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阿弥陀经注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译

湛然 注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一、法会圣众

二、极乐世界

      (一)云何极乐

      (二)依报庄严

      (三)正报庄严

三、善不可少

四、一心不乱

五、各方佛赞

六、诸佛护念

七、应当发愿

八、甚难希有

九、欢喜信受

 

阿弥陀经,是世尊不问自说之心要,各方佛赞之深经,究竟方便之妙法,最极圆顿之指归。

〔世尊〕尊称释迦牟尼佛,因为佛是世人所共尊的人。

这是净宗最重要的经典,称为净土第一经,因为释迦牟尼佛在此经中,开示了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当生解脱法门——信愿持名,一心不乱。而且这一法门,为各方诸佛(当然也包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同声赞叹。深生信解者,必为各方诸佛(当然也包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护念;如说修行者,定生西方极乐世界。 本经云:(各方)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又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净土第一经〕《净土圣贤录》记载: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为了让广大的念佛人都能够按照《佛说阿弥陀经》如说修行,书写了十万多卷《佛说阿弥陀经》分送给念佛人。(当时没有印刷术,全靠抄写流通。)〔当生解脱法门〕这一生就了生死、出三界的法门。通途法门要了生死、出三界,必须断尽烦恼,这是非常困难的,极难当生达到。而这一生若不能够了生死,由于隔阴之迷,再要走上菩提道,不知又是哪生哪劫了!然而,世尊在这里开示的念佛法门,只要一心不乱,临终就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了生死。而一心不乱比断尽烦恼容易得太多,这是任何人只要方法正确,真诚刻苦地努力,今生就能够达到。所以,“信愿持名,一心不乱”是当生解脱法门,为各方诸佛同声赞叹。深生信解者,必为各方诸佛所摄受;如说修行者,定生西方极乐世界。〔隔阴之迷〕隔生即忘。

 

在本经中,世尊特别开示了如何确保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信愿持名,一心不乱。从而立定了净土宗之宗纲。因此,本经以“信愿持名,一心不乱”为修行之法要。

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了脱生死之最简易、最直捷、最稳当的途径,而在四种念佛中,持名念佛又是最简易、最直捷、最稳当者,古德赞为“径中之又径(捷径中之捷径)”。

〔四种念佛〕一、持名念佛,一心称念佛之名号;二、观像念佛,观看佛像,口称佛名;三、观想念佛,于心观想佛之相好庄严;四、实相念佛,观自身及诸佛之真实相,乃非空非有,亦空亦有,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本经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各方佛赞,诸佛护念,横超生死,永不退转,一生成佛。

〔各方佛赞〕本经云:(各方)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诸佛护念〕本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横超生死〕印光大师云:“为什么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横超法门?古人有个譬喻,拿来解释,就把我们具足惑业的凡夫比做一条虫,生在一根竹里最下的一节,这根竹子就比做三界。这个虫子要想出来,只有两个法子,一个是竖出的,一个是横超的。竖出的,是自下至上,一节一节的次第咬破,等到最上的一节咬破了,才能够出来。这是比(比喻)修别的法门,定要断尽见思烦恼,才能出三界的(才能出三界了生死的)。见惑有八十八使,思惑有八十一品,这许多的品数,就比做一根竹子的节数。那虫向上直钻出来,就叫做竖出。例如一个断见惑的初果圣人,要经过七生天上,七生人间的长久时劫修习,才能证阿罗汉,了生死。二果,亦要一生天上,一反人间,才能证四果。三果,欲界思惑已尽,还要在五不还天,渐次修习,才能断尽思惑证四果。这才算是出三界的无学圣人。如果是钝根的三果,还要生到四空天,从空无边处天,以至非非想处天,才能证四果。这竖出的法子,是如此艰难久远的。横超的,就是这条虫子,不向上面一节一节咬,只向旁边横咬一孔,便能出来。这样的法子,比那竖出的,是省事得多了。念佛的人,亦复如是。虽没把见思烦恼(见思惑)断除,但能具足信愿行的净土三资粮,临终就能感动阿弥陀佛来接引他生到极乐世界去。到了这个清净国土,见思烦恼,不断而自断了。何以故?以净土境胜缘强,无令人生烦恼的境缘故。如此便得三不退,一直到破尘沙(尘沙惑)无明(无明惑),成就无上菩提(成佛),何等直捷简易的事。所以古人说,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包括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生,下至饿鬼、地狱;色界是无淫食二欲,但还有色身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包括四禅十八天;无色界是已无色身,但住心识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包括四空天(空无边天、识无边天、无所有天、非想非非想天)。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轮回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首先是以出离三界为目的。〔三不退〕一、位不退,即修得之位不退失;二、行不退,于所修之行法不退失;三、念不退,于正念不退转。〔见思惑〕见惑和思惑。见惑是凡夫在见解上的迷惑错误,如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之五不正见;思惑是凡夫们在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如贪、嗔、痴、慢、疑之烦恼。此二惑是众生流落三界枉受生死的根源,断之即能了生死、出三界。〔尘沙惑〕尘沙惑是菩萨的惑,菩萨化度众生,如果不通达如尘如沙的无量法门,就不能完成教化众生的事业,故名尘沙惑。〔无明惑〕无明惑是根本无明,能障蔽中道实相之理,断尽即成佛。

