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无量寿经会集本答客问

湛然

 

莲池大师说会集本:“大有功於净土。”

蕅益大师说会集本:“此即法藏愿轮。”

而且,王龙舒之会集本收入乾隆大藏经 ,王龙舒本人站着往生。

 

欺人欺事难欺天,善恶到头终有报。

 

 

问:为什么要会集无量寿经?

答:会集无量寿经,这是净宗修学中的实际需求。无量寿经为净土群经之纲要,详细讲述了阿弥陀佛之成佛因果、极乐世界之依正庄严,往生众生之信愿行证,以及净土行者之欣求厌离。这是念佛人必须经常诵读熏习之经典,以令身心渐入极乐,渐臻极乐。但是,由于此经现有内容不完全相同的五个译本,而念佛人难于经常遍诵熏习。

〔念佛人难于经常遍诵熏习〕只要看看念佛人中,有多少人是遍诵过这五个原译本、乃至经常遍诵这五个原译本就知道了。遍诵的难处,远比你想象的大得多!只要读者自己把五个原译本读诵一遍(若要读诵,请点击:《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便清楚了。也就明白会集无量寿经的必要性迫切性

这五个译本(详见《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是:

一、《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汉译)》

二、《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吴译)》

三、《佛说无量寿经(魏译)》

四、《无量寿如来会(唐译)》

五、《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宋译)》。

故先后有王龙舒、彭绍升、魏承贯和夏莲居等大德发心,将五个原译本的内容会集(综合)起来,用精炼的文句来宣讲弘扬这五个原译本,以利日常熏习:领悟经义(无量寿经之经义),加深信愿,如说修行。所以,会集本不是佛经,也不是佛经字句的串集,而是佛经的宣讲和弘扬,故蕅益大师赞叹道:“此即法藏愿轮。”

〔法藏愿轮〕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比丘时的誓愿:广度一切众生,速生西方极乐世界。法藏比丘云:“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快乐。”(《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宋译)》)〔愿轮〕指菩萨之誓愿,以其愿求坚固,能摧毁一切魔障敌众,如金轮王之轮宝,故喻称为愿轮;而且菩萨本身,从始至终回转于自己之誓愿而精勤不已,故亦喻称为愿轮。

这四个会集本是:

一、《大阿弥陀经》,宋·王日休(王龙舒)会集,简称“无量寿经王会本”

二、《无量寿经(彭绍升节校本)》,清初·彭绍升(彭际清、彭二林)根据魏译本节校,简称“无量寿经彭会本”

三、《摩诃阿弥陀经》,清咸丰·魏源(魏承贯、魏默深)会集,简称“无量寿经魏会本”

四、《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民国·夏莲居会集,简称“无量寿经夏会本”。

在四个会集本中,夏本最佳。其优点是:在前面三个会集本的基础上,扬长补短,将五个原译本的内容,作了很好的会集,而且文义显明,优美流畅,易诵易记,特别适合一般念佛人修学之用。

〔将五个原译本的内容,作了很好的会集〕读者可以设身处地想想:如果你是一位教授师,现在要把五个原译本的内容综合起来宣讲,你会做得怎么样?便知道此《会集本》是何等地难为而为,这也是弘法人的一片苦心。

 

问:网上流传,有人在讲经时说:“会集本古即有之,但古来大德皆不弘扬,唯有民国以来才有少数人弘扬。”是这样吗?

答:这话不符合事实。宋朝王龙舒之无量寿经会集本《大阿弥陀经》出来后,当时大兴(“举世流通”),广为受持和引用。直至明末,因莲池大师指出其不当之处,才不再流行。所以,无量寿经是可以会集的,而且古来大德大力弘扬会集本,蕅益大师还为之校正、作序,并赞叹说:举世流通,千余载矣。......此即法藏愿轮。”(《灵峰宗论·刻校正大阿弥陀经后序》)对于王龙舒的会集本,莲池大师虽然指出其不当之处(“惜其中颇有未安”),亦赞叹道:“诚哉,大有功於净土矣!”(《诸经日诵》)

 

问:无量寿经可不可以会集?可不可以由居士来会集?

