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真气运行法

生命活动的核心——真气运行。

治病的药就在自己身上,关键是要有恒心、有毅力。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一、绪论

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是抗病免疫、健身延年的关键。《素问·离合真邪论》曰:“真气者,经气也。”因此,真气充足,身体健康;真气不足,百病丛生;真气消失,生命结束。

真气运行法(简称“真法”),其核心是用五步功法,让人们集中思想,调整呼吸,培养真气,贯通经络,发掘人体内部的固有潜能,发挥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治疗、自我重建等一系列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这是著名中医、养生学家李少波教授根据《黄帝内经》之“全真导气”理论和古代各家行气养生要旨,结合自身实践,经数十年的临床观察、科学实验所创编的一种自练自养的医疗保健养生方法。

真气运行法经过六十余年的临床应用,对80多种久治不愈的慢性病、顽固病、疑难病都有显著的疗效,证实了这一功法的可靠性和功效。该法立足于中医科学,以其简明易学、短期通督、疗效显著、无副作用、老少咸宜等特点,深受医学界、科学界和广大民众的好评。

五步三段

真气运行之功法,分为五步,共有三大修炼阶段。

五步功法

真气运行法之功法,分为五步: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

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

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助;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

三大阶段

真气运行法的修炼,共有三大阶段:

一、炼精化气:五步功法中的第一、第二这两步,是调整呼吸推动真气,使体内真气集中于丹田。这个阶段古称为“炼精化气”。这是第一阶段,也是初级阶段。

二、炼气化神:五步功法中的第三、第四这两步是把丹田积足的真气,冲通督脉逆运而上,直达脑海,恢复和增强大脑的功能,提高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力量。这一段叫做“炼气化神”,是中级阶段,身体的变化比较明显。

三、炼神还虚:五步功法中的第五步及其后续练功,功夫更加纯熟精练,由于经络畅通无阻,功中产生的各种触动现象也都逐渐平静,越来越提高了真气运行的规律性。机体功能增强,活力旺盛,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力量发挥得更好。因此静境更加明显,清清静静,心如止水。这一阶段叫做“炼神还虚”,属于真气运行的高级阶段。

这五步功法,练通小周天、大周天,经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三个阶段,可获得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效果。机体生理功能呈现后天返先天的变化,继续锻炼,原则上是以功为法,以静为务,以守为成,向炼神还虚的高级阶段迈进,冀以达到“长生久视,返璞归真”的终极目的。

〔任督二脉〕任脉和督脉。任者总任一身之阴,督者总督一身之阳。打通“任督二脉”,气血就通畅。〔任脉〕从唇下承浆穴,沿着身体前面正中央,到人体正下方双腿间的会阴穴,这条经脉就是任脉。任脉总管六条阴经,循行于腹部正中,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督脉〕督脉则是由会阴穴,向后沿着脊椎往上走,到达头顶百会穴再往前穿过两眼之间,到达口腔上颚的龈交穴。督脉总管六条阳经,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只要是阳气衰弱都可以在督脉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舌抵上腭〕练气功时“舌顶上颚”,就是让任脉与督脉相接,被称为“鹊桥”。

 






〔小周天〕先通过炼精化气,打通任督二脉。真气从下丹田开始,沿会阴穴、尾闾上行,过夹脊、玉枕,经百会,下鹊桥,再沿任脉下行至丹田。如此按照任督二脉循环运行,称之为“小周天”。〔鹊桥〕舌抵上腭就叫鹊桥,它把沿督脉来的真气接引下来,沿任脉回到丹田。

 


〔大周天〕是在小周天修炼的基础上,当真气在丹田发动时,丹田部位会产生一股热气流的感觉,然后让意念导引这一股暖气流经奇经八脉,十二经络流经全身,按气机升降开合的规律在全身循环运行,日久功成,是为“大周天”。〔久视〕耳目不衰,形容长寿。

练功姿式

初学真法要有正确的姿势,作为初学者的规范。练习真气运行有行、立、坐、卧四种形式,其中以坐式为主,其他姿势为辅。为有效地促使真气运行不断进步,除坐式以外,还可随时随地采取多种姿势进行。






