟尼佛金口宣说,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赞叹、所摄受之法门。因此,这部经典是净土宗的根本依据。释迦牟尼佛在经中开示道:“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哪里是说要散心念佛呢?更谈不上“散心念佛人之往生,方是殊胜之本愿”! 〔思惟〕系心于佛,称念名号。《地藏菩萨本愿经》云:“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圣女曰:‘汝供养毕,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时,婆罗门女,寻礼佛已,即归其舍。以忆母故,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经一日一夜。”
现将法然上人的这段对答,抄录如下: 问:如末代恶世之我等罪浊凡夫,云何离生死乎? 答: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愿生极乐,即能离生死。 问:亦知净土教理如是。然,虽念佛,心散乱,将如何?【按:僧都的问题实际上是:怎样达到系念不乱(一心不乱)?】 答:此法然(法然上人自称)亦力有所不及。【按:“此法然亦力有所不及”,说明僧都是问道于盲。由此亦可知道,法然上人连起码的系念不乱(一心不乱)都没有达到,哪里是他的宗徒们所吹嘘的他已经证得念佛三昧!无怪乎法然上人要大肆宣扬散心念佛。试想,门人和信众问他:系念不乱(一心不乱)的境界如何,以及怎样来达到?他哪里答得上来!所以,为了名闻利养,干脆说:“所谓‘舍散心而往生’,无有是理!散心念佛之往生,方是(阿弥陀佛)殊胜之本愿。此僧都之‘虽念佛,心散乱,将如何’之疑问者,多余之事也。”】 问:然而,将如何乎? 答:应知:心虽散乱,称名号者,乘佛愿力,必得往生。总而言之,念佛为第一之事也。【按:“心虽散乱,称名号者,乘佛愿力,必得往生”这是与《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的系念不乱(《佛说阿弥陀经》的一心不乱)对着干,所谓“一盲领众盲,相牵入火坑”。】 明遍云:如是,如是,为闻此语而来也。【按:本为问道而来,却被糊弄了也。】 僧都退出之后,上人与当时僧众言:生于欲界散地之人皆散心也,犹如受生人界则有目鼻。所谓‘舍散心而往生’,无有是理!散心念佛之往生,方是(阿弥陀佛)殊胜之本愿。此僧都之‘虽念佛,心散乱,将如何’之疑问者,多余之事也。【按:多余之事吗?!】 译文: 明遍僧都问:“如我等末代恶世之罪浊凡夫,怎样能够出离生死呢?” 法然上人答:“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愿生极乐,即能出离生死。” 问:“我也知道净土教理是这样说的。然而,虽是念佛,但心散乱,怎么办呢?” 答:“心不散乱地念佛,我自己也做不到。” 问:“那么,该怎么办呢?” 答:“应当知道:心虽散乱,称名号者,乘佛愿力,必得往生。总而言之,念佛为第一之事也。” 明遍僧都说:“是的,是的,我就是为了听到这句话而来的。” 明遍僧都退出之后,法然上人对当时在场的僧众们说道:“生于欲界散地之人都是散心,犹如受生人界则有眼睛鼻子。所谓‘舍散心而往生’,没有这个道理!散心念佛之往生,方是阿弥陀佛殊胜之本愿。明遍僧都这个‘虽念佛,心散乱,将如何’的疑问,纯属多余。” 按:明遍僧都这个‘虽念佛,心散乱,将如何’的疑问,绝非多余,而是问到要害上,这是得生与否的关键!可惜的是,问道于盲,被法然忽悠,相牵入火坑。又不知道要哪劫哪世才能够出头!