〔永不退转〕本经云:“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不退转)。”

〔一生成佛〕本经云:“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再退转,直至成佛)。”

 

阿弥陀经现存两种译本,一是姚秦时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佛说阿弥陀经》,常称秦译;一是唐代玄奘大师所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常称唐译。罗什大师应国人崇尚精简之机,意译为主,文约义丰,精妙畅达。玄奘大师为了力保原面,采用逐字直译,准确完备,原语具存,词义详明,可免误解杜撰之弊,这对修学至关重要。精研经义时,将两种译本相互对照,就能够有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唐译之注释,详见《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注》

 

注:文中标题是注释者所加,不属于经文。

一、法会圣众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这是我(阿难)亲自听闻到的。那时,释迦摩尼佛在舍卫国之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一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他们都是众所周知的大阿罗汉。

〔如是我闻〕这是我(阿难)亲自听闻的。本经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阿难,在结集经典时复述的。〔阿难〕全称是阿难陀,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他是佛的堂弟,生于佛成道之夜,后随佛出家,侍佛二十五年,为佛执事弟子。以多闻第一著称,许多经典都是他在结集时复述的。〔十大弟子〕释迦佛的十位大弟子,即: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优波离,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叶,头陀行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旃延,论议第一;罗睺罗,密行第一。〔头陀行〕甩开衣服、饮食、住处等三种贪著的行法。修头陀行者要遵守十二条规则,叫做“十二头陀”。〔一时〕那个时候。〔舍卫国〕中印度古王国名。又译作室罗伐国,位置在今印度西北部,拉普的河的南岸。〔祇树给孤独园〕祇树给孤独园是舍卫国里的一个花园,释迦牟尼佛在那里讲了这部经。〔比丘〕受具足戒的出家人,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大比丘〕是形容这些比丘都是道行很高的。〔俱〕在一块儿。〔众所知识〕众所周知。

【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jiāshè、摩诃迦旃zhān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qié、难陀、阿难陀、罗侯罗、憍jiāo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nuó、薄拘罗、阿㝹nóu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

这些大阿罗汉为首的有: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侯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㝹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

〔长老舍利弗〕“长老”年长德高的比丘;“舍利弗”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摩诃〕梵音。汉译:大。〔摩诃目犍连〕就是大目犍连,用“大”以区别于其它姓目犍连的弟子。

【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qián)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并且还有诸大菩萨:文殊菩萨、弥勒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菩萨摩诃萨〕梵音,汉译:大菩萨。〔文殊师利法王子〕即文殊菩萨。〔阿逸多菩萨〕即弥勒菩萨。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以及帝释等,无量诸天的天人来参加法会。

〔释提桓因〕也称帝释,是第二层天(忉利天)的天主。

二、极乐世界

(一)云何极乐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这时,佛告诉长老舍利弗:从这里向西方,经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世界名曰极乐。那个世界的佛,号称阿弥陀,现今正在说法。舍利弗!那个佛土为什么名为极乐?因为那里的众生没有众苦,只有种种快乐,所以名为极乐。

〔佛土〕一位佛所教化的领土。〔众生〕这里是指一切生灵。

(二)依报庄严

〔依报〕众生依之而住的果报,如国土大地房屋器具等,也就是生活环境。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世界的国土,处处都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围绕。它们都是四宝做成,美妙异常,因此彼国名为极乐。

〔栏楯〕栏杆。“栏”,横的栏杆;“楯(shǔn/dùn)”,直的栏杆。〔罗网〕极乐世界的罗网,是用金缕、珍珠、百千杂宝装饰,四面宝铃垂挂,光色华耀,覆于宝树上。宝网会放光,光中现十方诸佛刹土的景像,心想何方国土,自然随心而现。〔行树〕排列整齐的树木。〔七重栏楯,七重罗纲,七重行树〕栏楯围于树外,珍妙宝网覆于树上,重重相间,其数有七也。《佛说无量寿经》云:“无量宝网,弥复佛土,皆以金缕真珠百千杂宝奇妙珍异,庄严校饰,周匝四面,垂以宝铃,光色晃曜,尽极严丽。自然德风,徐起微动。其风调和,不寒不暑,温凉柔软,不迟不疾。吹诸罗网,及众宝树,演发无量微妙法音,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身,皆得快乐,譬如比丘,得灭尽三昧。”〔四宝〕金宝、银宝、吠琉璃宝和颇胝迦宝。〔周匝围绕〕“匝”,周。环绕一周,叫一匝。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其中充满八功德水,池底纯以金沙铺地。四边阶道,都是金、银、琉璃和玻璃合成。上面有楼阁,也是以金、银、琉璃、水晶、砗磲、赤珠、玛瑙而华丽美盛地装饰。七宝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莲花放射着青光、黄色莲花放射着黄光、赤色莲花放射着赤光、白色莲花放射着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种种宏伟瑰丽美妙之功德。