坐式:坐式有盘腿坐和垂腿坐两种姿势,主要按照个人习惯和环境条件,自行选择。一般认为盘腿坐过于形式化,而且腿容易酸麻。因此,一般采用垂腿坐(坐在椅凳上),利于真气运行,容易掌握。

盘腿坐:“双盘式”是把左脚放在右大腿上面,再把右脚搬到左大腿上,两手相合置于小腹前面。这个坐法只是为了坐得稳固不易动摇,但没有相当功夫不易做到。“单盘式”是把右腿放在左腿上面,手势如前法。这比双盘易于做到。“自由盘腿”是将两腿互相交叉而盘坐,是一般人习惯用的坐式。

垂腿坐:椅凳的高度,以坐下来大腿面保持水平为宜。坐在椅凳的前面三分之一上(不要把座位都坐满,或把身子靠在椅背上),大腿根部以下都露在椅凳外。小腿垂直,与大腿成90°夹角。两脚平行着地,两膝间的距离以能放下两拳(拳眼相对)为准。两手心向下,自然的放在大腿面上。两肩松垂,腰须直,勿用力,下颌略向回收,头顶如悬。体态以端正、自然、放松为标准。这种坐式,既便于掌握,不易疲劳,又有利于真气的运行,故为现代习惯采用之姿势。

卧式:右侧着床伸下腿屈上腿,右手曲肱将手置于头之前下侧枕上,左手放在左胯上。



站式:站式有各种姿势,在这里不一一介绍。只介绍方便易行的一个姿势,以为坐功之辅助功。两脚并立,两手覆于丹田(左手掌心覆于丹田,右掌心覆于左手背上)。松肩垂肘,含胸拔背,虚心实腹,目若垂帘。

行式:行路和散步时,目视前方三五步处,意守鼻尖,神不外驰,四步一吸,四步一呼。如能长期锻炼此法,对走长路很有帮助,可以久行不倦。



五官要求

口腔:口唇自然闭合,上下齿相对,将舌上卷约成九十度,用舌尖轻轻地抵往上腭(如下图)。唾液分泌得多了,将舌放下慢慢地咽下去,然后继续舌抵上腭。

 



眼睛:微闭内视,练哪一步功就内视哪一部位。如第一步注意心窝部,就内视心窝部。

耳朵:两耳留意自己的呼吸,使呼吸不要发出粗糙的声音,但也不要造成憋气,保持从容自然,这是集中思想的好方法。

呼吸要求

由于呼吸是推动真气运行的动力,因此在真法的修炼中非常重视呼吸。在修炼真法的过程中,是鼻呼鼻吸。在整个五步功法中,都是只注意呼气,而不要去管吸气,任其自然,这样便无流弊。“只管呼气,不管吸气”这一点很重要,以免出现憋气等不良现象。丹田真气充实后,自然地贯通督脉。那时即感到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沿督脉入脑。这是真气的自然活动状态,无须追求。呼吸则绵绵密密,若存若无,呼吸表现得更加自然。这时对呼吸就无须注意了。

关于呼吸方式,本文介绍的是逆腹式呼吸,如果采用逆腹式呼吸有困难,就采用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以肋骨和胸骨活动为主,吸气时胸腔扩大,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始终保持平坦。

下面介绍逆腹式呼吸:

逆腹式呼吸,又叫丹田呼吸。吸气时收腹,紧缩会阴;呼气时鼓腹,放松会阴。刚开始用逆腹式呼吸来练真气运行五步功法时,不要去追求细、匀、深、长,只要腹部动起来就可以,因为这时任脉尚未通畅。随着功夫深入,呼吸自然就会愈来愈深长,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会愈来愈少,逐渐地做到细、匀、深、长。初练习时,小腹的凹凸可以较为明显。纯熟之后,则可将凹凸的幅度减小,渐而至“似有非有,似无非无”之境界。此时,全身舒展通畅。

 


〔会阴〕会阴穴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人体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会阴穴与人体头顶的百会穴为一直线,是人体精气神的通道。百会为阳接天气,会阴为阴收地气,二者互相依存,相似相应,统摄着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正常运行,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要害部位。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论述道:会阴穴是任脉、督脉和冲脉的交汇处,是奇经八脉上的重要穴位,此穴是活力萌发的源头,维护着人体气血阴阳平衡,故而也是长寿要穴。会阴穴是中医的称呼,道家称为“阴跷”,在瑜伽学派里称为“海底轮”,各门各派都对这个部位的修炼大加赞誉。