问:据说法然上人是大势至菩萨再来,是这样吗? 答:法然上人“散心念佛之往生,方是(阿弥陀佛)殊胜之本愿”之邪说,是与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教导针锋相对,他怎么会是大势至菩萨再来呢?法然上人捏造弘愿门,曲解十方诸佛(当然也包括阿弥陀佛)所赞叹、所摄受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罪不容赦,他怎么会是大势至菩萨再来呢?法然上人自己都承认连起码的一心不乱也没有达到,可是他的传记上却说他“现生证入三昧”,你相信吗?这些人,甚么都敢编造! 不过话说回来,法然上人连弘愿门都敢捏造(详见《法然上人捏造弘愿门》),他的徒子徒孙又有什么不敢捏造?法然上人连十方诸佛(当然也包括阿弥陀佛)所赞叹、所摄受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都敢曲解(详见本文开头),他的徒子徒孙又有什么经、论不敢曲解?其实,法然本人就是靠胡编乱造起家的,师父徒弟一脉相承,代代相传,胡编乱造成为他们教法的基本特征,而且,愈编愈造愈离奇(只要看看慧净法师的《净宗要义》和净宗法师的《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净宗法师佛门网访谈》即知),后后胜前前。
问:据说:源空上人(即法然上人)母秦氏梦吞剃刀而有孕。 答:杨仁山大德评曰:“梦吞剃刀,即是割断圣道之兆也。”(《阐教编》)
问:据说法然上人是智慧第一,是这样吗? 答:佛法原理是:由定生慧。法然连起码的一心不乱都没有达到,哪有什么智慧?不过是小小的世智辩聪,在识神上弄鬼罢了。“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这是说,菩萨有智慧,因此深知因果,故而畏因,起心动念都不种恶因;众生愚痴,只图眼前,逐利造业,肆无忌惮,直到果报现前,才后悔莫及。法然上人的所作所为(没有真实修行,却又贪图名闻利养,于是弄虚作假,骗人骗己),不是只图眼前的名利,而不顾来生之果报吗?有什么智慧可言!《佛藏经》云:“不得言得道,死言入涅槃,众人信起塔,而自入地狱。破戒诸白衣,随顺恶比丘,以是因缘故,皆趣于恶道。”(译文:没有得道而说得道,明明是死掉却说入涅槃,众人相信为他造塔,他自己却堕入地狱。破戒的在家信众们,盲从这个恶比丘,由此因缘之故,命终全都沦入恶道。)
问:法然上人及其宗徒鼓吹:称名必生,不须持戒,不须修福,不须自净其意,甚至终生作恶都无所谓。这样说,对吗? 答:《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佛言:“非少善根诸有情类,当得往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这是说:善根(身、口、意三业之善)少者,不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具备多善根,这是净土宗修学的基础。佛在本经中讲要“系念不乱”,这些人却说称名必生;佛在本经中讲“非少善根诸有情类,当得往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这些人却说,不须持戒,不须修福,不须自净其意,甚至终生造恶都无所谓。你说这些人是正是邪?所以,本师释迦牟尼佛金口宣说,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赞叹、所摄受之《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是照妖镜,只要一对照,他们就原形毕露。其实,你要是有兴趣,可以将法然上人及其宗徒的著作和言论与《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一一对照,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他们是不是真正的净土宗,是不是最纯净的净土宗! 〔自净其意〕通过自觉的修持断恶修善来净化自己的思想意念。《涅槃经》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善根〕即身、口、意三业之善,因其能生妙果,故谓之根。〔有情〕又名众生,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 至于这些人所鼓吹的“称名必生”,真的是称名必生吗?这符合古往今来的实际情形吗?如果真的是称名必生,释迦牟尼佛又何必在《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讲系念不乱,而且要念佛人如说修行,勿生疑虑,勿行放逸;而十方诸佛(包括阿弥陀佛)又怎么会赞叹、摄受这个系念不乱的法门呢?所以,不是称名必生。如果你听信他们的邪说,既不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又不持戒、不修福、不自净其意,甚至终生作恶,那么等待你的必是三途恶道,乃至无间地狱!你想过吗?
