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七佛偈(注)

(《七佛传法偈》)
湛然 注

 

〔七佛〕过去的七位佛,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这七首传法偈,是佛法精髓。它们有两个重点:

一、身心是幻。身和心都是幻象,所以千万别执著,这是破我执。众生妄执身心为我,故有诸苦和生死轮回。

佛言:“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惟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圆觉经》)

(译文:什么是无明呢?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自性迷悖,起种种颠倒,认妄为真,这就是无明。这就像有人迷失了方向,认北为南、认东为西一样,妄认地水火风四大形成的肉体为自己的身、六根接触六尘所现的幻影(念想)为自己的心。这就像眼睛发花,妄见空中有花并有第二个月亮。善男子!实际上,空中并没有花,这是病眼者妄执的幻象,由于妄执的缘故,不仅妄执虚空是实有,而且还以为真有花从那里生出来。众生由于颠倒迷惑而妄认幻现的身心是实有,并执之为我,于是生死轮回,所以称之为无明。)

〔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此五者是积集而生起的,所以叫做“五蕴”;又能把人的真性盖覆,使人迷惑颠倒,造作诸业,故亦名为“五阴”。其中,色蕴是指物质,叫做“色法”;受、想、行、识四蕴是属于精神,叫做“心法”。这是构成身心的五大要素,其中色蕴是肉身,其余四蕴(受、想、行、识)是心。〔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世间的一切有形物质,都有坚、湿、暖、动之四性,故称为“大”。〔六尘缘影〕六根缘六尘所产生的种种念想,而这些念想都是虚幻不实的,所以称之为六尘缘影——缘六尘之幻影。

《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译文:观自在菩萨修持妙智离幻成佛法门甚深时,在慧光三昧中照见身心皆幻,因此安然度过一切苦难灾殃。详见《心经精解》)这里所说的五蕴,即是身心。

二、诸法是幻。一切法(包括自性)都是幻象,所以千万别执著,这是破法执。

〔法〕一切的事物、现象。有时,道法也简称“法”。〔一切法都是幻象《大般涅槃经》云:“一切诸法,皆如幻相。”〔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是一切法的实际情形(一切法之真相)。《佛藏经》云:“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这是说,一切法的实际情形(诸法实相)是什么也没有。所以,一切法都是幻象,是无明梦中事。(详见《什么是诸法实相》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详见《金刚经精解》

〔即名诸佛〕即名之为佛。“诸”在这里犹如“之”,例如:“能事诸乎?”

修行有两大阶段:一、破我执,出轮回梦,了生死;二、破法执,出无明梦,证佛果。

 

问:既然五蕴身心不是我,那么哪一个是我?

答:自性是我。身体是自性的躯壳、住宅。《六祖坛经》云:“色身是舍宅。”临济祖师云:“但看棚头弄傀儡,抽牵全藉(全靠)里头人。”这是说色身如木偶,而操纵这个色身的是里头的自性。禅宗所谓的“见性”,即是体悟到自性,找到这个主人公,称之为“开悟”。(关于自性,详见《心、自性、如来藏》

自性有觉与迷这两种状态。《六祖坛经》云:“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详见《六祖坛经精解》

〔众生〕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众生。〔十法界〕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

毗婆尸佛

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

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身体是幻现出来的。

幻人心识本来无”:幻人(指身心的那个“我”)之心及识也是幻现出来的。

〔识〕心对外境明了分别,叫做识。

罪福皆空无所住”:既然身心皆幻,那么身心的一切造作、言语和思惟也都是幻,所以由之而来的罪和福也是幻,不要住着于它们。佛言:“知幻即离,不作方便(不用假借其它方法、手段,直接离!);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圆觉经》,注释详见《圆觉经精解》

 

问:既然罪福皆空,为什么我们还要断恶行善呢?

答:我们是生活在轮回梦中。从本质上说,梦中一切皆幻,梦醒即不存在。但如果没有出离轮回梦,在此梦中就要受因果报应法则的支配。上面这首偈说罪福皆空不要住着于它们,这是离幻,以证无生法。

〔无生法〕不生不灭之法,亦即真如涅槃的道理。

《证道歌》云:“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译文:证悟无生法则业障本来空,尚未证悟就必须偿还夙债。详见《证道歌注》)我们尚未证悟无生法,因此必须断恶行善,而且行善要三轮体空。〔三轮体空〕三轮:行善者,受惠者,所行之善事。例如布施时,不执着于施者、受者和所施之物,行施后不存于心。〔体空〕没有实体,是幻象。

尸弃佛

起诸善业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身如聚沫心如风”:身如海中聚在一起的泡沫,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心如阵风,转瞬间什么也没有留下。

幻出无根无实性”:身心是幻现的,如梦中之物,既没有根源,也没有实体。

毗舍浮佛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世间的一切有形物质,都有此坚、湿、暖、动之四性,故称为“大”。

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心是受想行识,所以只 是由于有境才会有;若没有境,受想行识(心)也就没有。例如入灭尽定时,无境亦无心。

〔灭尽定〕入此定时,受想行识一时灭尽,都无见闻觉知,出入之息亦尽,是名无心。

罪福如幻起亦灭”:罪福是幻象,虽然有相(起)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灭),也就是说虽起亦灭 (起而未起)。

拘留孙佛

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照见身无实体,这是佛的知见;了悟心如幻相,这是佛的了悟。

〔无实〕没有实体。无实体之相即是幻相。〔佛见〕佛之真知灼见,即照见诸法实相之真实知见。〔佛了〕佛之了悟,即通晓诸法实相。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了悟到身心本质是空,此人与佛有何差异?