〔八功德水〕此水具有八种功德: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诸根。〔琉璃〕一种似玉而透明的宝贝。〔砗磲(chē qú)〕据《增广本草纲目卷四十六》载,车渠乃海中大蛤(gé),外壳上有似垄之纹,如车轮之渠(车轮在地上滚过的痕迹),其壳内白皙如玉,故常被误作玉石类。后世多以白珊瑚及贝壳所制之物为砗磲。〔赤珠〕红色的宝珠,极其稀罕珍贵。〔功德庄严〕种种宏伟瑰丽美妙之功德。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常有和雅美妙的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似雨一般地落下天曼陀罗花。那里的众生,常在清晨,各以衣祴盛上各种妙花,去供养他方世界十万亿佛。晨斋(早餐)的时候,回到本国,然后进餐、经行,等等。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种种宏伟瑰丽美妙之功德。

〔昼夜六时〕古印度将一昼夜分爲六时:初日、中日、后日、初夜、中夜、后夜。〔雨天曼陀罗华〕似雨一般地落下天曼陀罗花。“华”,古语的“花”。〔衣祴(gāi)〕盛花的器具。〔供养〕奉养的意思。〔饭食〕进餐。“饭”在这里是动词。在《无量寿经》中有如下描述:“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明月、真珠,如是诸钵,随意而至。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意以为食,自然饱足。身心柔软,无所味着,事已化去,时至复现。”〔经行〕在一定的地方环绕步行,修动中定。这样不仅动静兼修,调适身心,也避免由于久坐而昏沉或瞌睡。〔饭食经行〕文中仅言饭食经行,这是省略的说法,以饭食代表生活活动,经行代表修行作为。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复次,舍利弗!极乐国土常有种种奇妙的色彩缤纷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这些众鸟,昼夜六时,发出和雅鸣声,宣扬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等,如是等道法。那里的众生听闻到这些法音,全都专心地念佛、念法、念僧。

〔共命之鸟〕一身二首之鸟。〔五根〕信根、进根(也叫勤根)、念根、定根、慧根。“根”是根本的意思;以上五根,是生出各种善法的根本。〔五力〕信力、进力(也叫勤力)、念力、定力、慧力。当五根逐渐增长,就会产生力量,这就是五力。〔七菩提分〕“菩提”就是觉悟;“七菩提分”就是七种觉悟:择法(能选择正法)、精进、喜(得善法而生欢喜)、轻安、念(保持正念)、定。七菩提分是由五根、五力而得到的。〔八圣道分〕八圣道分又叫“八正道”,这是由八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所构成的修持方法:一、正见,即正确的知见。二、正思惟,即正确的思考。三、正语,即正当的言语。四、正业,即正当的行为。五、正命,即正当的职业或生活。六、正精进,即正当的努力。七、正念,即正确的观念。八、正定,即正确的禅定。这一修持方法之所以神圣,是在于任何走上这条正道的人,都一定会成为圣者,远离痛苦烦恼,了脱生死。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舍利弗!你不要以为这些众鸟都是罪报所生。为什么呢?极乐国土没有三恶道。舍利弗!极乐国土尚无恶道之名,哪里会真有恶道之众生呢?这些众鸟,都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用法力变作出来的,并无神识。

〔三恶道〕地狱、饿鬼和畜生。这是六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中的下三道。众生从无始以来,就在这六道中轮回。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舍利弗!在极乐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发出微妙音声,犹如百千种乐器,同时演奏。听闻到这些美妙的音声,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种种宏伟瑰丽美妙之功德。

(三)正报庄严

〔正报〕佛及众生之身心,这是依过去的业因而召感得来的果报正体。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舍利弗!你是怎么想的呢?极乐世界之佛为何缘故号称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及其人民,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因此名为阿弥陀。

〔于汝意云何〕你是怎么想的呢?〔阿弥陀〕汉译:无量。这是因为极乐世界之佛,光明无量,彼佛及其人民的寿命也无量,故名无量佛(阿弥陀佛)。〔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阿弥陀佛及其人民的寿命,无量无数大劫。唐译云:“舍利子,由彼如来及诸有情,寿命无量无数大劫。”〔阿僧祇()劫〕汉译:无央数劫。〔无央〕无穷尽。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至今有十劫。又,舍利弗!阿弥陀佛有无量无边的声闻弟子,都是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阿弥陀佛的菩萨弟子,也是这样,无量无边,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种种宏伟瑰丽美妙之功德。

〔声闻〕十法界(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之一。阿罗汉是声闻界中最高的果位。声闻、缘觉、菩萨、佛,称为四圣道,不再生死轮回。〔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这不是计数所能够知道的。

问:西方极乐世界有无女人?