问:那么,为什么《观无量寿佛经》中说五逆十恶之人,亦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答: 对此,印光大师开示道:“《观经》五逆十恶,将欲命终,地狱相现。有善知识(原注:此不论僧俗男女,但能教彼念佛者,即名善知识)教以念佛,或止十声,或不及十声,直下命终,亦得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此之十念,比平常之十念,其猛切有天渊相殊之势,故得往生也。以地狱极苦所逼,其一闻佛名,乃以全副精神为之称念。除此念外,绝无他念。虽非亲证一心不乱,然其心毕竟了无异念。”(《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陈薪儒居士书》)这是说,因为他临终十念,至诚痛切,除此念佛之念外,绝无他念。虽然平时并没有达到系念不乱(一心不乱),然而临命终时,其心毕竟除了念佛之念外,完全没有其它念头,所以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其善根而言,由于临死悔悟,至诚痛切,所以能够洗掉一生的罪恶,譬如千年黑暗深邃的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来的黑暗都完全消除。所以,此时已是具备多善根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能够这样成就的人,自古以来,少之又少,哪里可以效法他们?记住:一心念佛是正行,止恶行善是助行,缺一不可!
问:“‘口称’与‘心念’是两回事,‘口称名号’才是本愿。”是这样吗? 答:释迦牟尼佛在《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开示道:“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请注意“思惟”二字 和“系念不乱”四字。哪里说什么没有“心念”的“口称名号”呢?更谈不上这样的‘口称名号’才是本愿! 〔思惟〕系心于佛,称念名号。《地藏菩萨本愿经》云:“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圣女曰:‘汝供养毕,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时,婆罗门女,寻礼佛已,即归其舍。以忆母故,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经一日一夜。”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请注意“若众生心”的“心”字。 又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说要专心而无妄念地念佛。 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云:“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请注意“一心专称彼佛”的“一心”二字 ,这是说要专心一意地念佛。 以上经论都是讲要心念专一、心不旁骛地念佛,怎么可以提倡有口无心地念佛,甚至说有口无心地念佛才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呢?西方极乐世界来的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中,关于怎样念佛,开示道:“持名之法,必须要字字句句声心相依,不杂分毫世念。”“要使声合乎心,心随乎声。”哪里是什么“‘口称’与‘心念’是两回事,‘口称名号’才是本愿”呢?
问:《法然上人文钞》中说:“问:心澄时之念佛与妄念中之念佛,胜劣如何?答:功德齐等,无有差别。”这两种念佛真的是功德齐等,无有差别吗? 答: 这充分说明法然上人从来就没有达到过心澄念佛,从来就没有体验过“心澄时之念佛与妄念中之念佛”二者之间的巨大差别,才说出“功德齐等,无有差别”这等无知的话来。 心澄时念佛,水清月现,感应道交 ,这就是净土宗祖师所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的境界。所以,佛教导我们要系念不乱(一心不乱),以确保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法然上人却说“心澄时之念佛与妄念中之念佛其功德齐等 ,无有差别”,这是悖逆佛法原理,是对《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系念不乱......如说修行,生彼佛土”的否定,是对阿弥陀佛所赞叹、所摄受之法门的否定,其邪可知! 法然上人连心澄念佛都从来就没有达到过,就更不用说系念不乱(一心不乱)了!这样的人,配当净土宗的祖师吗? 〔功德〕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水清月现〕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心水澄清(静而清),则佛月现;心水荡浊(动而浊),佛月虽照,其影不彰也。〔感应道交〕众生之感与阿弥陀佛之应,相互交通。〔系念不乱......如说修行,生彼佛土〕《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佛言:“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又、舍利子,我观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说诚谛语: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净佛土者,一切皆应信受发愿,如说修行,生彼佛土。”请注意:“如说修行,生彼佛土”! 试想,如果真的是“心澄时之念佛与妄念中之念佛其功德齐等,无有差别”,真的是“称名必生”,本师释迦牟尼佛又何必在《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要念佛人达到系念不乱,并且叮咛“当勤精进,如说修行,勿生疑虑”、“深心信解,发愿往生,勿行放逸”呢?十方诸佛(包括阿弥陀佛)为什么会赞叹、会摄受这个系念不乱的法门呢?