〔空〕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并无实体,叫做“空”,也是虚假和不实的意思。〔斯人〕此人。

拘那含佛

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於生死。

 

佛不见身知是佛”:佛不见其法身,就知道这是真正证果的佛。

〔佛不见身〕佛不见其法身,这是见到法身之实相。所以,不见是真见。印光大师云:“其相(明心见性之相)如云散长空,青天彻露,亲见本来(亲见本性)。本无所见,无见是真见,有见即随尘。”(《念佛三昧摸象记》)

〔本无所见〕就诸法实相而言,本来就无所见。无所见是见到实相。〔无见是真见〕无见(无所见)是见到实相,故曰“无见是真见”。〔有见即随尘〕有见(有所见)即是著相,六根缘六尘,例如眼根缘色尘,意根缘法尘。

“若实有知别无佛”:若实有知(若是通达诸法实相而真知)就知道并没有佛。佛言:“生死与涅槃,凡夫及诸佛,同为空华相(都是幻相)。”(《圆觉经》)

“智者能知罪性空”:智者能够了达罪的本质是空(无)。

“坦然不惧於生死”:既然了达生死是幻象,何惧之有?

 

《景德传灯录》记载:“僧问:‘和尚为什么说即心即佛(和尚为什么说心即是佛)?’师(马祖)云:‘为止小儿啼(这是对初心学人的方便说)。’僧云:‘啼止时如何?(已经了悟“即心即佛”,如何指示?)’师云:‘非心非佛(对他说:心和佛都是幻象)。’僧云:‘除此二种人来如何指示?(已经了悟“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的人来,如何指示?)’师云:‘向伊道不是物(对他说: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僧云:‘忽遇其中人来时如何?(要是遇到已经了悟“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的人来,如何指示?)’师云:‘且教伊体会大道(那就教他勘破无明梦)。’”

〔和尚〕吾师的意思,是僧徒对其亲教师的尊称。〔为止小儿啼〕喻方便说(非究竟说)。小儿哭时,大人将杨树黄叶给他,说:这是金片,可拿去买糖。小儿拿着就不哭了。《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曰:如彼婴儿啼哭之时,父母即以杨树黄叶而语之言:‘莫啼!莫啼!我与汝金。’婴儿见已,生真金想便止不啼,然此杨叶实非金也。”

 

在以上公案中,讲了四个层次:“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体会大道”。这所说的心,是指自性。

“即心即佛”:佛不是别的甚么,圆满觉悟的自性即是佛。

“非心非佛”:自性和佛都是幻象,是无明梦中事。(关于无明梦,详见《诸法实相》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这是讲做无明梦的“那个”。

“且教伊体会大道”:那就教他勘破无明梦。

 

关于非心非佛(自性和佛都是幻象,是无明梦中事)”(详见《楞伽经选注》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云:“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

〔一切无涅槃〕这是倒装句,以加强语气。意思是:无一切涅槃。

《圆觉经》中,佛言:“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生死与涅槃,凡夫及诸佛,同为空华相(都是幻相)。”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常观诸佛妙法身,体性如空不可得。”

《大乘入楞伽经》云:“法身如幻梦,云何可称赞?知无性无生,乃名称赞佛。”

迦叶佛

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

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一切众生性本清净,从根本上来说没有生,故亦无可灭。

“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由于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的罪福当然也是幻,所以实际上并没有罪和福(这是就诸法实相而言)。

释迦牟尼佛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法本法无法”一切法从根本上来说,这些法并不存在(法无法)。

〔法〕一切的事物、现象。有时,道法也简称“法”。〔无法〕没有法。这是说,一切法实际上(究实而言)并不存在。《大般涅槃经》云:“一切诸法,皆如幻相。”

无法法亦法”:就诸法实相而言,法虽然并不存在(无法),但在无明梦中却栩栩如生,森罗万象(法亦法)。(详见《诸法实相》

今付无法时”:现在将无法这个道法(无生法)传授给你们的时候。

法法何曾法”:法(一切事物)法(无法这个道法)又何曾真实存在过(何曾法)。此所谓:“水月道场,梦中佛事。”

水月水中之月影,有影无实(没有实体),形容虚幻。

“水月道场,梦中佛事”:这是说,传法修道度众生都是无明梦中事,要认真地做,但不要著相。这个道理,佛在《金刚经》中讲得非常透彻,要妙行无住。佛开示道:菩萨要悲空双运,普度众生,而不著度生之相。又开示道:不住相布施。即菩萨要离相布施,要三轮体空。这是以布施来代表六度万行,也就是说,六度万行都要不著相,妙行而无住。(有关经文及其注释,详见《金刚经精解》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所以,菩萨降伏魔军,勤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普度众生,但视同梦幻,无所住著,远离诸相。

《般若经》云:“宴坐水月道场,降伏镜里魔军,大作梦中佛事,广度如幻众生。”

 

 

参考阅读:

什么是自性

什么是诸法实相

心、自性、如来藏

诸法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