答: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女人。《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汉译)》云:“其国(西方极乐世界)中悉诸菩萨、阿罗汉,无有妇女,寿命极寿,寿亦无央数劫。女人往生者,则化生皆作男子。”《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云:“第二愿,使某作佛时,令我国中,无有妇人。女人欲来生我国中者,即作男子。诸无央数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来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水池莲华中化生。长大皆作菩萨阿罗汉,都无央数。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天亲菩萨《往生论》云:“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印光大师云:“极乐世界无有女人。女人,畜生,生彼世界,皆是童男之相,莲华化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叶福备居士书一》)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又,舍利弗!生到极乐国土之众生,都是阿鞞跋致(不退转),其中有许多是一生补处菩萨,其数甚多,非是算数之所能知,只可以说是无量无边无数。

〔阿鞞()跋致〕梵音,汉译:不退转。这是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后,只有步步增上,直至成佛,而没有退转。〔一生补处〕尽此一生就能补到佛位,这是最后身菩萨(等觉菩萨)的别号〔等觉菩萨〕五十二阶位中之第五十一位,将证佛果的菩萨,其功德和智慧差不多与佛相等了,故名“等觉”。例如,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和弥勒菩萨都是等觉菩萨。〔五十二阶位〕菩萨由凡夫到成佛,一共要经过五十二个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妙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智德不可思议,称为“妙觉”,为佛果的无上正觉,证得此正觉的人,被称为“佛”。

问:众生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便无生死,一生成佛。为什么这里说一生补处菩萨是“尽此一生就能补到佛位”?

答:生死有两种: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说“众生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便无生死,一生成佛”,这里的一生是指分段生死中的一生;而说“一生补处菩萨是尽此一生就能补到佛位”,这里的一生是指变易生死中的一生。

〔分段生死〕在三界六道中的众生,由于善恶业所感,其寿命皆有分限,其身形皆有段别,故其生死名“分段生死”。了分段生死者,脱轮回出三界。〔变易生死〕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圣者,已断见思惑,了分段生死。在修道过程中,迷想渐灭,证悟渐增,此迷悟的迁移,每一期皆不同,其中由前期移入后期,恰如一度生死,其变化神妙莫测,不可思议,故名“变易生死”。了变易生死者,圆证佛果。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舍利弗!众生听闻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应当发愿,愿生那里。为什么呢?因为能够与如是众多的上善之人(一生补处菩萨),聚会在一起。

能够与如是众多的上善之人(一生补处菩萨)聚会在一起,这是何等美好的交往和无与伦比的修学条件

〔如是诸上善人〕指上文所说众多的一生补处菩萨。他们是善人中之愈善者,故名上善之人。

三、善不可少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不可缺少善根福德这一因缘,得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善根〕即身、口、意三业之善,因其能生妙果,故称作善根。〔身(行为)、口、意三业之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是身善;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这是口善;不贪、不嗔、不痴,这是意善。〔福德〕修善行所感得的福分。〔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唐译云:“非少善根诸有情类,当得往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有情〕又名众生,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

在《观无量寿佛经》中,佛言:“欲生彼国(西方极乐世界)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因此,念佛人必须遵修净业三福,以具备多善根福德之因缘。

〔十善〕十种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搬弄是非)、不恶口(不讥刺恶声)、不绮语(不说无义语)、不贪、不瞋、不痴(不违背道理)。详见《十善业道经注》。〔三归〕即三归依(三皈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这是归依三宝,诸佛是佛宝,正法是法宝,贤圣僧是僧宝。〔发菩提心〕发上求佛道(成佛)下化众生的大心。

佛法戒定慧三学,戒是定的基础,念佛人务必严持五戒十善以增进善根福德,打好基础。若是缺少善根福德,便常为尘境蛊惑,业障牵缠,“十念相续,积习成性”难以修成。因此,佛在《佛说阿弥陀经》中特别指出:“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在《佛说无量寿经》中,佛言:“宜自决断,端身正行益作诸善。修己洁体,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里相应。人能自度,转相拯济,精明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生是不杀害有生命的动物;不偷盗是不盗取别人的财物;不邪淫是不作夫妻以外的淫事;不妄语是不说欺诳骗人的话;不饮酒是不吸食含有麻醉心性的酒类或毒品。

