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什么是明心见性

湛然
 

问:什么是明心见性?

答:明心就是息念。心念有三类:粗念、细念和微细念。见性有两个层次:瞥见自性和彻见本性。当粗念和细念俱息(即通常所说的无念)而体悟到内在的自性(主人公),即是瞥见自性;例如,“随机直指,令其开悟”就是瞥见自性。当粗念和细念俱息,而且微细念暂歇,则本性彻现,即是彻见本性;例如,“藏识迸裂,虚空粉碎”就是彻见本性。

〔粗念、细念和微细念〕心念有三类:粗念、细念和微细念。例如,对念佛人而言,妄念是粗念,念佛之念是细念。通常,当粗念和细念均息,就称为无念,这是一般所说的无念。进一步,如果微细念也停息,这是究竟的无念。所以,“无念”一词的含义,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微细念〕识心之微细生灭迁流,为阿赖耶识之相。微细念暂息,自性呈现本性状态,这就是彻见本性;微细念永息,则圆证佛果。

见自性,这是解悟(或称理悟),而彻见本性是证悟。通常,称瞥见自性为“见性”,而彻见本性为“明心见性”。关于自性、本性和心的含义和运作,详见《心、自性、如来藏》一文

关于直指见性的公案,《景德传灯录》云:“福州芙蓉山灵训禅师,初参归宗。问:‘如何是佛?’宗曰:‘我向汝道,汝还信否?’师曰:‘和尚发诚实言,何敢不信?’宗曰:‘即汝便是。’师曰:‘如何保任?’宗曰:‘一翳在眼,空华乱坠。’”

〔保任〕保护和任运。〔一翳在眼,空华乱坠〕患眼疾者,见到空中有华(花),实则无华。“一翳在眼,空华乱坠”的意思是说:一旦迷妄遮蔽本心,幻相纷呈。

在这个公案中,灵训禅师突然听到“即汝便是(你就是佛)”,猛地一惊!在思想续流被截断的一瞬间,瞥见自性,找到了主人公(顿悟)。于是问道:如何保任(渐修)?

关于明心见性(彻见本性)的实例,见篇末“彻见本性实例”

 

问:什么是顿悟渐修和渐修顿悟?

答:这是修行的两条路子,各有所长。顿悟渐修者,如《修心诀》所言(详见本院教材《修心诀精解》),就是首见性(瞥见自性),然后悟后起修,调心除习,定慧等持。渐修顿悟者,例如参禅,以悟为期,一参到底,直至明心见性(彻见本性)。虚云老和尚说:“一句话头参到开悟(明心见性)为期。”(《虚云和尚方便开示》)这里的开悟,是根尘脱落彻见本性。如《五灯会元》载,百丈禅师上堂曰:“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只要不妄自攀缘尘境),即如如佛。”

对于解悟、证悟和顿悟渐修、渐修顿悟,憨山大师在《梦游集·答郑昆岩中丞》中开示道:

【凡修行人,有先悟后修者,有先修后悟者。然悟有解、证之不同。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者,解悟也,多落知见,于一切境缘,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触途成滞,多作障碍,此名相似般若,非真参也。】

凡修行人,有先悟后修者(顿悟渐修),有先修后悟者(渐修顿悟)。然而,悟有两种:解悟与证悟。若依佛祖言教而明心者(这是见性),是解悟。解悟者,多落于知见,在一切境缘上,多不得力。这是因为心与境还是对峙状态,未能融会,因此对境遇缘即被牵缠,多所障碍,这是相似般若,而不是真参。

【若证悟者,从自己心中朴实做将去,逼拶到水穷山尽处,忽然一念顿歇,彻了自心,如十字街头见亲爷一般,更无可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亦不能吐露向人。此乃真参实悟。然后即以悟处融会心、境,净除现业流识,妄想情虑,皆镕成一味真心,此证悟也。】

若是证悟者,则是从自己心中,踏踏实实地(将观心工夫或者参禅工夫)做下去,逼拶到水穷山尽处,忽然一念(微细念)顿歇,彻底了悟自心(这是明心见性),就如像十字街头遇见自己父亲一般,一眼就认出来,不会怀疑是不是。这种境界,如人饮水,冷热的状况只有自己知道,也没法告诉他人。这才是真参实悟。然后就以此悟处来融会心与境,净除现业流识,将妄想情虑,全都镕成一味真心,这就是证悟。

