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一心不乱

湛然

 


 

、什么是一心不乱

问:何谓一心不乱?

答:现将阿弥陀经的两种译本对照:

罗什大师译本(《佛说阿弥陀经》):“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玄奘大师译本(《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

由此可知,一心不乱就是系念不乱,意思是:一心念佛,不为烦恼所乱,历历分明,不昏不散 。

 

问:你所说的“历历分明”,是否是说佛号要念得清清楚楚?

答:不是这个意思。“历历分明”是说所念的佛号要在心中清清楚楚。

 

问:“不昏不散”是什么意思?

答:“不昏不散”的意思是:不昏沉、不散乱。这是说:妄念若起,知而勿随,不为妄念所乱。所以,念佛一心不乱不是说一个妄念都不起,而是说不被妄念瞒昧(不昏),不让妄念相续成想(不散)。总的来说,不为妄念所乱。当然,这只是一心不乱最初步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努力,就会达到念念无妄念,佛号纯然一片的境界。

 

问:什么是事一心和理一心?

答:事一心和理一心的全称是事一心不乱和理一心不乱。以上所说的一心不乱,即事一心不乱,是通过持名念佛来达到。理一心不乱是明心见性,这是通过修念佛三昧来达到。蕅益大师云:“事一心者,历历分明,不昏不散是也;理一心者,默契无生,洞明自性是也。”(《灵峰宗论·梵室偶谈》)所以,事一心不乱,是万念归一的境界;理一心不乱,是证无生忍的境界。(详见《事一心不乱与理一心不乱》

〔无生忍〕即无生法忍,真智安住在“诸法本未曾生,故亦无灭”之理上,不再退堕。

 

问:某法师在《‘一心不乱’弄得我好乱》的视频中说:“一心不乱,不是凡夫做得到的。因为事一心是阿罗汉境界,你怎么做得到?”是这样吗?

答:事一心怎么会是阿罗汉境界?!说得太荒谬了!这样来吓唬念佛人,断人往生慧命,也不想一想这是什么样的果报。

一心不乱(事一心),只是最粗浅的修行功夫。念佛只要不昏沉、不打妄想,就是一心不乱(事一心)。这是万念归一的境界,只要方法正确,刻苦努力,每个人都可以达到。有决心者,可按《净宗参究念佛》来修,你将亲自证明:只要方法正确,刻苦努力,每个人都可以达到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者,仍然是凡夫,而且是凡夫中仅具最粗浅修行功夫的人。而阿罗汉是圣人位,必须断尽见思惑(见惑有八十八使,思惑有八十一品)。以修行难度相比较,阿罗汉与一心不乱可说是天地悬殊。这也凸显出念佛是特别殊胜的法门,是易行道:阿罗汉必须断尽八十八使见惑以及八十一品思惑才了生死,而念佛人只要达到一心不乱,命终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了生死,这是何等直捷简易的事!故印光大师赞曰:“余门学道(其余法门,要断尽见思惑才能够了生死),如蚁子上于高山(就像蚂蚁要爬过整座高山才能够到达山顶这一目的地);念佛往生(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了生死),似风帆扬于顺水(就像顺风顺水的帆船驶向目的地)。”(《印光法师文钞·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

 

问:经云:“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在一日之中,乃至七日之中,真的能够达到一心不乱吗?

答: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乃例举之词,省略的说法。详细的说法,例如世尊在《大念住经》中所说:“比丘们!任何人,依这个方式正确地修四念住七年,就可以期望有两种果报中的一种:现生得最上智慧(证阿罗汉果),或者如果五蕴仍然存在,则得不还果(证阿那含果)。比丘们!不用说七年......比丘们!不用说六年......比丘们!不用说一年......比丘们!不用说七个月......比丘们!不用说一个月......比丘们!不用说半个月,如果有人依这个方式正确地修四念住七天,就可以期望得到两种果位中的一种:现生得最上智慧,或者如果五蕴仍然存在,则得不还果。”

〔四果〕修四圣谛有四种果位: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其中,四果阿罗汉是最高果位,修到此果位者,解脱生死,不受后有。

至于“在一日之中,乃至七日之中,能否达到一心不乱”之问,回答是:念佛一心不乱是万念归一的境界,而万念归一这仅只是修行的最初步境界。就禅宗而言,须经万念归一、一归于无而明心见性,这才是破禅门三关的初关(破本参),后面还要破重关和牢关。所以有些禅人已经万念归一,但是离明心见性还相当遥远,一旦闻说净土法门之殊胜,转而念佛,即可在一日中乃至七日中念佛一心不乱。自古以来,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详见《净土圣贤录》。而已经明心见性的禅人转修净土法门,他们一日之内即可念佛一心不乱,许多后来还成为净宗之祖师大德,详见《净土圣贤录》。至于一般尚未达到万念归一的学佛人,时间就会长些;具体要多久,取决于各人的基础和修学进度。一般来说,只要方法正确(例如,按照《净宗参究念佛》来修),通过刻苦努力,人人都可以达到念佛一心不乱。此事须要有自信(深信自己能够达到一心不乱)、恒心和毅力。关于自信、恒心和毅力可以改变命运,俞净意公为我们做出了极好的榜样,详见《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原文及白话)》(其注释详见《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注释》