所以,在精进念佛(正行)的同时,还必须断恶行善(助行),以清除前进道路上的障难。印光大师云:“一心念佛,兼修世善以为助行,依永明莲池之法行之,则无往不利矣。自己改恶修善,一心念佛。凡一切亲故并有缘之人,亦当以此教之。”(《复永嘉某居士书六》)又云:“而修持方法,唯持名念佛最为第一,是故当专主于信愿持名。再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为助行,则其益大矣。”(《复方圣照居士书六》)

〔行善〕去做一些慈善的事,固然是行善,但最最重要的行善,还是行自己身、口、意三业之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所以,行善最主要的是行自己身、口、意三业之善。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就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护持戒品,纤毫不犯。”(详见《净土圣贤录》)遗憾的是,现在有些论调笼统地把断恶行善称之为杂行,把戒行与念佛对立起来,甚至大肆宣扬:不须断恶行善,终生作恶都无所谓,因为恶人是阿弥陀佛救度的正机。(详见《本愿法门是附佛外道》)〔戒行〕恪守戒律的操行。

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之“净修院”的课程表中,第一阶段就是“断恶行善”。通过这一阶段课程的修学,明白了断恶行善的道理、方法以及实行步骤,就会使断恶行善做得更系统、更深入、更扎实。

与此同时,还应加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以除苦予乐,而无怨无恼、无恚无恨。

〔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与一切众生乐,名“慈无量心”;拔一切众生苦,名“悲无量心”;见人行善或离苦得乐,深生欢喜,名“喜无量心”;如上三心,舍之而不执著,怨亲平等,不起爱憎,名“舍无量心”。因这四心普缘无量众生,引生无量之福,故名“无量心”。

问:我也深知断恶行善是净宗修学的基础,但是感到难于下手。怎么办?

答:关于断恶行善如何下手的问题,特向你推荐一篇短文:《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原文及白话)》(其注释详见《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注释》),这是改造命运的范例,希望你反复阅读,揣摩、体会、实行。其中,实行这个环节特别重要,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行,才能够领悟到文中真意;而且,反复阅读和揣摩、体会,也都是为了实行。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最好是按照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之“净修院”的课程表中,第一阶段“断恶行善”的五门课程(《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了凡四训注释》、《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注释》、《王凤仪嘉言录》、《感应篇注释》),系统修学。同样的,在此修学过程中仍以实行为中心。

 

须要指出的是,世尊在经中特别强调:“非少善根诸有情类,当得往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而本愿法门却大肆鼓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用断恶行善”,“不用持戒”,“作恶犯罪都无所谓”,“恶人是阿弥陀佛救度的正机”,“称名必生”,“弘愿门”,等等(详见《本愿法门是附佛外道》一文)。这简直是在把人往火坑里引,是在与佛针锋相对地颠倒说法。被他们蛊惑的信众,既不精进念佛(本来完全可以精进念佛的,但由于受他们的蛊惑,以为“称名必生”,便掉以轻心而不精进念佛),又不断恶行善、修持十善,甚至有恃无恐(相信“恶人是阿弥陀佛救度的正机”)恣意作恶,结果非但往生不了西方极乐世界,而且命终之时在恶业的牵引下堕入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连人身都保不住。

断恶行善和持戒的作用是:一、驯服心性;二、增加福德;三、消除业障。念佛人若是不断恶行善、不持戒,心如野马狂象,怎么能够制心一处而达到念佛一心不乱呢?福德是菩提道上的助力,而业障是菩提道上的阻力。当福德(助力)大于业障(阻力)时,该做的,就想去做,而且很起劲很享受地去做;不该做的,就不去做,可以断然放下;临终时,福星高照,帮助往生。而当业障(阻力)大于福德(助力)时,该做的,却不想去做,即便勉强去做,也是没精打采,做得少停得多;不该做的,却很起劲很享受地去做,孜孜不倦;临终时,业障现前,阻碍往生。

例如,明明知道“临终十念,相续即生”(详见《往生的条件》)。念佛人最为重要的头等大事,便是要随时随地十念相续地念佛,以积习成性。因此,二六时中,行住坐卧,都不要放下十念相续,这是智慧中人大安乐、大解脱法门。然而,许多念佛人却做不到。其实,“二六时中,行住坐卧,都不要放下十念相续”并不比上班艰难,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远胜挣得个亿万富翁不知多少多少多少倍!为什么他们做不到“不要放下十念相续”,却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能够受尽委屈而日夜操劳呢?原因就是被业障住了(你剖析自己,观察别人,就会明白业是在怎样地障难)。所以,佛在这里特别开示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不要放下十念相续〕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开示道:“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愿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卧,必须厉心克己(必须策励自己、约束自己)昼夜莫废,前念命终,后念即生。永享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见《善导大师净土教法》