〔细匀深长〕细匀深长是调整呼吸以达到练功的要求。“细”,是指呼吸柔和缓慢,出入绵绵,自然悠畅。“匀”,是指每个呼吸周期的时间大体相等。“深长”,是指深呼吸的形成。呼吸的细匀深长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练到细匀,才能达到深长;呼吸达到了深长,也必然能够细匀。细匀深长的呼吸,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够逐步达到。强行控制呼吸来达到细匀深长,必然招致胸闷气短,甚至烦躁不安。因此,习练者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顺其自然,随着练功的深入使呼吸逐步达到细匀深长。

逆腹式呼吸法是在呼吸时改变腹腔容积,而其着眼点并不是吸入呼出的空气,而是真气(内气)。所以,逆腹式呼吸法在名义上是一种呼吸空气的方式,实质上则是内气的“呼吸”(升降、鼓荡)。逆腹式呼吸对于身心健康非常有益,有的人单练逆腹式呼吸,就治愈了许多慢性疾病。为了祛病延年,在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多地做逆腹式呼吸。

如果还不习惯于逆腹式呼吸,就要抽时间单独练习这一呼吸方式,一有机会就练几分钟,每天练的次数愈多愈好,逐渐做到轻松自然,直至形成习惯。

在学习的初期,可以吸气时默念“收”字,呼气时默念“鼓”字,这样来帮助做到“吸气收腹,呼气鼓腹”这一动作。

怎样收功

真气运行法的基本守窍是丹田,而且没有由丹田向外引气,故不作气返丹田的收功。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然后用十指梳头片刻,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

二、功法

真气运行的规律是:在宁静虚无的气功态下,真气就在丹田产生和会聚,沿任督十二经脉运行,自生自化,调节机体,祛病延年。因此,修炼真法的关键就是进入并保持宁静虚无的气功态。

《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因此,真气运行法自始至终之练功要旨,都是克服杂念而入静。大量实践证明,练功者谁入静好,谁功力增长就快。所以,不论练那一步功,都要在入静上下功夫。

〔恬淡虚无〕这是“念头不起,物我两忘,恍惚杳冥”的境界。“恬淡”,宁静闲适;“虚”,物我两忘;“无”,无有妄念(念头不起)。〔真气从之〕当处于“念头不起,物我两忘,恍惚杳冥”的境界,真气自然就循经运行,调节机体,祛病延年。〔精神内守〕人的神、气本为一体,神驰于外,气亦游于外,神、气外泄,身体耗损。所以,要将神、气持守在内,以保持充沛的真气,令机体抗病能力强盛,疾病就无从发生,就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每一步功完成的标志如下:

第一步功(呼气注意心窝部):心窝部的气感自然向下丹田移动。

第二步功(意息相随丹田趋):下丹田有明显气感。

第三步功(调息凝神守丹田):出现会阴跳动、尾闾气动的现象(这说明真气已进入督脉)。

第四步功(通督勿忘复勿助):通督。

 

每次练功开始时,都先两眼微闭如垂帘,漏出一线微光,轻轻地注视鼻尖,精神内敛,把心静下来,然后依照功法修炼。

第一步 呼气注意心窝部

心窝部的位置,即心口部,是以巨阙穴为中心的一个范围。这是一个部位,而不是指某一点。

 


方法: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每一次呼气,意念随着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 ,至于吸气,则听其自然,不加注意。因为体外大气压与体内肺内压的压力差,呼出多少浊气,就会吸入多少新鲜空气,这是顺乎生理的自然调息法,也就是真气运行法特定的调息法。呼吸是自然地呼吸,而不要有意识地延长呼气或吸气,否则会出现憋气等不舒适的现象。练功时若有杂念,要用数息法制之:只须数呼气之数,从 1-10 ,再回头从 1-10 ,反复进行,杂念平息,即不必数息。