答:无量寿经可以会集,而且可以由居士来会集。王龙舒站着往生的殊胜瑞象,历来祖师大德对他的极高赞誉,以及王龙舒之无量寿经会集本(《大阿弥陀经》)收入乾隆大藏经(龙藏),就证明无量寿经可以会集,而且可以由居士来会集

关于历来祖师大德对王龙舒的极高赞誉,略举如下:

蕅益大师为王龙舒会集本《大阿弥陀经》校正、作序,称之为“此即法藏愿轮”大力流通。蕅益大师云:“有宋(宋代)王龙舒居士,未睹宝积善本(没有见到《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这一译本),軏会四译(而用其它四个译本),弃短取长,名《大阿弥陀经》。举世流通,千余载矣。寿生庵万融尊宿,得坊间旧本,较南北二藏,文理俱优,公诸孙刻之。此即法藏愿轮,古今一致者也。”(《灵峰宗论·刻校正大阿弥陀经后序》)

莲池大师在《王龙舒国学传》中,赞曰:“龙舒劝修西方,最为激切恳到。非徒言之,亦允蹈之。至于临终之际,殊胜奇特,照耀千古。呜呼,岂非净土圣贤,入廛chán,集市)垂手(接引众生)者耶?而且盛赞王龙舒之会集本:“诚哉,大有功於净土矣!”只是:“惜其中颇有未安。”莲池大师云:居士之会四译也(王龙舒居士之会集四种原译本),言简而义周,辞顺而理显诚哉,大有功於净土矣!惜其中颇有未安(可惜其中颇有不妥之处)。”(《诸经日诵》)

〔惜其中颇有未安〕所以后人的任务,就是将“大有功於净土”的会集本,改正“其中颇有未安”之处。

 

请注意:莲池大师说会集本:“大有功於净土。”蕅益大师说会集本:此即法藏愿轮。而且,王龙舒之无量寿经会集本收入乾隆大藏经(龙藏),王龙舒本人站着往生。

 

玉琳国师《赞王龙舒》一文云:“往生净土之书,实浩且繁,其持名之专,用功之精,莫尚于王龙舒净土文矣!余昔尝阅其书,每置卷三叹,欲广流通。”

彭绍升《王虚中传》云:“虚中(王龙舒)尝以无量寿经,称赞西方,义蕴深广。而自汉迄宋(自汉朝到宋朝的原译本),译文晦塞,罕中伦节,致我佛说经之旨不白,乃祷于观世音,会四本而译之。三年乃成,厘为五十六分。文辞尔雅,条理灿然,遂得大行于世。

印光大师赞王龙舒曰:“当南宋时,吾宗先德,有龙舒居士,名日休,字虚中者,乘愿再来(请注意:印祖说王龙舒是乘愿再来的大菩萨),以身说法。虽在尘俗,不纳妻室。虽入国学(虽然中了国学进士),不履仕途。发挥儒佛之心宗,教授具信之子弟。又欲同人,咸生净土。作为此书,普遍倡导,言浅而典,理深而著;俯顺劣机,循循善诱,曲尽婆心,无所不至。”(《重刻龙舒净土文题词并序》)

对于王龙舒之无量寿经会集本(《大阿弥陀经》),蕅益大师亲自校刻,并作序赞叹:举世流通,千余载矣。......此即法藏愿轮。《灵峰宗论·刻校正大阿弥陀经后序》)印光大师云:“钞(明代幽溪大师所著《阿弥陀经略解圆中钞》,简称《弥陀圆中钞》,与莲池大师的《阿弥陀经疏钞》和蕅益大师的《阿弥陀经要解》并列为《阿弥陀经》之三大注解)中所引大本(无量寿经)乃《大阿弥陀经》。幽溪取其文义详悉,举世流通,故特引之。”(《重刻弥陀略解圆中钞劝持序》)

所以,无量寿经可以会集,而且可以由居士来会集。至于会集得好不好,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是如何改进的问题。

夏莲居《会集本》便是对前面三个会集本的改进,既吸取了他们的长处,也避免了他们的错误和不足之处,而且文义显明,优美流畅,易诵易记。

 

问:诵会集本就要下地狱吗?