四、一心不乱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达到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善男子〕佛称呼修持五戒和十善的男子为善男子。〔善女人〕佛称呼修持五戒和十善的女人为善女人。〔一心不乱〕念佛之念历历分明,不昏沉不散乱。对于什么是一心不乱,蕅益大师开示道:“历历分明,不昏不散是也。”(《灵峰宗论·梵室偶谈》)达到一心不乱的具体方法,详见《净宗参究念佛》

由于成就了一心不乱,所以能够做到临终正念,而与佛感应道交。于是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临终正念〕临终正念就是临命终时,一心念佛,不起贪嗔痴邪念。通常,这是通过临终十念相续来实现。详见《往生的条件》一文。

〔感应道交〕众生之感与阿弥陀佛之应,相互交通。对于临终感应道交之原理,印光大师在《初机净业指南序》中开示道:

“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月现也。若心不清净,不至诚,与贪瞋痴相应,与佛相背,如水浊而动,月虽不遗照临,而不能昭彰影现也。”

译文: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而静则月现(喻正念之净心感现阿弥陀佛之接引)。若是心不清净,不至诚,与贪瞋痴相应,而与佛相违背,则如水浊而动,佛月虽然不遗漏地照临(喻阿弥陀佛总是在接引每一个临终之众生),但是不能够昭彰影现啊(喻动浊之乱心不能够感现阿弥陀佛之接引,却跟着自己的妄想,而随业受生去了)。

“唯水清而静则现,水浊而动则隐。月固无取捨,其不现者,由水昏浊奔腾,无由受其影现耳。”

译文:只有水清而静则月影现,水浊而动则月影不现。月固然是没有取捨地照临,之所以不现,这是由于水昏浊奔腾,无法呈现月影。(喻:只有那些临终正念的众生,才能够看到阿弥陀佛之接引,而没有临终正念的众生却看不到阿弥陀佛之接引。阿弥陀佛固然是没有取舍地接引每一个临终之众生,而那些没有临终正念的众生之所以看不到阿弥陀佛接引,是由于自心昏浊散乱,于是跟着自己的妄想,而随业受生去了。)

所以,对念佛人而言,临终一心正念,极其重要。千念万念,以至终日终年念佛者,无非为熟此念佛一念,以确保临终之时此念相续不断,感现阿弥陀佛之接引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其人命终(四大分解)之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云:“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详见《心不颠倒》

对于本段经文,净宗八祖莲池大师开示道:“此论持名,则《阿弥陀经》云:‘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此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原,乃金口所亲宣之妙法。”(《云栖净土汇语》)

莲池大师这段开示是说:一心不乱这段经文,是万世持名念佛之根本依据(从出之大原),乃世尊金口所亲宣之往生妙法也。所以持名念佛者,必须严格遵循这段经文来修持,以确保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对于怎样才是正确地执持名号,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开示道:“所谓执持名号者,即拳拳服膺之谓,谓牢持于心而不暂忘也。稍或一念间断(念佛之念稍或被一妄念间断),则非执持也。稍或一念夹杂(稍或有一妄念夹杂),则非执持也。念念相续,无杂无间,是真精进。精进不已,则渐入一心不乱,圆成净业焉。”(《彻悟大师遗集》)

〔拳拳服膺(yīng)〕拳拳:紧握不舍,引伸为恳切;服膺:铭记心中。“拳拳服膺”,形容恳切地牢记不忘。

 

问:什么是事一心与理一心?

答:事一心与理一心,亦名事一心不乱与理一心不乱。持名念佛有事持和理持。事持是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理持是念自性佛(自性弥陀)。事持切于往生,理持旨在见性。蕅益大师云:“事一心者,历历分明,不昏不散是也;理一心者,默契无生,洞明自性是也。”(《灵峰宗论·梵室偶谈》)(详见《事一心与理一心》一文)

问:上面所说的“历历分明”,是否是说佛号要念得清清楚楚?

答:不是这个意思。“历历分明”是说:所念的佛号要在心中历历分明(每一句佛号在心中都清清楚楚地知道)。

问:“不昏不散”是什么意思?

答:“不昏不散”的意思是:不昏沉、不散乱。这是说:妄念若起,知而勿随,不为妄念所乱。所以,念佛一心不乱不是说一个妄念都不起,而是说不被妄念瞒昧,不让妄念相续成想。总的来说,不为妄念所乱。当然,这只是一心不乱最初步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努力,就会达到念念无妄念,佛号纯然一片的境界。

问:《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云:“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既然已经达到了系念不乱(一心不乱),为何又讲阿弥陀佛来后“慈悲加祐,令心不乱”?