〔自然地呼吸〕就是不要故意去控制呼吸的深浅、节律等,顺其自然就是了。随着功夫的深入,真气旺盛了,呼吸则若存若亡,绵绵细长,次数自然减少了。这种自然的过程,使得吸入的氧气更多,因而不仅不感憋气,反而更舒服。应当明白的是,呼吸次数的多寡不是可以人为地增减,要自然而然。如果人为地追求深呼吸、慢呼吸,是有悖生理的。

时间:如果要如期完成第一步的练习,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假若条件许可的话,每天固定时间练功,养成习惯,对稳定思想更有帮助。没有固定的时间也不要紧,只要抽空抓紧练功就行。要求每日早、中、晚练习三次,每次二十分钟。如认真操作,一个星期左右就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反应:练功到三至五天,感到心窝部沉重,再往后,每呼气时,感觉到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有了真气的集中,就给第二步功打下了基础。

效果:开始几天由于不习惯,姿势也不够准确,有的人会感到头晕,腰背酸痛,呼吸也不自然,舌尖抵不住上腭等,这都是自然的现象。不要有顾虑,只要按要求坚持锻炼慢慢就会好了。

当心窝部的气感自然向下丹田移动,就标志着第一步功完成。

第二步 意息相随丹田趋

这里的丹田是指下丹田。下丹田乃任脉之关元穴,在肚脐下三寸(四指宽)处,亦即小腹正中部位,为藏精之所。下丹田是锻炼、汇聚、储存真气的主要部位。

 


意息相随丹田趋”是说:意念(意)跟随着呼气(息)下行,把真气(表现为心窝部的温热感)导入丹田。这一步的目的就是令心窝部集聚的真气沿任脉下达丹田,以打通任脉。

真气的运行,需要呼吸带动和意念诱导。所以在真气运行法中,呼吸和意念非常重要。真气在经隧中的运行,是由呼吸带动:呼气时,真气向下向外运行;吸气时,真气向上向内运动。

方法:当第一步功法练至每次呼气自觉心窝部发热时,即可意息相随,于每次呼气时,以意引心窝之热气流逐渐向下延伸,一步步趋向丹田。但必须注意轻松自然,不可过分用意和操之过急,用力太大会产生高热而感到不舒服。

时间:依法每天三次,每次二十五分钟或半个小时,十天左右就可以气沉丹田。

效果:由于真气已通过胃区,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气沉入丹田后,周围脏器如大小肠、膀胱、肾等都逐步发生生理上的改变,一般都感到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现象有程度不同的改善。

当下丹田有明显气感时,就标志着第二步功完成。

这时气沉丹田,丹田受到真气的冲击,会有感觉,丹田的部位也就显现出来。然而一瞬间,丹田受冲击或胀热感很快又消失了。丹田有气则开、无气则合,从中丹田(心窝部)沿任脉下趋的真气进入了下丹田,又不足以鼓荡、充实起下丹田,因此丹田中的压力消失或很小,气感旋即消失。但说明真气已下沉丹田,任脉已通,即可转入第三步功的锻炼。

第三步 调息凝神守丹田

真气运行五步功法,始终是把意守丹田作为重点。即使在打通任督二脉之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仍然是以意守丹田为中心。因此,“调息凝神守丹田”始终是功法的核心。

调息”,就是把握好气趋丹田的力度。“凝神守丹田”,就是不再注意呼气,而集中思想意守丹田,神不外驰。

〔意守丹田〕把注意力放在丹田这个区域,观照此处。

方法:在第三步功开始时,是用上一步功法(“意息相随丹田趋”)将真气送入丹田。此时用强烈的意念、重而急的呼气(武火发动)。当下丹田真气热感明显、稳定时,就要调整“意息相随丹田趋”的力度,令呼气减缓、气趋丹田的意念放松(文火温养),以保持丹田温热而不发烫,以免丹田过热而耗伤阴液,犯“壮火食气”之弊。进而不再注意呼气而意守丹田(“凝神守丹田”),渐渐达到似守非守,绵绵若存(只要丹田保持温热即可)。因为此时任脉已经通畅,做到了气沉丹田,故只要意守丹田就可以达到丹田充实。火候当以丹田温热而不发烫最为相宜。如感丹田气不足,即用“意息相随丹田趋”将真气补入丹田,令其充实饱满即可。

