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王阳明:立志

 

成就事业的不二法门。

 

这天王守仁带看弟子们在琅琊山前一处林间闲坐,师生之间互相讲论学问,气氛十分清闲。其中徐爱问了一个问题:“请问先生,人生在世最要紧的一件事是十么?”

徐爱字曰仁,是王守仁的妹夫,因为这层亲戚关系,徐爱近水楼台先得月,早早拜在王守仁门下,成了他的首徒。徐爱这个人最爱琢磨问题,今天他这一问在多数人听来十分空泛,也就很难回答。偏偏王守仁在这上头仔细动过脑筋,早就琢磨透了。现在徐爱问他,王守仁连想也没想立刻答道:“人生在世,最要紧的就是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守仁把话说得如此明白果断,学生们立刻来了精神徐爱忙问:“先生所说的‘志’又是何物?”

王守仁略想了想:“所谓志,就是人给自己订的理想、目标,也是做学问的着力点。咱们这些人寒窗苦读,尽力思考,认认真真做这克己功夫,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这个心里要一早就弄明白。把这个弄明白了,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再去做,就有了精神,这才能够成功。这就像种树,先要把树根插在土里,弄得稳稳当当,这样树才能长起来。很多人岁数也不小,读书也不少,可你忽然问他一句:‘你这一辈子理想是什么,立的志是什么?’他张口结舌答不上来;或者胡言乱语说几句无聊的废话,想取个笑儿混过去。这样的人就是没有理想,没立志向。”

听阳明先生一解释,学生们纷纷点头。徐爱又问:“人生应当立志,这话果然要紧,可是应该立个什么样的志向才对呢?”

徐爱这话问得有趣,王守仁笑看说:“志向这东西自然是立得越大越好,越高越好.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这话虽不全对,却可以拿来做参照。所以立志就要立大志,我以为立志为圣者,就能成为圣人,立志为贤者,就能成为贤人!”

王守仁些话说得掷地有声,立刻有人在旁问道:“先生能给我们讲讲‘立志,的好处吗?’”

当年孔夫子说过:“举一隅,当以三隅反。”意思是说学生们在听讲的时候若真能专心致志,必然是先生有一讲,学生有三问,问答之间,才出学问。

现在王守仁在这里讲论学问,弟子们在旁插嘴,而且一下问到要紧处,可见是在认真听讲的。王守仁听了十分高兴,立刻说道:“咱们这些儒生所学的无非是个‘君子之学’,这君子之学,无时无处不以立志为第一要紧事。你看见过猫儿扑鼠吗?那一刻猫儿全神贯注,眼睛看,耳朵听,心里想全在一件事上,别的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想。只有这样,我们的精神才能集中,对义理的理解才能深刻,对良知的体会才能清楚。长此下去养成了习惯,以后只要心里产生了私欲杂念,马上就会自问:‘怎么会有这样的念头?我那成圣成贤的志向还要不要了?’这么一追问,私心邪念马上就消退了。学习上有时候想偷懒,也马上自问一句:‘志向还要不要了?’一问之下,那偷懒的心思就消退了。于是做学问越来越勤奋,而私心邪念越来越少,几年坚持下来,学问就有进益了。”

王守仁把话说到这里,那个提问的弟子也听明白了:“先生这说的倒像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那句话的意思。”

王守仁点点头:“正是这个意思。做学问不能懒惰,要日日进步。清理内心人欲也不能懒惰,要天天减损,越减越少,以至于‘无为’。也就是不再产生这些邪念,真能做到这些,就很了不起了。”

说到这里,又转回到刚才的话题“所以说‘立志’两个字要紧,尤其要立‘成圣贤’的大志。这样但凡有邪心,比如,懒惰、疏忽、嫉妒、愤恨、暴躁、贪婪、吝啬、傲慢种种不良的念头,只要一产生出来,良知立刻发觉。这时候一点也不要犹豫,一毫也不要客气,迎头质问自己一句:‘我那成圣贤的大志向还要不要了?’顿时就把这些念头打倒,就像太阳一出,阴霾顿时一扫而光的道理一样,这有什么可怀疑的?”

听了王守仁的话,众弟子无不点头。坐在徐爱身边的箫惠第一个鼓掌赞叹道:“先生这话说得好!我到先生身边的那一天就下了决心,一定要立个大志,这才不负此生!”

萧惠这话说得十分有力,王守仁却知道萧惠为人处世有些虚浮,不够踏实。现在他的嘴比谁都快,嗓门儿比谁都大,王守仁不由得笑着说了他一句:“你说你立志我是相信的,只怕你立的未必是成圣贤的大志。”

阳明先生一句话把弟子们都给逗笑了。萧惠摸不着头脑,也有些不好意思,忙拱手问道:“学生实在是有志于学的,也愿意立志,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入手才好,请先生指点几句。”

王守仁知道萧惠这个人其实很聪明,只是脑子里杂七杂八的念头多,就正色说道:“我讲个故事给你听吧。有一个学生千里迢迢来找我,专门问我一个‘成圣之道’我对他说了一个‘立志’,其他的就没什么可说了。这个学生不满足,还要追问。我就问他:‘你这一路走来实在不容易,遇到什么困难没有?’一说这话,这个学生就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了,他是怎样舟车劳顿,暑热炎毒,辛苦异常。走到半路盘缠不够了,他把剩下的几个钱都给了仆人,自己去找熟人借粮。说到后来,我听了都替他难过可这个学生却说:‘能见到先生的面,讨教学问,我觉得很快乐,一点也不觉得苦。’于是我对他说:‘你有志于学,我又告诉你一个立圣贤之志的大主意,这些已经足够了。’那学生又问‘成圣贤’的具体方法,我就告诉他说:‘你何必非要追问实现理想的过程呢?只要你立了成圣贤的大志,并且一股劲儿地去做,这就行了。比如,你从家乡启程到我这里来请教学问,路上这么难走,又没有人强迫你非来不可,可你还是硬靠两条腿一步步走了来跋山涉水舟车劳苦,若不是为了求学,谅你也不会出来受这个罪。可你现在立志求学,于是你就不远千里跑来见我,不认得路就向别人打听,有什么困难就想办法克服,一步步坚持走下去,最后就到了我这里。这时候你不但不觉得行路辛苦,反倒快乐得很,这就是因为你立了志,有了一个着力处,自然就会下功夫,功夫下到了,就一定有收获。成圣贤的路也是一样,我常对学生们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你自己身上就有这样的毅力,你就拿这毅力来做你的学问,只要抱定志向不放松,一步一步走下去,何事不成?这就是路!’”

王守仁说的这些话,听讲的弟子们有些听懂了,有些懂了一半儿,都忍不住点头称是。偏是那个头脑最聪明的萧惠,却在这上头最迟钝,丝毫不能理解,又问: “先生可以再讲得明白些吗?”

天下事就是如此,那些看着最聪明的人,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头,往往更糊涂。面对萧惠,阳明先生一时间没话说了,只能说了句:“我已经把话都说尽了,你怎么还不懂呢?”

阳明先生所传的,是一个成就事业的不二法门。真把天下人实现理想的办法,说到深处、讲到实处了。不管是谁,只要照这个办法认真去做,实现人生理想就不会太难。

若到这里还是不懂,那就真是不太好办了。

 

 

参考阅读:

王阳明: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