答:系念不乱(一心不乱)是感得佛迎,然而系念不乱(一心不乱)是浅层次的功夫,常常不足以在四大分解、苦逼魔现之时,继续保持其心不乱,所以阿弥陀佛“慈悲加祐,令心不乱”以确保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称扬诸佛功德经》云:“命欲终时,一心信乐,念不忘舍这就是临终正念,感得佛迎,阿弥陀佛将(带领)诸众僧(声闻弟子菩萨众)住其人前,魔终不能毁坏斯等(此善男子或善女人)正觉之心。”这里,“魔终不能毁坏斯等正觉之心”,就是由于阿弥陀佛“慈悲加祐,令心不乱”。(详见《心不颠倒》

问:经云:“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在一日之中,乃至七日之中,真的能够达到一心不乱吗?

答:“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乃例举之词,这是省略的说法,如果用现代标点符号来标示,这段经文是:“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所以并非限于七日之内就要达到一心不乱。例举的详细说法,例如世尊在《大念住经》中所说:“比丘们!任何人,依这个方式正确地修四念住七年,就可以期望有两种果报中的一种:现生得最上智慧(证阿罗汉果),或者如果五蕴仍然存在,则得不还果(证阿那含果)。比丘们!不用说七年......比丘们!不用说六年......比丘们!不用说一年......比丘们!不用说七个月......比丘们!不用说一个月......比丘们!不用说半个月,如果有人依这个方式正确地修四念住七天,就可以期望得到两种果位中的一种:现生得最上智慧,或者如果五蕴仍然存在,则得不还果。”

〔四果〕修四圣谛有四种果位: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其中,四果阿罗汉是最高果位,修到此果位者,解脱生死,不受后有。

至于“在一日之中,乃至七日之中,能否达到一心不乱”之问,回答是:念佛一心不乱是万念归一的境界,而万念归一这仅只是修行的最初步境界。就禅宗而言,须经万念归一、一归于无而明心见性,然后做保任功夫,直至见思烦恼断尽,才能够了生死出轮回。所以有些禅人已经万念归一,但是离明心见性还相当遥远,一旦闻说净土法门之殊胜,转而念佛,即可在一日中乃至七日中念佛一心不乱。自古以来,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详见《净土圣贤录》。而已经明心见性的禅人转修净土法门,他们一日之内即可念佛一心不乱,许多后来还成为净宗之祖师大德,详见《净土圣贤录》。例如彻悟大师,身为临济宗第三十六祖,广开讲席,率众参禅,策励后学,津津不倦。十四年如一日,声驰南北,宗风大振。但后来他每忆永明大师(净宗六祖),乃禅门宗匠,尚且归心净土,日课佛号十万,期生极乐。何况如今末法时代,更应遵承永明大师之遗风。于是离开禅寺,专修净土,教化无数,遂成净宗十二祖。对于已经明心见性的他而言,在弃禅归净的当天,即可做到念佛一心不乱。

 

彻悟大师往生瑞相:

大师早在往生的十个月前,便予知时至。嘉庆十五年二月,诣万寿寺扫祖塔,辞诸山外护。三月还山,命豫办荼毗事物。十月十七日,集众付院务,命弟子松泉领众主持。

〔外护〕乃僧侣以外之在家人,如族亲、檀越(施主)等,为佛教所从事之种种善行,如供给僧尼衣食以助其安稳修行,或尽力援护佛法之弘通等。〔荼毗(tú pí)〕火化。

临示寂半月前,见虚空中幢幡无数,自西而来。乃告众曰:“净土相现,吾将西归矣。”众以住世相劝,师曰:“百年如寄,终有所归。吾得臻圣境,汝等当为师幸,何苦留耶?”

〔百年如寄〕就是活一百岁,也不过是暂时寄居而已。〔臻(zhēn)〕达到。例:日臻完善。

十二月十六日,命设涅槃斋。十七日申刻(下午三点),告众曰:“吾昨已见文殊、观音、势至三大士,今复蒙佛亲垂接引,吾今去矣。”众称佛号愈励,师面西端坐合掌曰:“称一声洪名,见一分相好。”遂手结弥陀印,安详而逝,众闻异香浮空。供奉七日,面貌如生,慈和丰满,白发变黑,光润异常。二七入龛,三七荼毗,获舍利百余粒。

 

至于一般尚未达到万念归一的学佛人,要做到念佛一心不乱,时间就会长些;具体要多久,取决于各人的基础和修学进度。一般来说,只要方法正确(例如按照《净宗参究念佛》来修),通过刻苦努力,人人都可以达到念佛一心不乱。此事须要有自信(深信自己能够达到一心不乱)、恒心和毅力。关于自信、恒心和毅力可以改变命运,俞净意公为我们做出了极好的榜样,详见《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原文及白话)》(其注释详见《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注释》

所以,念佛人须当真信切愿,精进不懈。虽然一生勤苦,须臾间尔;一旦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寿命无量,快乐无极,成佛度众生,满菩提大愿。

问:怎样达到一心不乱?