在“意守丹田”时,也要掌握好意守的强度,即意守时注意力的强度。意守强度太小,杂念难以排除,丹田也难以守住;意守强度偏大,虽然杂念可以减少,但易招致头痛、头胀、精神紧张等不适症状的出现。所以,练功初期意守强度比起“似有似无”应偏大些,精神要放松,以头不胀痛为度,这样有助于排除杂念,帮助入静。随着功夫的深入,可逐渐减小意守的强度。

时间:每天三次或者再多一些。每次半小时以上。这一段是培养丹田实力阶段,需要时间较长,一个月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效果:由于任脉通畅,心肾相交,中气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静。凡患有心火上炎,失眠多梦,以及心脏不健康的人,都有好转。通过练功不断的给肠胃增加热能,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体重增加,精神充沛,元气充足,肾功能增强。患有阳痿病症的大有好转,女子月经不调均有程度不同的改善。肾水旺盛,肝得滋荣。因此,在这一阶段,患有慢性肝炎和初期肝硬化的都有明显好转。坚持锻炼,自然痊愈。

〔心肾相交〕心属火,藏神;肾属水,藏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肾中真阳上升,能温养心火;心火能制肾水泛滥而助真阳;肾水又能制心火,使不致过亢而益心阴。这种关系,也称水火相济。心和肾任何一方的阴阳失调,均可导致心肾之间“水火既济”的关系破坏而出现相应的病症,称之为“心肾不交”或“水火不济”。

当出现会阴跳动、尾闾气动的现象,这说明真气已进入督脉,就标志着第三步功完成。

第四步 通督勿忘复勿助

方法:接上步(“调息凝神守丹田”),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的程度,即会沿脊柱上行。此时,意念要跟随着气感,气行则随其行、气止则随其止(勿忘),而不要用意念向上导引(勿助)。因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决于丹田中真气充实的程度,丹田中真气越充实,上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则上行中止,甚或倒退;待丹田中真气充实后,自然会继续上行。若急于通关,向上导引,就和丹田力量脱节,揠苗助长,这是非常有害的。当真气上行至脑后“玉枕关”,屡屡欲上难通过时,可用内视头顶法,一般即可冲过玉枕关。

这步功的关键是:勿忘勿助,顺其自然。通督用不着自己操心,只要丹田真气充实有力量,它自己就会通过的。若是真气停留在某处,这说明丹田真气还不充足,还达不到通督的力量,就要重新按第三步功(“调息凝神守丹田”)修炼,培养丹田的力量,以期通督。如果硬往上导引,非但无益,反而有害。自学练功者,遇到这个情况,千万不要找人“帮忙”,那样是于事无补的。只有靠自己按第三步功(“调息凝神守丹田”)修炼,才是唯一的办法。

时间:每天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每次的时间也应延长到四十分钟或一小时左右。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通督的时间和力量不可能一样。有的人一刹那就通过了,而且力量很猛,震动很大。有的人通督时间稍长,并且力量也不大。大多数在十天左右通督。

效果:督脉通畅后,一呼气,真气沿任脉下入丹田;一吸气,真气沿督脉上达百会。 一呼一吸形成任督循环,养生界称此为“小周天”。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感觉到“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的实际情况。真气不断地补益脑髓(还精补脑),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增强。凡是由于肾精亏损和内分泌紊乱所引起的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酸腿软、月经不调、精神恍惚、易喜易怒、心慌气短、性欲减退等神经官能症状,都可得到改善。长期坚持,可以康复。因练功经络通畅,有些多年不愈的顽症也可霍然而愈,效果明显。一般情况表现为精力充沛,身体轻捷。

通督的情景因人而异,有的玉枕有“轰”的一声,有的像放炮一样,也有的如同蚁爬或感到一条线慢慢通过。这只是力量大小的差异,只要感觉气流通过了玉枕关,就是通督了。通督后气流沿任督二脉运行,丹田的感觉就不明显了。

通督,就标志着第四步功完成。

 

 

任脉为诸阴经之海,督脉为诸阳经之会,任督畅通,十二经络可以渐次畅通无阻,病患就无以容留,健康长寿就有保障。庄子曰:“缘督以为径,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养生主》)

