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周天功

明德

 

小周天功

十六锭金

大周天功


附:逆腹式呼吸

 

 

周天功就是令真气在体内作周天运行,故有行气活血、化滞解瘀、还精补脑之功效,做到抗病免疫,健身延年。

由于呼吸是推动真气运行的动力,因此在周天功的修炼中非常重视呼吸。在修炼的过程中,是采用鼻呼鼻吸的逆腹式呼吸,详见附录:逆腹式呼吸

 

小周天功

“真气运行五步功法”,在打通任督二脉之后,便可以练小周天功。每次练小周天功,都有两大步骤:首先,聚集真气,这是前行;然后,周天运行,这是正行。姿势,行、站、坐、卧均可,以坐式或者站式为主。睁目闭目皆可,舌抵上腭。呼吸是逆腹式呼吸,鼻呼鼻吸,细匀深长。

〔任督二脉〕任脉和督脉。任者总任一身之阴,督者总督一身之阳。打通“任督二脉”,气血就通畅。〔任脉〕从唇下承浆穴,沿着身体前面正中央,到人体正下方双腿间的会阴穴,这条经脉就是任脉。任脉总管六条阴经,循行于腹部正中,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督脉〕督脉则是由会阴穴,向后沿着脊椎往上走,到达头顶百会穴再往前穿过两眼之间,到达口腔上颚的龈交穴。督脉总管六条阳经,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只要是阳气衰弱都可以在督脉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舌抵上腭〕练气功时“舌顶上颚”,就是让任脉与督脉相接,被称为“鹊桥”。

一、聚集真气

开始时,做“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第一步功(呼气注意心窝部,直至心窝部的气感自然向下丹田移动。于是,转入第二步功(意息相随丹田趋,直至下丹田有明显气感。于是,转入第三步功(调息凝神守丹田,直至丹田充实,会阴跳动。这时准备工作完成,便可进行下一步“周天运行”。

二、周天运行

一吸一呼,真气便自丹田出发,循任督二脉运转一周,回归到丹田,意随气行(意随气行这一点非常重要,切不可以意领气)。吸气时,紧缩会阴,真气经尾闾沿督脉上行达百会;呼气时,放松会阴,真气沿任脉下行入丹田。每当口中津液盈满,这是非常珍贵的金津玉液,便即咽下。

经行时,四步一吸,紧缩会阴;四步一呼,放松会阴。真气随着呼吸周天运行。

〔会阴〕会阴穴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人体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会阴穴与人体头顶的百会穴为一直线,是人体精气神的通道。百会为阳接天气,会阴为阴收地气,二者互相依存,相似相应,统摄着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正常运行,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要害部位。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论述道:会阴穴是任脉、督脉和冲脉的交汇处,是奇经八脉上的重要穴位,此穴是活力萌发的源头,维护着人体气血阴阳平衡,故而也是长寿要穴。会阴穴是中医的称呼,道家称为“阴跷”,在瑜伽学派里称为“海底轮”,各门各派都对这个部位的修炼大加赞誉。

 

周天歌

微撮谷道暗中提,尾闾一转趋夹脊;

玉枕难过目视顶,行至天庭稍停息;

眼前便是鹊桥路,十二重楼降下迟;

华池神水频频咽,直入丹田海底虚。

 

 

微撮谷道暗中提:吸气,收缩肛门(谷道)暗提会阴

〔撮(cuō)谷道〕收缩肛门。所谓:“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消疾又延年。”其具体方法是:吸气时稍微用力,提肛连同会阴一起上升,呼气时一齐放松,每次反复10至20次,每日3至5次为宜。药王孙思邈(miǎo)极为推崇此法,他在《枕中方》一书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认为肛门周围的肌肉要间歇性地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特别疗效。

尾闾一转趋夹脊:丹田内的真气经过会阴,到尾闾(lǘ)关一转,趋往夹脊关。

玉枕难过目视顶:真气到了玉枕关,经历了长途跋涉,若是力量不足,就内视头顶,用意念导引真气通过玉枕关。

行至天庭稍停息:真气过了玉枕关,上行至头顶(百会),沿督脉(如上图红线所示)下行至天庭(眉毛至发际之间的额头),这时真气运行和吸气都稍一停歇。

眼前便是鹊桥路:接着真气下行过鹊桥(舌抵上腭所搭的桥)入任脉换成呼气,放松会阴。

十二重楼降下迟:十二个胸骨,一边附着一根肋骨,有十二对肋条,形成了胸腔。十二重楼就是指整个胸腔。“十二重楼降下迟”,是说真气随着呼气直至丹田这一段(如上图绿线所示)缓缓而行。这是因为呼气路线短,而吸气路线长,故在呼气这一段“缓缓而行”,令呼气时间与吸气时间大致相等,或者呼气时间略长于吸气时间。

华池神水频频咽:华池神水就是舌头底下口腔里的津液,这是非常珍贵的金津玉液。每当盈满,便即咽下。“华池”是神话传说中位于昆仑山上的仙池。在在修炼功法中,借指口腔的舌下部位

直入丹田海底虚:真气直入丹田,并且止于丹田,即“十六锭金”所说的“气气归脐”。“海底”即会阴穴,“海底虚”是说这时会阴是放松的(下一个循环又是吸气开始,收缩肛门暗提会阴——“微撮谷道暗中提”)。