一心念佛(心澄念佛),极其殊胜: 因为,一心念佛,则戒定慧三学俱备。 莲池大师云:“戒乃防非为义,若能一心念佛,诸恶不敢入,即戒也。定乃除散为义,若一心念佛,心不异缘(心不攀缘其它),即定也。慧乃明照为义,若观佛声字字分明,亦观能念所念皆不可得,即慧也。如是念佛,即是戒定慧也。”(《云栖净土汇语》) 译文:戒乃是防禁过错的意思,若是能够一心念佛,则诸恶不敢入,这就是戒。定乃是去除散乱的意思,若是一心念佛,心不攀缘其它,这就是定。慧乃是明照的意思,若是观照佛号做到字字分明,亦观能念和所念皆不可得,这就是慧。这样念佛,就是戒定慧啊! 因为,一心念佛,则六度万行皆具足。 莲池大师云:“而今 一心念佛,万缘自舍,即布施波罗密; 一心念佛,诸恶自止,即持戒波罗密; 一心念佛,心自柔软,即忍辱波罗密; 一心念佛,永不退堕,即精进波罗密; 一心念佛,余想不生,即禅定波罗密; 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即般若波罗密。 推而极之,不出一心(不出一心念佛),万行具足。”(《弥陀疏钞》) 译文:如今一心念佛,万缘自然舍弃,这就是布施波罗密;一心念佛,诸恶自然止息,这就是持戒波罗密;一心念佛,心自然柔软,这就是忍辱波罗密;一心念佛,永不退堕,这就是精进波罗密;一心念佛,其它念想不生,这就是禅定波罗密;一心念佛,正念分明,这就是般若波罗密。由此而推展到一切之行法,一心念佛,则万行具足。 〔万行〕一切之行法也。《菩提心论》云:“复经三僧祇劫,修六度万行,皆悉具足,然证佛果。” 因此,一心念佛,是大安乐、大解脱法门。放下万缘,一心念佛,得大自在。入此境界, 便知个中滋味。法然上人何曾尝到过一丝一毫的法味呢?
法然上人及其宗徒违背经义、歪曲经文、谤佛毁法而说法,这是不净说法。不净说法者,罪业十分深重(多于悉夺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命),果报十分可怕(堕大地狱),而其信众之下场也十分悲惨(入邪难返,百千万世受诸衰恼,苦难不断)。佛言:“舍利弗,怨虽夺命(怨贼虽然恶毒,夺人性命),但失一身(但是被夺的性命,仅此一生),如是痴人不净说法,千万亿劫为诸众生作大衰恼(其信众因为邪见入心,生生世世,千万亿劫,难以摆脱,而灾殃连连)。是人(受不净说法蛊惑之人)痴冥覆佛菩提本心,贪著还复炽盛,相续不断,以贪著故,往来五道,无善迳路,生死不断。是故舍利弗,不净说法者得罪极多,亦为众生作恶知识,亦谤过去未来今佛。舍利弗,置此阎浮提众生,若人悉夺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命,不净说法罪多于此。何以故?是人皆破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助魔事,亦使众生于百千万世受诸衰恼,但能作缚,不能令解,当知是人于诸众生为恶知识,为是妄语于大众中谤毁诸佛,以是因缘堕大地狱。......是故当知,是人宁自以利刀割舌,不应众中不净说法。”(《佛藏经》) 〔五道〕天、人、地狱、饿鬼、畜生。若言六道,则加阿修罗。此不言者,以阿修罗一道,摄于天、人、畜生、饿鬼诸趣之中故也。
参考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