第五步 元神蓄力育生机

所谓元神,就是大脑调节管制的本能力量,与识神对立。识神是有意识的精神状态。无念时是元神,如果念头稍动,元神即转化为识神。第四步功已通督脉,肾气不断灌溉脑髓,元神的力量不断得到补充。心主神明,心气上照于脑,才能发挥其全面的调节管制作用。

“元神蓄力育生机”的含义是,高度入静“恬淡虚无”的精神意识状态,此即元神,可以使生命的物质和动力“精、气、神”蓄集化合,从而孕育出旺盛的生命机能。这步功(“元神蓄力育生机”)是在高度入静的状态下进行的。

〔入静〕这是指在气功锻炼过程中,在思想安静、意念集中的基础上出现的清醒,保持意念专一,轻松舒适的一种练功境界。入静既不同于一般的清醒状态,亦不同于入睡。它不是万念俱息,也不是昏沉迷糊,而是一念代万念,还保持着练功的意念。对练功者来说:如果在练功过程中,练功的意念都没有了,就会象船失去了舵,以至在恍惚的情况下出现偏差,这是需要注意的。〔恬淡虚无〕恬适(安闲适意),淡泊(超越是非、名利、荣辱),物我两忘(虚无)。《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物我两忘〕这里的“物”,是指自己以外的环境和人、事、物。例如:物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物(与人交往和处理事情),物望所归(众望所归)。

方法:任督循环形成后,一般仍是意守下丹田,这时对呼吸就无须注意了。通督后各个经脉相继开通,如果头顶百会穴处有活动力量,也可以意守百会。灵活掌握,这叫“有欲观窍,无欲观妙”。随着功夫的进展,自然会强身健体,开发智慧,有更好的美妙境界出现。

〔上丹田〕上丹田是百脉会合之所,常守此窍,可以开发智慧,保全性命,溶通混元。上丹田真气活跃,大脑的本能力量发挥很好,对全身的调节管理就越好。〔有欲观窍,无欲观妙〕这是说:练功的时候,如果有杂念,即意守下丹田,用一念代替万念;而入静之后,上丹田有了反应,就可以静心地守住上丹田,感受那种玄妙之境。

时间:每天三次,或更多些,每次一小时或更长一些。总的说时间越长越好。大约一个月左右,身体内的各种触动现象才能逐渐消失,只剩下下丹田和上丹田的力量更加集中旺盛的现象。

效果:根据身体的表现,尤其是丹田与头顶百会穴互相吸引的磁性力量说明,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增强,内分泌协调而旺盛。这种力量有形有色,功夫越深,表现的越明显活泼,对全身的生理生活机能调节就更好,真气也就更加充实,不断地补偿和增强身体的代谢机能,可充分发挥机体的潜在力量。因活力旺盛,抗病免疫力就增强了,一般致病因素就可减少甚至避免,原有的沉疴痼疾也可以得到改善或痊愈。坚持锻炼,就可以达到身心健康、益寿延年的效用。


以上五步,是真法静功锻炼过程中的基本概况。在实践中,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具体条件又不一样,所以效果与表现也是因人而大同小异。鉴此,练功时既要顺乎自然,灵活运用,不能刻意拘执;又要本着一定的要求,耐心求进,持之以恒,不可自由放任,实为成功之要诀。

三、结语

练功须知

练真法,必须树立坚定不移的信心,持之以恒,勿求速成,也不要畏难而退。在锻炼期间,要顺乎自然,不要执意妄想,勉强追求。否则,欲速则不达,越是一意追求,有急躁情绪,就越是不进步;意态越是融和自然,真气发动就活泼,进步就越明显。因为执意妄想就成了扰乱真气运行的杂念。“恬憺虚无,真气从之”正是这个意思。

在练功过程中,因为身体上发生很多生理上的变化,出现各种触动现象,要泰然处之,不必惊慌失措,也不要执意追求,稍时便会消失的。

1、初习真法,因要思想集中,有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为好。但是,不要过份强调这个问题。在练功时,要避免他人干扰。若练功中有意外干扰(如突然声响、有人急叫或闯进练功室内等),则不必惊慌,须慢慢放松意念。临时收功后再慢慢起坐应付,待恢复平静后再补练。调息时,鼻吸鼻呼,注意呼气,吸气任其自然,不可用口呼吸。