答:这是恶毒谤法!会集本收入乾隆大藏经,而且会集本的作者王龙舒是站着往生,上品上生,怎么诵会集本的人反倒要下地狱呢?

如果诵会集本就要下地狱,那些将会集本收入乾隆大藏经的高僧们是否也该下地狱呢?亲自校刻会集本,并且作序赞叹会集本是“法藏愿轮”的蕅益大师是否也该下地狱呢?会集本的作者王龙舒是否更该下地狱呢?事实恰恰相反,王龙舒是站着往生,上品上生!要下地狱的,恐怕还是那些谤法断人慧命之人。

诵会集本的人,是在熏习中领悟无量寿经经义,加深信愿,如说修行。这究竟有什么错?竟然这么多年来不断地遭到攻击、诽谤和污蔑!这究竟是人扰,还是魔扰?干这些勾当的人,是否也该反思一下:断人慧命,这是什么样的果报?

 

问与答:

来客列举了五条理由来反对会集本,并以此质问。为了方便阅读,现在逐条以按语形式作出答复。

在答复之前,首先要明确一点:所谓会集,内容的会集(综合),也就是说,将五个原译本的内容综合起来,用精炼的文句来宣讲和弘扬无量寿经(五个原译本这一整体),以利日常熏习:领悟经义(无量寿经之经义),加深信愿,如说修行。所以,会集本不是佛经,也不是佛经字句的串集,而是佛经(无量寿经)的宣讲和弘扬,故蕅益大师赞叹道:“此即法藏愿轮。”

下面是问与答。

一、古代译经极为慎重:古代翻译佛经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所译经典都是经过集体推敲印证的,不能“随自心裁,传布佛经”。

【按】会集本不是佛经,不存在“随自心裁,传布佛经”的问题。

〔会集本不是佛经〕佛经有译者之名,并且标明是“译”;而会集本是会集者之名,并且标明是“会集”。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二、会集佛经极难无误:会集佛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王龙舒在佛学上的造诣,尚且不能避免谬误,其他人就更难保证质量。

【按】夏莲居虽然不见得比王龙舒更高明,但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扬长去短,故后后胜前前,其会集本显然胜出于王。这证明并非“其他人就更难保证质量”,更不能够因噎而废食。

三、会集导致妄改佛经:会集佛经会开后人随意妄改佛经的先例。

【按】会集本不是佛经,所以不存在“随意妄改佛经”的问题。会集本就是会集本,这是用精炼的文句,对五种原译本内容的综合宣讲和弘扬,而不是佛经。二者要区分开来,不可混为一谈。

四、古德不流通会集本:古代大德如莲池大师,都不流通会集本,所以今天也不能流通其他会集本。

【按】说“古德不流通会集本:古代大德如莲池大师,都不流通会集本”,这不符合事实。印光大师云:“王龙舒《大弥陀经》,自宋至明末,人多受持。”(《印光法师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二》)莲池大师说会集本:诚哉,大有功於净土矣!蕅益大师亲自校刻王龙舒会集本,并作序赞叹举世流通,千余载矣这说明会集本在漫长的岁月中一直都盛行不衰......此即法藏愿轮。《灵峰宗论·刻校正大阿弥陀经后序》)印光大师在《重刻弥陀略解圆中钞劝持序》中说道:“幽溪(幽溪大师)取其(无量寿经王会本)文义详悉,举世流通,故特引之。”这都证明会集本(王会本)在漫长的岁月中举世流通!而且大有功於净土宗!