 

顿悟渐修和渐修顿悟这两条路子,无论修那种,都要注意两点:一、莫把幻影当悟境;二、要正确地判断自己修行所到达的位次。

无论哪种法门,其修行的共同路线是:伏烦恼,断烦恼,得无生忍,圆证佛果。禅宗的优越性在于依性起修,故猛利捷速,其路子是:万念归一,一归于无,明心见性,断烦恼,得无生忍,圆证佛果。通途法门必须断烦恼,才能够了生死出轮回;而净土法门只要念佛达到万念归一(一心不乱),即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了生死出轮回,故为易行道。

〔无生忍〕即无生法忍,真智安住在“诸法本未曾生,故亦无灭”之理上,不再退堕。《大般若经》云:“如是不退转菩萨摩诃萨,以自相空,观一切法,已入菩萨正性离生,乃至不见少法可得。不可得故,无所造作。无所造作故,毕竟不生。毕竟不生故,名无生法忍。由得如是无生法忍故,名不退转菩萨摩诃萨。”无生法忍是菩萨对诸法毕竟空的体证。

彻见本性 实例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记载: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年),虚云老和尚五十六岁。那一年,扬州高旻寺准备连续打十二个禅七。虚云老和尚应众人之推举,前往高旻打七。下山至大通荻港后,沿江而行,忽遇江水暴涨,无法行走。准备乘船渡江,因身无分文,船夫竟鼓棹而去。不得已,虚云老和尚只好继续勉强沿江而行。后失足落水,随江流浮沉了一昼夜。漂至采石矶附近,幸亏被渔民救起,抬到附近的宝积寺。醒来之后,口、鼻、大小便诸孔,皆流血不止。静养了几天之后,因怕错过禅七,又强打精神,径赴高旻寺。

在高旻寺,虚云老和尚丝毫不提自己落水和患病之事。知事僧令他代任禅堂职事,虚云老和尚因为体力不支,没有答应。高旻寺一向以家风严峻着称,凡请职事拒不就者,被视为慢众虚云老和尚因此挨了一顿香板。挨打之后,虚云老和尚病情益加严重,血流不止,小便滴精。但是他却默然顺受,一点都不辩解。在禅堂里,以死相抵,坚持坐香,昼夜精勤,澄清一念,以至不知身是何物。经过二十多天的猛利用功,众病顿愈。

后来采石矶宝积寺的住持德岸禅师送衣物来高旻寺供众,看到虚云老和尚容光焕发,大为惊诧和欣慰,于是将他落水之事告诉了高旻寺的大众。大众一听,无不钦叹禅堂不再安排他轮值做事。虚云老和尚因此得便一心修行,从此万念顿息功夫落堂,昼夜如一,行动如飞。

〔落堂〕落堂者,着实之谓也。虚云老和尚云:“惟念佛须摄心观照,句句落堂。落堂者,着实之谓也。句句着实,念念相应,久之自成一片。由事一心,而至理一心,能所两忘,自他不二,与参禅有何差别?”(《虚云老和尚点滴开示》)

一天晚上放晚香的时候,虚云老和尚忽然睁眼一看,只见眼前光明一片,如同白昼,内外洞澈。隔墙还看见香灯师在小解,又看见西单师在厕所里大便。再向远处看,江中行船、两岸树木,种种形色,无不一一了见。第二天,虚云老和尚向香灯师及西单师问及此事,果然如此。不过,虚云老和尚并不以此为意,只当是寻常境界而已。

到了腊月第八个禅七的第三个晚上,第六枝香开静的时候,护七法师例行给每位坐禅的法师上开水。当护七法师给虚云老和尚上开水的时候,不小心,开水溅在虚云老和尚的手上,茶杯随即掉在地上,摔碎了。就在这个时候,虚云老和尚顿断疑根,庆快平生,如梦初醒。自念出家漂泊数十年,此次若不堕水大病,若不遇顺摄逆摄,善知识教化,几乎错过一生,哪有今日悟道之事!于是作偈云: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历历。

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又有偈云:

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

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