2、注意不要在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冲动时勉强做功。当风、雨、雷响时暂勿坐,恐怕给精神以猛烈刺激,发生不适。

3、意守丹田是真法始终保持的一个准则。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会自然地顺着经络运行。这种运行的力量,是基于丹田力量的大小而定的。勿用意念导引,任其自然,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主观导引是会出偏差的。

4、用本法者,尚未通关之前,须保存精力,节制房事,以免影响练功进程。女性如遇例假,不宜意守下丹田,可守中丹田(心窝部)。怀孕前期(1-3个月)不能练,中后期可以练。

练功八触

在锻炼五步功法的过程中,体内的能动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古人总结归纳了八种,称之为“八触”。时而感到身体很“大”、时而感到身体很“小”,有时感到身体很“轻”、有时出现身体“重”如巨石的现象,有时感觉身体很“凉”、而“热”的感觉出现的最快也最多,还有“痒”、“麻”的感觉。除了以上的“八触”,实际功中的动态比这些还要多,如自发运动,光感,还有残、异等现象。

上述现象都是真气在体内不同形式活动的表现,都是积极有益的。有些人遇到这个现象,延医诊治,医者不知,乱投药石,这是有害的。有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成为精神负担。有人好奇,追求这些现象,越注意越厉害,以致不能控制。凡此种种,都是没有讲清道理的关系。懂得了真气运行的规律,就可以避免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遇到以上触动现象,既不必好奇追求,更不要惊慌失措,只要安静地坐功,意守丹田,过些时候就平复了。

动静关系

动与静,是宇宙间事物运动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真法有效地利用了静与动的关系,促进真气运行,使机体更好地发挥生命活力,以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有动必然有静,有静必然有动。静极生动,动极复静。静是动的基础,动是静的力量表现。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也不能脱离这个规律。形体属阴主静,真气属阳主动。气离形则无所依附,形无气则成块然死物。必须阴阳互根,动静相育,形气并存,才是活泼泼的一派生机。

真气运行五步功法所说的静,就是使身体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调整呼吸,推动真气运行,冲通任督,贯通经络。在这个过程中,体内的触动现象是多种多样的,身体各部机能处于积极主动、生意盎然的状态。这哪里是什么静和定,这不过是一种非常旺盛、非常自然、非常有规律的真气运行罢了,这叫静极生动。所谓的静只能说是对外界反应或思维活动暂时的相对的静。

生命体的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练静功者,虽然没有姿势活动,也是由有为而至于无为的。练功过程中,培养真气贯通经络,前三田、后三关都有非常激烈的活动。尤其在攻后三关时,真气活动的力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被一种强大的冲击力量控制了自己。这种力量则是由静极生动和动极复静而形成的。人们对静极生动是熟知的、是欢迎的,知道必须依靠这个动力去攻关,但对动极复静的现象则茫然无知,产生疑虑而不知所措。其实事物动到一定的程度,必然要静下来休整生息,以利再动。这是日常的自然现象。真气活动一段时间后必须要安定静止的休整培养出更大的力量。因此,在练功过程中突然发现丹田感觉消失或真气行行停停等现象,都是正常的,不要有疑虑。只要安心地继续培养丹田力量,自可使真气再次活跃起来。

总之,真气运行法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和炼神还虚等层次,都是发挥了静极生动、动极复静、动静相育的自然规律完成的。

实践疗效

经临床验证,对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肺结核、肺气肿、肝胆疾病、早期肝硬化、肠胃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神经官能症状、内分泌紊乱、顽固性皮肤病等80多种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均有显著疗效;更可喜的是还能激发人体干扰素,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癌症早期患者的治疗和术后恢复都有很好的作用。因此,真气运行学五步实践对治愈各种慢性疑难病症、顽症效果明显,对急性疾病亦有疗效;而且标本兼治,没有任何副作用。

 

 

参考阅读:

真气运行法(视频)

真气运行法200

通督后的高级功法

周天功

逆转衰老炼夹脊

 

感应篇注释

感应篇汇编白话(卷一)

感应篇汇编白话(卷二)

感应篇汇编白话(卷三)

感应篇汇编白话(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