莲池大师在其名著《弥陀疏钞》中,凡引证无量寿经之处,多数是引用会集本,而间或引用原译本。幽溪大师在其名著《弥陀圆中钞》中则全部引用会集本。

且王龙舒的会集本《大阿弥陀经》还被收入《乾隆大藏经》!

所有这些证明历代高僧一致流通会集本“此即法藏愿轮”,以弘法度生。怎么能说莲池大师、蕅益大师等古代大德不流通会集本呢?

〔历代高僧一致流通会集本“此即法藏愿轮”,以弘法度生〕高僧们之见地超迈教眼圆明更加凸显出反对会集无量寿经之人,见地鄙陋,教眼愚迷

五、会集本授辟佛者柄:会集佛经会导致反对佛教的人有“佛经乃是后人编造,并非从印度翻译而来”的借口。

【按】会集本根本不是佛经,不存在这个借口。

 

问:印光大师说无量寿经不可以会集吗?

答:印光大师根本没有说无量寿经不可以会集!而是认为无量寿经可以会集详见《印光大师论会集本》一文。

问:印光大师说:“既有无量寿经,何无事生事?......书此,一以见会集之难,一以杜后人之妄。”难道不是反对会集无量寿经吗?

答:“既有无量寿经,何无事生事”,有人断章取义地曲解成:既然已经有了原译本,为什么还要无事生事去会集呢?其实,印光大师根本不是这个意思。这一句话,是摘自《印光法师文钞·复王子立居士书三》。在整个这封中(全信详见《印光大师论会集本》一文中的第三部分),印光大师都是在讲《王会本》的主要失误之处:“死执三辈即是九品(死执无量寿经中所说的上辈、中辈、下辈,即是观无量寿佛经九品中的上三品、中三品、下三品,根本不是在讲无量寿经可不可以会集的问题。从整封信的主题和这句话的上下文来看,“既有无量寿经,何无事生事”的意思是说:既然已经有了无量寿经所说上中下三辈的往生正因,为什么还无事生事硬要去套观无量寿佛经九品中的上三品、中三品、下三品呢?(详见《印光大师论会集本》一文)

〔死执三辈即是九品〕在无量寿经原译本中,上中下三辈都发菩提心,所以都是善人。王龙舒却错误地认为无量寿经中的上辈、中辈、下辈,即是观无量寿佛经九品中的上三品、中三品、下三品。而在观无量寿佛经中的下三品都是恶人。于是他就认为,下辈既然是恶人,恶人怎么会发菩提心呢?所以《王会本》云:“其下辈生者,不能作诸功德,不发无上菩提之心。”这是原则性的错误。因此印光大师在这封信中批评道:故以下辈作下三品,其错大矣。故上辈不说发菩提心,中辈则有发菩提心,下辈则云不发菩提心。无量寿经三辈,通有发菩提心。在王居士意谓下辈罪业深重,何能发菩提心?不思下辈绝无一语云造业事,乃系善人,只可为九品中之中品。硬要将下辈作下品(这就是“无事生事”),违经失理,竟成任意改经,其过大矣。”

而且,如果印光大师是在讲:既然已经有了原译本,为什么还要无事生事去会集呢?那他就会写道:既有原译本,何无事生事?”而不是:既有无量寿经,何无事生事?因为“无量寿经”是对应于“观无量寿佛经”而言,在这封信一开始印光大师就写道:无量寿经中,有三辈;观无量寿佛经,有九品。”对应于会集本”应当是“原译本

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把“既有无量寿经,何无事生事”这一句理解成:既然已经有了原译本,为什么还要无事生事去会集呢?那就是印光大师在斥责王龙舒:根本就不应该会集,无事生事!作为称叹王龙舒是乘愿再来”(请注意:印祖说王龙舒是乘愿再来的大菩萨)的印光大师怎么会这样来斥责王龙舒呢?