所以,念佛人须当真信切愿,精进不懈。虽然一生勤苦,须臾间尔;一旦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寿命无量,快乐无极,成佛度众生,满菩提大愿。

 

问:有人说:“‘一心不乱’就是‘专心念佛不杂乱’。‘一心’就是专心,‘不乱’就是不杂乱,不杂行杂修。”这样来解释“一心不乱”对吗?

答:这样的解释是非常错误的。所谓“一心不乱”,《佛说阿弥陀经》明明讲的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也就是说,执持名号时,心念专一,而不散乱。所以,“不乱”是说执持名号时,心念不散乱,哪里是“不杂行杂修”的意思呢?藕益大师明确地开示道:“事一心者,历历分明,不昏不散是也。”(《灵峰宗论·梵室偶谈》)

对于什么是一心,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中,明确开示道:一心者,心心相续,无他想间杂。(详见《昙鸾大师净土开示》一文)

而这些人说:“善导大师有一首偈语解释一心不乱说:‘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于是得出结论:“‘一心’就是专心,‘不乱’就是不杂,不杂修杂行其他的法门,所以,很简单,‘一心不乱’就是‘专’。”“一心不乱,即是‘专复专’,不杂行杂修。”

事实上,善导大师“教念弥陀专复专”这首偈,是在教导要专持名号,而且要妄念愈来愈少——专复专。那么,专到什么样的境界即得往生呢?善导大师明确地开示道: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然后语重心长地叮咛道:“愿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卧,必须厉心克己,昼夜莫废。前念命终,后念即生,永受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详见《善导大师净土教法》一文)而念念相续,正是藕益大师所说的“历历分明,不昏不散”

我们辨明经义,是为了指导修行实践,而修行实践的正确和精进与否,决定了我们命终之后的去处和境遇(境况和遭遇)。这不是口舌之争,到时候都要兑现的。所以在辨明经义时,务必诚实(不可自欺欺人)、仔细,否则误了自己就已经够惨了,又还误了其他许多念佛人,这个因果怎么背得起!

禅宗有一则公案“他日涅盘堂孤灯独照时自验看”,发人深省:克勤禅师(大慧禅师的师父)年轻时,博通经教,投五祖法演座下。一日入室请益,克勤自逞豪辩。五祖不悦,云:“是可以敌生死乎(你这一套敌得了生死吗)?他日涅盘堂孤灯独照时自验看(他日临危时你自己来验证)!”克勤忿然而去。至金山,染重病。危困中,以平生所学应对,无得力者。追忆五祖之言,乃自誓曰:“病稍愈,即归五祖。”后稍愈,即束包而返。五祖一见而喜,令入侍者寮。

〔涅槃堂〕送病僧入灭之处。

 

问:关于怎样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众说纷纭,学人无所适从。应当如何来辨别?如何来抉择?

答:正确地抉择修行道路,这是十分重大的问题。修路若错,南辕北辙,虽然自己刻苦努力,却愈修愈迷,烦恼丛生,白白耽误了一生,死后堕恶道,真是冤枉之至!建议你阅读《往生的条件》

〔南辕北辙〕目的地在南,车子却向北而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二、往生的原理

往生的原理:临终正念,感得佛迎。

而临终正念最容易实施的方式,是临终十念相续:临终十念,相续即生。详见《临终十念,相续即生》一文。

 

问:为什么要临终正念方得往生?阿弥陀佛五劫的思维,无量劫的修行,整个的大愿都是要救度每一个众生。有着这样的大悲心,难道在我们临终之时不施展威神愿力,予以接引吗?

答:每一个众生临终之时,阿弥陀佛都在接引。只不过没有临终正念的众生看不到而已,便跟着自己的妄想而随业受生去了。所以,必须要有临终正念,才看得到阿弥陀佛前来接引,而随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对于这一道理,誉为江南古佛的中峰大师在《三时系念》中开示道:“然虽谓弥陀,摄取众生往生,要信唯是随心自现感应道交,究竟(毕竟)非从外得。”

〔唯是随心自现〕阿弥陀佛来接引(摄取)众生,唯是随心自现,这是感应道交的缘故,而非从外得。所以只有临终正念者能见佛来,而周围的其他人看不见。对于那些没有临终正念的临终众生,由于自心浊乱,没有正念(十念相续)之感,自然阿弥陀佛之接引也就不会在心中应现,所以也看不见佛来,而不是阿弥陀佛没有来接引。所以,得生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有无临终正念(临终十念相续)这就是为什么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和阿弥陀佛再来的永明大师都谆谆教导:要成就临终十念相续(详见《第十八愿》。这可是阿弥陀佛的教导啊!〔感应道交〕众生之感与阿弥陀佛之应,相互交通。