答:详见《怎样达到一心不乱》一文。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我见到如此殊胜之利益,故说此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必定往生)。若有众生,听到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必定往生这番话,应当发愿,如说修行,生彼国土。

〔故说此言〕此言即上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这里的发愿,是在世尊讲了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者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又紧接着说:“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所以,这里的发愿是发“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之愿,以确保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唐译云:“舍利子,我观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说诚谛语: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净佛土者,一切皆应信受发愿,如说修行,生彼佛土。”

、各方佛赞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chù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如我现今,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还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对自己所教化的整个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你等众生,皆应信受如是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之经。

〔广长舌〕佛三十二相之一,佛舌广长,而且柔软红薄,能覆面至发际。舌相如此,语必真实。〔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对自己所教化的整个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三千大千世界〕即一个大千世界,它是一位佛所教化的区域。一座须弥山加上四大部洲,称为一小世界。集一千个小世界,称为一个“小千世界”;集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个“中千世界”;集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一个“大千世界”。因其三次称千,故一个大千世界又名“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部《佛说阿弥陀经》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的。下面经文中阐述道:“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对自己所教化的整个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你等众生,皆应信受如是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之经。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chuáng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对自己所教化的整个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你等众生,皆应信受如是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之经。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对自己所教化的整个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你等众生,皆应信受如是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之经。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对自己所教化的整个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你等众生,皆应信受如是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之经。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对自己所教化的整个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你等众生,皆应信受如是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之经。

、诸佛护念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你意下如何?为什么这部经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而信受并且如说修行者,及闻诸佛名号者,这些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位)不再退转。

〔闻是经受持者〕“受”是信受;“持”是依照经文去做。“闻是经受持者”就是信受此经,并且依照此经如说修行。〔阿耨(nòu)多罗三藐(miǎo)三菩提〕梵音。汉译:无上正等正觉。罗汉达到正觉;菩萨达到正等正觉;佛达到无上正等正觉。

唐译云:“舍利子,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或已得闻、或当得闻、或今得闻,闻是经已,深生信解。生信解已,必为如是住十方面,十殑伽沙诸佛世尊之所摄受。如说行者,一切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一切定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殑伽(jìng jiā)〕梵文“恒河”之音译。〔如说行者,一切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如说行者,全都一定不再退转,只有上上增进,直至成佛。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因此,舍利弗!你等皆当信受我所说的,以及上面诸佛所说的,如说修行,勿生疑虑。

唐译云:“是故,舍利子,汝等有情,一切皆应信受领解,我及十方佛世尊语,当勤精进,如说修行,勿生疑虑。”

、应当发愿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舍利弗!若有人已经发愿、现在发愿、将来发愿(立下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之誓愿),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他们一定都可以去,并且在那里不退转地修成佛——无论他们是已经往生的,现在往生的,或者将来往生的。

〔发愿〕立下誓愿。

唐译云:“舍利子,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功德庄严,若已发愿、若当发愿、若今发愿,必为如是住十方面,十殑伽沙诸佛世尊之所摄受。如说行者,一切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一切定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因此,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唐译云:“是故,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一切皆应于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深心信解,发愿往生,勿行放逸。”

〔勿行放逸〕切莫放纵逸乐,要精进不懈地如说修行。

、甚难希有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舍利弗!如我现在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也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之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证得佛果,而为诸众生,说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娑(suō)婆国土〕“娑婆”梵音。汉译:堪忍。是说此土众生安于十恶、忍受三毒及诸烦恼而不肯出离,故名堪忍世界(娑婆世界),或简称忍土。〔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劫浊:生当末世,刀兵、饥馑、瘟疫等相继而起,生灵涂炭,永无宁日。见浊:世人知见不正,不奉正道,异説纷纭,莫衷一是。烦恼浊:世人贪于爱欲,嗔怒诤斗,虚诳不已。众生浊:世人每多弊恶,心身不净,不达义理。命浊:众生因烦恼丛集,心身交瘁,寿命短促。〔难信之法〕西方极乐世界是如此殊胜,只要一心不乱,即可依仗佛力而往生到那里,一生成佛。但是,世间又有多少人真正相信而如说修行呢?所以这是世间难信之法。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舍利弗!你应当知道,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证得佛果而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真是甚难!

、欢喜信受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佛宣说完这部经,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天〕六道之一,是六道中果报最胜者,寿命很长,生活享福。〔六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阿修罗〕六道之一,汉译为“非天”,因其有天人之福而无天人之德,似天而非天。他们前生也很肯修福,但是妒忌心和嗔恨心很重,所以就轮回到阿修罗道里。〔轮回〕众生从无始以来,即辗转生死于六道之中,如车轮旋转不息。

 

 

参考阅读: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注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注

观经下品下生章注

无量寿经会义

无量寿经会义(文句)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心不颠倒

净宗参究念佛

觉知念佛(精简版)

觉知念佛

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答客问

怎样达到一心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