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诸法实相观法

摘自《思惟要略法》(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湛然 注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不取,不舍,不念。

 

〔诸法〕指森罗万象的一切事物、现象。〔诸法实相〕所谓“实相”,就是实际的情形;“诸法实相”,就是一切法的实际情形。《佛藏经》云:“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大般涅槃经》云:“一切诸法皆如幻相,如来在中以方便力,无所染著。”《法华经》云:“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详见《诸法实相》

诸法,这是无明梦中事,虽然栩栩如生,但只是幻象;诸法实相,是无明梦醒的境界:本来无一物。修行,就是要从无明梦中醒来(成佛)。(无明梦,详见《诸法实相》

〔诸法实相观法〕根据诸法实相这一原理,来观察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云:“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深广如海的所有业障,都是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观实相。众罪犹如霜露,智慧之烈日能够消融它们。)《证道歌》云:“有二比丘犯淫杀,波离(优波离)萤光(萤光之见)增罪结,维摩大士顿除疑,犹如赫日销霜雪。”有两个比丘犯了淫、杀二重戒,优波离尊者萤光之见的训诫反而增重其罪,维摩诘大士教以实相忏悔,顿除其疑,犹如烈日消融霜雪。详见《证道歌注》

〔有二比丘犯淫杀,波离萤光增罪结,维摩大士顿除疑〕有二比丘住山,结庵修行。一比丘外出,一比丘入睡。有樵女藉比丘沉睡,偷行淫欲。比丘醒后大悔。外出比丘回庵,被告之此事。该比丘闻后大怒,去追寻樵女,欲给以教训。樵女见到恐惧逃跑,惊慌之间,失足坠落深坑摔死。这两位比丘深感罪咎,于是一同到优波离尊者那里恳求忏悔。优波离尊者说他们所犯都是下地狱之罪,不通忏悔,没有法子解脱他们的罪。尊者的训诫,令他们更加烦闷。维摩大士知道了,就责备优波离尊者说:“你不应该扰乱他们的心,加重其罪,而要教他们怎样除灭。要知道,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有肮脏的心,才有肮脏的众生;有清净的心,就有清净的众生。有妄想,心上就有污垢;没有妄想,心就是清净的。诸法皆是妄见,虚幻不实,从妄想生。罪由心生,当从心忏,心垢(妄想)灭时罪亦灭。”两位比丘听了,当下疑悔顿除,发无上道心。(见《维摩诘所说经·弟子品第三》)

《中峰三时系念》云:“诸佛于俨然生灭中,唯见无生;众生于湛然无生中,唯见生灭。”(诸佛于俨然之生灭中,唯见无生;而众生于湛然之无生中,唯见生灭。详见《中峰三时系念注》)诸法实相观,即是于俨然生灭中,唯见无生——摄相归体。

要随时告诫自己:这一切,都是在做梦!如果不觉醒,这个噩梦就会永生永世地做下去。觉醒的方法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也就是:不取,不舍,不念。

〔取,舍〕逐取(追逐、求取),斥舍(抗拒、排斥)。

正 文

诸法实相观者,当知诸法从因缘生,因缘生故,不得自在(它们不可能独自存在);不自在故,毕竟空相,但有假名(诸法是因缘和合而成,并无真实之体,仅有假名而矣。《中论》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假名〕假有的名字。《维摩经注》中,鸠摩罗什大师云:“缘会无实,但假空名耳。”《大乘义章》云:“诸法假名而有,故曰假名。”,无有实者。若法实有,不应说无,先有今无是名为断。不常不断,亦不有无(本是幻象,故没有常断、有无可言),心识处灭(心在识处息灭;识处——根尘相对处),言说亦尽,是名甚深清净观也。

又,观婬怒痴法即是实相。(观婬怒痴等诸恶法是幻象——毕竟空,无所有。“实相”就是毕竟空,无所有。《佛藏经·念佛品第二》中,佛言:“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十·憍陈如品》中,佛言:“一切诸法,皆是虚假。”何以故?是法(这些法)不在内、不在外。若在内,不应待外因缘生;若在外,则无所住(若法在心外,则心不应去攀缘、染著)。若无所住,亦无生灭,空无所有(若心不住著,则心念亦无生灭,空无所有),清净无为,是名婬怒痴实相观也。

又,一切诸法毕竟清净(本来无一物),非诸佛贤圣所能令尔。但以凡夫未得慧观,见诸虚妄之法有种种相。得实相者(悟得实相者),观之如镜中像(观诸法如镜中之像),但诳人眼,其实不生,亦无有灭。如是观法甚深微妙,行者若能精心思惟深静实相(行者若能精心思惟此深邃静寂的实相),不生邪者(不随念转,不为境牵),即便可得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简称无生忍。证悟到一切诸法皆是幻象,本未曾生故亦无灭(不生不灭),安住于此理而不动。“忍”是安住的意思,即心安住于理而不动摇。《大智度论·卷五十》云:“无生法忍者,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是名无生忍。”

此法难缘(此实相观法不容易实施),心多驰散,若不驰散,或复缩没(因为心多驰散,倘若把心收回来不再驰散,却又落入昏沉)。常应清净其心,了了观察(所以常应清净其心,清楚明晰地观察,反复苦练)。若心难摄,当呵责心:‘汝无数劫来,常应杂业(遇缘随境而造各种各样的业),无有厌足,驰逐世乐,不觉为苦。一切世间贪乐致患,随业因缘受生五道(天、人、畜生、饿鬼、地狱),皆心所为;谁使尔者?汝如狂象蹈籍残害,无有物制;谁调汝者?若得善调,则离世患。当知处胎不净,苦厄逼迮切身(迮,迫也),犹如地狱。既生在世,老病死苦,忧悲万端,不得自在。若生天上,当复堕落。三界无安,汝何以乐著?’如是种种呵责其心已,还念本缘(把心收回来作实相观)。心想住者(心定想止),心得柔软,见有种种色光从身而出,是名诸法实相观也。欲生无量寿佛国者(欲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应当如是上观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佛藏经·念佛品第二》中,佛言:“舍利弗,云何名为念佛?见无所有,名为念佛。......复次,见诸法实相,名为见佛。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以是‘毕竟空,无所有’法念佛。......是故当知,无有分别,无取无舍,是真念佛。”

又,观诸法实相,又当观于世间如梦如幻,皆无实者;但以颠倒虚妄之法,横起烦恼,受诸罪报。如人见诸小儿共诤(互相争夺)瓦石土木,便生瞋斗,观诸世间亦复如是。当兴大悲,誓度一切,常伏其心,修行二忍,所谓众生忍,法忍也。

众生忍者,若恒河沙等众生种种加恶,心不瞋恚;种种恭敬供养,心不欢喜。又观众生无初无后。若有初者,则无因缘。若有因缘,是则无初。若无初者,中、后亦无。如是观时,不堕常断二边。用安隐(同“安稳”)道观诸众生,不生邪见,是名众生忍。

〔常断二边〕即常见和断见两种边见。坚持人死之后来生仍然作人,生生世世常住不灭,这是常见;坚持人死之后,一切断灭不复存在,这是断见。常见是依有说有,断见是依有说无。真相是本来无一物,生死皆幻,故断见和常见俱是邪见。

法忍者,当观诸法甚深清净,毕竟空相(本来无一物),心无罣碍,能忍是事,是名法忍。新发意者(新发求取菩提之意的人),虽未得是法忍,当如是修习其心。

又,观诸法毕竟空相,而于众生常兴大悲(悲空双运救度众生),所有善本,尽以回向,愿生无量寿佛国,便得往生。

 

 

参考阅读:

诸法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