所以,在一个周天循环中,真气始于丹田(“微撮谷道暗中提”),终于丹田(“直入丹田海底虚”)。丹田是气海,乃真气聚集之处。

三、收功

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意守丹田片刻,然后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然后用十指梳头片刻,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

 

十六锭金

十六锭金”,因为这一功法非常宝贵,故古人喻为十六锭金,意思是一字一锭黄金。

十六锭金》曰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一吸便提,气气归脐〕是说用逆腹式呼吸作周天运行。所以周天运行是以吸气开始,如《周天歌》所言。“便提”即是《周天歌》所说的“微撮谷道暗中提”——紧缩会阴。“一吸便提”,一吸气,便紧缩会阴。“气气归脐”真气每一循环都回归到丹田,即是《周天歌》所说的“(真气)直入丹田”。

〔一提便咽,水火相见〕“一提便咽”,并不是说每一次提肛都做咽津动作。而是说,由于“一吸便提,气气归脐”,因此口生津液,即是《周天歌》所说的“华池神水频频咽”。“水火相见”,是说由于真气循任督二脉周天运行,因此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心居胸中,属阳,在五行属火;肾在腹中,属阴,在五行属水。心肾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之为心肾相交,又称水火相济。当心肾这种关系遭到破坏,形成了病理状态,称之为心肾不交。心位居于上而属阳,主火,其性主动;肾位居于下而属阴,主水,其性主静。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与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与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火不亢。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这种水火既济的关系,是以心肾阴阳升降的动态平衡为其重要条件的。所以说:“人之有生,心为之火,居上;肾为之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格致余论·相火论》)

所以,《十六锭金》实际上是《周天歌》的缩写版:一吸一呼,真气便循任督二脉运转一周,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大周天功

大周天功是在小周天功的基础上进行的修练,真气运行的路线除任督二脉外,也在其他经脉上运行,使神与气密切结合,相抱不离,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由于真气的循行,除沿任督两脉外,也在其他经脉上流走,故相对于小周天功,称为大周天功。

小周天功熟练后,可练大周天功。其法如下:

一、前行(聚集真气):与小周天功相同。如果做完小周天功接着做此功,可不做前行。

二、正行(周天运行):两脚分开与肩齐,两手下垂,松静站立,睁目闭目皆可,舌抵上腭。呼吸是逆腹式呼吸,鼻呼鼻吸,细匀深长。

缓慢地进行深呼吸。吸气时,紧缩会阴,真气沿身躯背面入头顶百会穴;呼气时,放松会阴,真气沿身躯前面达两脚底涌泉穴。每一个呼吸,真气即循环大周天一遍,意随气行(意随气行这一点非常重要,切不可以意领气)。每当口中津液盈满,这是非常珍贵的金津玉液,便即咽下。

经行时,四步一吸,紧缩会阴,想着百会穴;四步一呼,放松会阴,想着涌泉穴。真气随着呼吸做大周天运行。

三、收功: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意守丹田片刻,然后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然后用十指梳头片刻,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自由活动即可。

 

附:逆腹式呼吸

 

逆腹式呼吸,又叫丹田呼吸。吸气时收腹,紧缩会阴;呼气时鼓腹,放松会阴。刚开始用逆腹式呼吸时,不要去追求细、匀、深、长,只要腹部动起来就可以。随着功夫深入,呼吸自然就会愈来愈深长,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会愈来愈少,逐渐地做到细、匀、深、长。初练习时,小腹的凹凸可以较为明显。纯熟之后,则可将凹凸的幅度减小,渐而至“似有非有,似无非无”之境界。此时,全身舒展通畅。

 


〔会阴〕会阴穴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人体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会阴穴与人体头顶的百会穴为一直线,是人体精气神的通道。百会为阳接天气,会阴为阴收地气,二者互相依存,相似相应,统摄着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正常运行,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要害部位。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论述道:会阴穴是任脉、督脉和冲脉的交汇处,是奇经八脉上的重要穴位,此穴是活力萌发的源头,维护着人体气血阴阳平衡,故而也是长寿要穴。会阴穴是中医的称呼,道家称为“阴跷”,在瑜伽学派里称为“海底轮”,各门各派都对这个部位的修炼大加赞誉。

逆腹式呼吸法是在呼吸时改变腹腔容积,而其着眼点并不是吸入呼出的空气,而是真气(内气)。所以,逆腹式呼吸法在名义上是一种呼吸空气的方式,实质上则是内气的“呼吸”(升降、鼓荡)。逆腹式呼吸对于身心健康非常有益,有的人单练逆腹式呼吸,就治愈了许多慢性疾病。为了祛病延年,在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多地做逆腹式呼吸。

如果还不习惯于逆腹式呼吸,就要抽时间单独练习这一呼吸方式,一有机会就练几分钟,每天练的次数愈多愈好,逐渐做到轻松自然,直至形成习惯。

在学习的初期,可以吸气时默念“收”字,呼气时默念“鼓”字,这样来帮助做到“吸气收腹,呼气鼓腹”这一动作。

 

 

参考阅读:

真气运行五步功法

通督后的高级功法

逆转衰老炼夹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