王龙舒会集本不妥之处,是莲池大师首先指出,而且为此还非常惋惜。也就是说,这个会集本满足了净宗修学中的实际需求,却还存在不妥之处。而不是斥责王龙舒多事,根本就不该会集!并且肯定这个会集本是“大有功于净土”莲池大师云:“居士之会四译也(王龙舒居士之会集四种原译本),言简而义周,辞顺而理显。诚哉,大有功於净土矣!惜其中颇有未安可惜其中颇有不妥之处)。”(《诸经日诵》)这就是净宗祖师对会集本的态度!所以,后人的任务就是:改正不妥之处,把这满足净宗修学中实际需求的会集本会集好,而不是去反对会集!

而且王龙舒会集本是收入乾隆大藏经,印光大师会这样来斥责那些审定乾隆大藏经的高僧们瞎了眼,把这种多余而且错误的东西都收入大藏经吗?特别是净宗祖师蕅益大师还特别亲自校刻这个会集本,并作序赞叹“此即法藏愿轮。”印光大师会这样来斥责蕅益大师的“妄行妄言(已经有了原译本,为什么还要去校刻流通会集本,还赞叹“此即法藏愿轮。”)”吗?印光大师怎么会这样呢?!现在竟然还有人(详见《夏莲居《无量寿经》会集本引起的五十四问答》)把会集多种原译本(会集这多种原译本,是为了弘扬无量寿经,帮助学人熏习,以领悟经义、加深信愿、如说修行,故蕅益大师赞叹:“此即法藏愿轮。”,斥为“是慧業文人自以为是的增上慢”!这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他们眼中,王龙舒成了甚么人?这些人胆子也够大了,不怕罪过!也足见现在人心之邪劣狂妄!

书此,一以见会集之难,一以杜后人之妄”,有人断章取义地曲解成:写以上这些话,一方面是可见会集之难,一方面是杜绝后人再妄自会集无量寿经。其实,印光大师说“书此,一以见会集之难,一以杜后人之妄”的意思是:写以上这些话,一方面是可见会集之难,一方面是杜绝后人死执三辈即九品之妄见。而且“书此,一以见会集之难”这句话,也说明印光大师并非反对会集无量寿经,而是认为会集难度大,一定要由能够胜任的人来完成。这也证明印光大师认为可以会集无量寿经。因为,如果印光大师认为不可以会集,就会说:“书此,一以见不可会集。”而不是说:一以见会集之难。”详见《印光大师论会集本》一文)

而且,如果“既有无量寿经,何无事生事是说不可以会集的话,那么后面书此,一以见会集之难。”就一定会写成“书此,一以见不可会集。”而不是说一以见会集之难。”然而,印光大师确确实实写的就是:一以见会集之难。”写作水平极高的印光大师,怎么会犯这种显而易见之前后自相矛盾的错误呢?——上文才说不可以会集,下文又说会集之难!那些曲解印光大师开示,而说印光大师反对会集无量寿经之人,实在是在诬陷大师啊!

 

问者:印光大师批评会集本“改经斥古”,所以不可会集。

答:这是有人断章取义地把“改经斥古”这句话,曲解成印光大师说:会集本妄改经文(改经),贬斥原译本(斥古)。其实,根本不是这回事。“改经斥古”这句话,是印光大师在《复永嘉某居士书二》这封信中说:《弥陀衷论》一书不可流通,因为它有“改经斥古”的问题。“改经”,是说《弥陀衷论》欲以《魏会本》取代康僧铠所译的《佛说无量寿经》;斥古,是该书作者王耕心在《弥陀衷论》中指斥飞锡大师、莲池大师和蕅益大师等祖师。所以,印光大师是在批评《弥陀衷论》“改经斥古”,而不是批评会集本“改经斥古”

