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往生条件答客问

湛然

 

临终十念 相续即生

 

 

问:为什么要临终正念(临终十念相续)方得往生?阿弥陀佛五劫的思维,无量劫的修行,整个的大愿都是要救度每一个众生。有着这样的大悲心,难道在我们临终之时不施展威神愿力,予以接引吗?

答:每一个众生临终之时,阿弥陀佛都在接引,只不过没有临终正念的众生看不到而已,便跟着自己的妄想而随业受生去了。所以,必须要有临终正念,才看得到阿弥陀佛前来接引,而随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对于这一道理,誉为江南古佛的中峰大师在《三时系念》中开示道:“然虽谓弥陀,摄取众生往生,要信唯是随心自现感应道交,究竟(毕竟)非从外得。”

〔唯是随心自现〕阿弥陀佛来接引(摄取)众生,唯是随心自现,这是感应道交的缘故,而不是从外面得到。所以只有临终正念者能见佛来,而周围的其他人看不见。那些临终颠倒的众生,由于自心浊乱,没有正念(十念相续)之感,自然阿弥陀佛之接引也就不会在其心中应现,所以就看不见佛来,而不是阿弥陀佛没有来接引《佛说无量寿经》云:“其国不逆违(极乐世界并不拒绝任何众生往生那里),自然之所牵(那些没有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是自然地跟随着自己的临终妄想而去六道投生)。”所以,得生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有无临终正念(临终十念相续)这就是为什么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和阿弥陀佛再来的永明大师都谆谆教导:要成就临终十念相续(详见《第十八愿》一文)。这可是阿弥陀佛的教导啊!〔感应道交〕众生之感与阿弥陀佛之应,相互交通。

〔那些没有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是自然地跟随着自己的临终妄想而去六道投生〕对此,莲池大师开示道:临终颠倒者,由其平日随顺妄想,不修正念,心多散乱。将舍暖触之时(将四大分解之时),一生所作,俱现于前,心神惶怖,动止挥霍。应入地狱者,刀山剑树,视作园林。应堕畜生者,马腹驴胎,认为堂宇。就令作善,合为人天,未免憎爱父母。乃至小圣初心,犹不能正知出入。皆所谓颠倒也。乘此颠倒,三界七趣,随业受生。......如佛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又言:‘一切国土,唯想所持。’净想成就,必得往生,固无疑也。”(《阿弥陀经疏钞》)译文:临终颠倒者,都是由于平日随顺妄想,不修正念,心多散乱。将四大分解之时,一生所作,俱现于前,心神惶怖,举止失措。应入地狱者,就将刀山剑树,看成美丽的园林。应堕畜生者,就将马腹驴胎,认作华丽的殿堂。即便作善者,应生人道或天道,入胎时也不免爱母憎父而作男身,或者爱父憎母而作女身。乃至小乘初果及初发心菩萨,犹有隔阴之迷,不能够正知地入胎出胎。这统统都是颠倒。由于临终的颠倒,于是就在三界中的七趣,随业而受生。......正如佛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随其心净,则所生之佛土亦净。)佛又言:‘一切国土,唯想所持。’(一切国土,全是心想所依持。)所以,念佛人净想成就,必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对此,当然没有丝毫的怀疑。 〔七趣〕地狱、饿鬼、畜生、人、神仙、天、阿修罗。“趣”是趣向的意思。〔佛土〕一佛所教化的领土,有净土、秽土、报土和法性土之分。

对于临终感应道交之原理,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印光大师在《初机净业指南序》中开示道:

“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月现也。若心不清净,不至诚,与贪瞋痴相应,与佛相背,如水浊而动,月虽不遗照临,而不能昭彰影现也。”

译文: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而静则月现(喻正念之净心感现阿弥陀佛之接引)。若是心不清净,不至诚,与贪瞋痴相应,而与佛相违背,则如水浊而动,佛月虽然不遗漏地照临(喻阿弥陀佛总是在接引每一个临终之众生),但是不能够昭彰影现啊(喻动浊之乱心不能够感现阿弥陀佛之接引,却跟着自己的妄想,而随业受生去了)。

“唯水清而静则现,水浊而动则隐。月固无取捨,其不现者,由水昏浊奔腾,无由受其影现耳。”

译文:只有水清而静则月影现,水浊而动则月影不现。月固然是没有取捨地照临,之所以不现,这是由于水昏浊奔腾,无法呈现月影。(喻:只有那些临终正念的众生,才能够看到阿弥陀佛之接引,而没有临终正念的众生却看不到阿弥陀佛之接引。阿弥陀佛固然是没有取舍地接引每一个临终之众生,而那些没有临终正念的众生之所以看不到阿弥陀佛接引,是由于自心昏浊散乱,于是跟着自己的妄想,而随业受生去了。)

所以,对念佛人而言,临终一心正念,极其重要。千念万念,以至终日终年念佛者,无非为熟此念佛一念,以确保临终之时此念相续不断,感现阿弥陀佛之接引。因此,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和阿弥陀佛再来的永明大师都谆谆教导:要成就临终十念相续(详见《往生的条件》这是圣言量!阿弥陀佛的话不听,还听谁的?

〔相续〕念佛之念相继,不杂妄念。〔圣言量〕这是圣人所说,正确无误,定可信受。例如,佛菩萨在经论中的言教,是圣言量。又例如,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和永明大师、以及证道的昙鸾大师和道绰大师是圣人,他们的言教是圣言量。

 

问:有一种说法:“虽是散心念佛,只要信愿具足,亦必往生。”这种说法正确吗?

答:佛和祖师都一再教导要一心念佛,并且一再叮咛要如说修行(详见《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注》)。因此,信愿具足者,必定是如说修行,而一心念佛(详见《一心念佛,而不是散心念佛》)。散心念佛者,正是由于畏难畏苦,因而违背佛和祖师的教导而行,这正是信不真愿不切的具体表现(详见下面阿弥陀佛再来的永明大师之开示)。所以,散心念佛者,即如永明大师所说的:“信力轻微。”因此,散心念佛者,信愿一定不真切。“散心念佛而又真信切愿”这种情形,根本就不存在,是伪命题,就如同不存在临阵畏缩的勇敢战士一样。既然这种情形都不存在,哪里谈得到往生不往生的事呢?所以,“虽是散心念佛,只要信愿具足,亦必往生”根本就是谬论。

〔伪命题〕不真实的命题。〔命题〕表示判断的陈述句。

永明大师《万善同归集》中开示道:“如或言行不称,信力轻微,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之意(即散心念佛)恃其懈怠,临终望生,但为业障所遮,恐难值其善友,风火逼迫,正念不成

〔风火相逼,正念不成〕在肉体四大(地、水、火、风)分散相逼迫时,不能够成就临终正念,因而不得往生。

在这段开示中,永明大师明确指出:为什么会散心念佛(“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之意”)呢?这是因为“言行不称,信力轻微。”所以,言行相符,信愿真切的人,一定是一心念佛。而散心念佛,正说明此人是“言行不称,信力轻微”。而且永明大师特别指出:散心念佛是懈怠之行,这样懈怠下去(“恃其懈怠”),临终之时“风火逼迫,正念不成”因此不得往生

〔言行不称〕言行不符:口头上说自己是真信切愿,而实际行动却是懈怠的(既不真又不切):“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之意。”

 

 

参考阅读:

往生的条件

怎样能够往生

临终十念,相续即生

临终正念

临终正念答客问

一心念佛,而不是散心念佛

参究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