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决定之志

(摘自《梦游集·示智海岸书记》)

湛然注

 

【老人居常观子天性率直,忘机近道。但习气深厚,不能自持,往往苦被宿习所牵。一入魔罥,则浑身堕落苦不自知。及猛然想起,即恨不能跳出生死,忙忙打叠修行。道缘未集,熟境现前,习气又发,不觉随波逐浪。及至回头照管,已经多时。】

老人(憨山大师自称)平日观察你天性率直,忘掉机心而近于道。但是习气深厚,不能够把持住自己,往往被宿习所牵。一入魔网,则浑身堕落,又苦于不能及时知觉。待到猛然明白又堕魔网,便恨不得立即跳出生死,于是忙忙振作精神来修行。佛道之因缘尚未聚集,而熟悉的情执之境现前,触景生情,习气又发,于是不觉而随波逐流。及至回头照管,已过多时。

〔居常〕平时。〔忘机〕忘掉世俗的机巧之心,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罥(juàn)〕捕捉鸟兽的网。〔打叠〕振作。〔道缘〕佛道之因缘。

【如此起起倒倒,依傍老人二十年来,毕竟己躬下生死大事,茫无归宿。此何以故,盖有入道之资,而无坚忍不拔决定之志。故脚跟下站立不住,胸中多生恶觉恶习,不肯痛下毒手洗刷一番耳。学道如此任情,不但今生不办,即千生万劫,终无成办之时也。】

这样反反复复(起起倒倒),依傍老人二十年来,自己的生死大事,却始终茫然没有着落。这是什么缘故呢?都由于你虽有入道之资质,却无坚忍不拔决定之意志。因此脚跟站立不稳,自己胸中多生恶觉恶习,不肯痛下毒手洗刷一番啊!学道如此放任自己,不但今生不能成就,便是千生万劫,也终无成就之时。

【佛言:‘佛法难闻,知识难遇。’今幸遇知识闻正法,若当面错过,再出头来,知是几时?求如今日,未可得也。子今生幸遇老人,一向动定无恒,唯今相伴二年,喜子能忍苦,可谓坚志。今又告别,恐离老人,未必如今日也。】

佛言:‘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遇。’今生幸遇善知识得闻正法,若是当面错过,再得人身(再出头来),又不知是何劫何年?即便再得人身,而要有如今日之机缘,那是不可能的。你今生幸遇老人,自己却总是动定无恒。只有最近相伴的这两年,很高兴看到你能够忍苦精修,可谓意志坚定。而今又告别,恐怕你离开老人,未必能够如今日之意志坚定,忍苦精修。

【嗟予老矣,求再侍老人如今日,亦未可得也。苟终身无成,岂不辜负此生一大事因缘耶?子今行矣,所叮咛者,切勿再堕魔网,当坚持特操,不可久住王城。】

可叹我已老了,你再要如今日一般地侍奉老人,也不可能了。若是终身无成,岂不辜负此生一大事因缘吗?现在你要去了,我所叮咛的是,千万不要再堕魔网,须当坚持独立的操守(不可被情执所牵而随波逐流),也不可久住繁华的都城。

〔王城〕都城。〔特操〕独立的操守,亦即自己做主的操守。

【若以二载忍苦之心,侍六祖如侍老人,信‘自心是佛’一语,如信老人。将从前习气忍而不发,心心揩磨,念念省察。单提一句话头,咬定牙关,不可轻易放过。如此拌尽此生,决志不改。是则不但不离老人一步,即与佛祖周旋,坐卧经行不出道场之外也。不唯不负老人,抑且不负自己。】

若是你以这两年忍苦之心,奉持《六祖坛经》如同奉持老人之亲口教诲,相信‘自心是佛’一语,如同相信老人。将从前习气忍而不发,心心揩磨,念念省察。单提一句话头,咬定牙关,对于妄念不可轻易放过。这样豁出此生,决志不改地精修、苦修。如此则不但没有离开老人一步,也与佛、祖同在,坐卧经行皆不出道场之外。这样决志不改地精修、苦修,不仅没有辜负老人,而且也没有辜负自己。

〔拌(pān)〕舍弃。例如:拌命(豁出性命)。

 

“信自心是佛”:相信自心是佛,但由于妄想而沦为众生。因此,修行成佛,全在于自心的转变:息灭妄想(依次息灭粗念、细念、微细念),返本还源而成佛

〔粗念、细念、微细念〕心念有三类:粗念、细念和微细念。妄念是粗念;正念是细念,例如念佛人之佛号,禅人之话头;微细念是识心之微细生灭迁流,为阿赖耶识之相。

《华严经》云: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本觉,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不觉若离妄想通过离念返本还源,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恢复原来的本觉。”(《华严经·如来出现品》 )

〔妄想〕通常,妄想是相对于正念而言,例如佛号是正念,其它念头均是妄想。究竟而言,有念皆妄。在本段经文中的“妄想”,包括粗念、细念和微细念。〔一切智〕知了一切法之总相(诸法实相)的智慧。〔总相、别相〕一切法都有总相和别相这两种相。一切法共有的相,叫做“总相”;各法特有的相,叫做“别相”。法界中的种种事物、现象,各自有相,常用“森罗万象”来形容,这是诸法之别相;诸法的本质(体)是“无”——诸法实相,这是诸法共有之总相。(关于诸法实相,详见《诸法实相》一文。)〔自然智〕不借功用,自然而生之佛之一切种智。〔一切种智〕佛通达诸法总相和别相的智慧。〔无碍智〕自在无碍的智慧,即佛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