〔改经〕《弥陀衷论》中说:五种原译本“皆非善本”。还特别批评了康僧铠所译的《佛说无量寿经》,说它:“重复沓冗,......故无量寿经,至今丛林不列于日课。使我佛世尊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之大愿,不章(古同“彰”)于世。岂非净土经教之大憾哉!”而盛赞《魏会本》乃“是经(无量寿经)之冠冕”,欲以《魏会本》取代康僧铠译本。〔斥古〕 是《弥陀衷论》的作者王耕心在该书中指斥飞锡大师、莲池大师和蕅益大师等祖师。在这封信的前面部分,印光大师写道:“至于指斥紫阁(飞锡大师)云栖(莲池大师)、蕅益等,适彰其少见少闻。”(详见《印光大师论会集本》一文)

 

问者:印光大师说:吾侪何敢流通魏本,以启人妄改佛经之端,及辟佛之流,谓佛经皆后人编造,初非真实从佛国译来者。”这是说:会集本妄改佛经,编造佛经。所以不可会集。

答:印光大师“吾侪(我辈)何敢流通魏本,以启人妄改佛经之端,及辟佛之流,谓佛经皆后人编造,初非真实从佛国译来者”这一段开示,是针对当时有人把《魏会本》当作佛经来流通(不标明是会集本)所做出的批评。会集本就是会集本,而不是佛经。试想:如果会集本已经在封面上明显地标出“会集本”字样,怎么会“以启人妄改佛经之端,及辟佛之流,谓佛经皆后人编造,初非真实从佛国译来者”呢?因为会集本根本就不是佛经,也就谈不上是妄改佛经和编造佛经了。(详见《印光大师论会集本》一文)

 

问:《会集本现象的反思》一文,在网上广泛流传。文中说:“反对会集本与提倡会集本,代表着依法与依人、重三宝与重名居士的两条线路斗争。纵观净土宗发展的历史,自从会集本产生之日起,这种路线斗争就从来没有间断过。”是这样吗?

答:“两条线路斗争”?!说这种话的人,是唯恐天下不乱,这也是末法时期斗争坚固的表现吧。上面所举历来祖师对王龙舒的极高赞誉,这是僧宝在赞叹名居士,哪有什么“重三宝与重名居士的两条线路斗争”?!为什么要不顾事实来编造呢?

 

问:在《会集本现象的反思》一文中写道:“这里仅举夏莲居居士胆大包天,连阿弥陀佛的大愿都敢删节不用的例子,作一个说明:在宋代法贤法师所译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中,法藏比丘发愿(第14愿)说:‘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有十方无量无边无数世界一切众生,闻吾名号,发菩提心,种诸善根,随意求生诸佛刹土,无不得生,悉皆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见阿弥陀佛也并不是只希望大家都去他那里,而是随众生之意,这才是彻底悲心的体现。作为凡夫的我们,哪里能臆测诸佛无量的妙用!但是,这么重要的一愿,在号称《无量寿经》的‘最善本’的夏莲居会集本中,是被删去不存的!”我的问题是:法藏比丘是这样发的大愿吗?

答:由随意求生诸佛刹土”而做出“可见阿弥陀佛也并不是只希望大家都去他那里,而是随众生之意”这一荒谬论断,是该文作者自己把标点符号都标点错了(是无意还是有意?),却还来斥责夏莲居居士胆大包天!这究竟是谁胆大包天?

在“随意求生”与“诸佛刹土之间的句号,他没有标点出来,便将“随意求生诸佛刹土”,读成“随意求生诸佛刹土”,使经文完全成了另外一个意思:法藏比丘发愿,十方世界一切“闻吾名号,发菩提心,种诸善根”的众生,可以随意求生诸佛刹土,而且还要保证往生到那些佛刹的众生成佛“悉皆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天哪!阿弥陀佛怎么会发这样的大愿?这是无量寿经的经义吗?若是这样,我们这些娑婆世界的众生还用得着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吗?阿弥陀佛在因地,经过了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无可言喻的幸苦才得以建成的西方极乐世界,其意义又何在?

〔因地〕从凡夫地初发心学佛,到圆满成佛以前,这一段过程都叫做“因地”。

实际上,《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宋译)》的第十四愿是:“世尊,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有十方无量无边无数世界一切众生,闻吾名号,发菩提心,种诸善根,随意求生(随其意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佛刹土(诸佛刹土中这样的众生),无不得生(无不得生西方极乐世界),悉皆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样的众生〕闻阿弥陀佛名号,发菩提心,种诸善根,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者。

而且,就在这个译本(《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阿弥陀佛因地时在世自在王如来面前“以伽他叹佛,面色端严。复发广大誓愿,颂曰:......所有无边世界中,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快乐,不久俱成无上道。’

请注意:是“速生我刹”!哪里是“随意求生诸佛刹土”呢?

 

问:《夏莲居《无量寿经》会集本引起的五十四问答》一文说:“会集是对经典揉合组合的一种叫法,随心自作,任意改经,拿印光法师的话说就是:‘慧业文人的增上慢’习气行为。”印光大师是这样说的吗?

答:这是捏造!印光大师从来没有说过“慧业文人的增上慢”这句话,你可以去查《印光法师文钞》。这样凭空捏造祖师的开示来蒙骗大众是要负责任的,而且绝不是佛弟子之所应为!虽然可以欺瞒没有去查对原文的读者,但是要记住:举头三尺有神明!

〔慧业文人〕在《印光法师文钞》中,仅有一处(《学佛浅说序》)用了“慧业文人”一词。在《学佛浅说序》中,印光大师写道:“以佛教经论著述,文深义奥。纵慧业文人,久经研究,尚难悉其指归,入其阃奥,况愚夫愚妇乎哉!”(译文:由于佛教经论著述,文深义奥。纵然是慧业文人,久经研究,也难以洞悉旨意,入其精义,更何况愚夫愚妇呢!)

〔阃(kǔn)奥〕内室深奥处。这里用来比喻经论之深奥精义。〔慧业〕由智慧所引发之行为,而为之诸善事。〔慧业文人〕既是智慧地行诸善事,又有很深文学造诣的人。

 

这是非常惨痛的教训:邪说之所以能够猖狂(例如本愿法门),其伎俩就是篡改、曲解、乃至捏造经文和祖师的开示,以及对经文和祖师的开示断章取义,而欺骗信众:这是佛说、是祖师说,是圣言量。于是信众对于那些邪说的观点和理论,就会轻易地深信不疑。他们一旦深信不疑之后,就会主动地传扬、赞叹和捍卫这些邪说(他们以为自己是在弘法、护法),并且将这些邪说的观点和理论加以发挥(包括编造新的故事),从而形成巨大的力量来剿灭正说。

〔圣言量〕这是圣人所说,正确无误,定可信受。例如,佛菩萨在经论中的言教,是圣言量。又例如,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和永明大师、以及证道的昙鸾大师和道绰大师是圣人,他们的言教是圣言量。

其实,这些摇旗呐喊、冲锋陷阵的信众也都是邪说的受害者(真是冤枉!),因为欺人、欺事、难欺天,善恶到头终有报。这些受害者虽说是受了蒙骗,但遭受恶报的还是他们自己!

为了杜绝这一大弊,佛门应当形成一个规矩:凡是引用经文和祖师的开示、或者声称这是佛说、是祖师说时,都必须引用原文(可以在括号内加上白话译文)、或者在括弧内注明原文,并且标明出处。这样读者可以查对原著,以确认佛和祖师是否是这样说,以及确认引文的正确性和引文的真实含义(避免断章取义)

 

问:无量寿经有五种原译本,四种会集本,日常修学应当念哪一个本子?

答:这取决于各人的具体情况。哪一个本子对你而言,更有助于领悟经义和熏习,就念那一个本子。当然,你也可以轮流地念多个本子。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其关键都是要:领悟经义(无量寿经之经义),加深信愿,如说修行。请牢牢记住: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

 

 

参考阅读:

印光大师论会集本

无量寿经会义

无量寿经会义(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