对于临终感应道交之原理,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印光大师在《初机净业指南序》中开示道:

“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月现也。若心不清净,不至诚,与贪瞋痴相应,与佛相背,如水浊而动,月虽不遗照临,而不能昭彰影现也。”

译文: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而静则月现(喻正念之净心感现阿弥陀佛之接引)。若是心不清净,不至诚,与贪瞋痴相应,而与佛相违背,则如水浊而动,佛月虽然不遗漏地照临(喻阿弥陀佛总是在接引每一个临终之众生),但是不能够昭彰影现啊(喻动浊之乱心不能够感现阿弥陀佛之接引,却跟着自己的妄想,而随业受生去了)。

“唯水清而静则现,水浊而动则隐。月固无取捨,其不现者,由水昏浊奔腾,无由受其影现耳。”

译文:只有水清而静则月影现,水浊而动则月影不现。月固然是没有取捨地照临,之所以不现,这是由于水昏浊奔腾,无法呈现月影。(喻:只有那些临终正念的众生,才能够看到阿弥陀佛之接引,而没有临终正念的众生却看不到阿弥陀佛之接引。阿弥陀佛固然是没有取舍地接引每一个临终之众生,而那些没有临终正念的众生之所以看不到阿弥陀佛接引,是由于自心昏浊散乱,于是跟着自己的妄想,而随业受生去了。)

所以,对念佛人而言,临终一心正念,极其重要。千念万念,以至终日终年念佛者,无非为熟此念佛一念以确保临终之时此念相续不断,感现阿弥陀佛之接引。因此,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和阿弥陀佛再来的永明大师都谆谆教导:要成就临终十念相续这是圣言量!阿弥陀佛的话不听,还听谁的?

无非为熟此念佛一念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开示道:“是故吾辈于此一句弥陀,千念万念,以至终日终年念者,无非为熟此一念而已。果得一念纯熟,则临命终时,唯此一念,更无异念。”《念佛论(彻悟大师开示录注释)·临终一念》

对于彻悟大师的法语,印光大师极为赞叹。印光大师云:“彻悟语录,洵(实在)为净宗最要开示。”(《梦东禅师遗集序》)

〔梦东禅师〕彻悟大师(公元1741-1810年),讳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又号梦东。彻悟大师不仅是净宗十二祖,而且是临济宗第三十六祖,故世称梦东禅师。

、一心不乱确保往生

《佛说阿弥陀经》,乃世尊不问自说之心要,各方佛赞之深经,究竟方便之妙法,最极圆顿之指归。经中,世尊专门开示了如何确保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信愿持名,一心不乱。从而立定了净土宗之宗纲。

《佛说阿弥陀经》中,世尊说道:“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净宗第九祖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云:“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经中先陈依正以生信,次劝发愿以导行,次示持名以径登不退。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愿,则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详见《阿弥陀经要解注》一文)

信和愿必须在精进念佛上体现出来,方可为真信切愿。将蕅益大师开示的“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与“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这两句连贯起来看,其具体意思是:非一心不乱之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所以真信切愿的落脚点和具体表现,是在一心不乱之持名妙行上。

净宗第十二祖彻悟大师云:“一心不乱乃净业之归宿,净土之大门。若未入此门,终非稳妥,学者可不勉哉!”(《彻悟大师法语》)

在阿弥陀经之玄奘大师译本《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佛言:“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又,舍利子!我观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说诚谛语: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净佛土者,一切皆应信受发愿,如说修行,生彼佛土。”(详见《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注》一文)

请特别注意:“一切皆应信受发愿,如说修行,生彼佛土。”

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真信、切愿、实行。信愿行如三足之鼎立,缺一不可。信是眼目,愿是动力,行是实施,是信愿的具体落实。《径中径又径》云:“信既笃矣,愿既坚矣。无实行以自励,则信为徒信,愿为徒愿。空言无补,何能幸获?凡事必有苦行,方可成就,况出世之大乎!”故我净宗学人,当以一心不乱之实行,证其真信,满其切愿。

四、怎样达到一心不乱

问:为什么说净土法门是易行道?

答:出离生死轮回的途径有两类:通途法门和净土法门。通途法门必须要断尽烦恼,才能够出离生死轮回,这是极其困难的。以参禅为例,必须依次达到万念归一(相当于净宗的一心不乱)、一念不生、明心见性(断见惑),然后保任除习,断尽思惑。而净土法门只须达到念佛一心不乱(用佛号伏住烦恼),临终时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出离生死轮回,这比断见思惑容易得太多太多。而且,只要方法正确,通过刻苦努力,念佛一心不乱是人人都可以达到的。故云净土法门是易行道。

 

问:怎样能够达到念佛一心不乱?

答:达到念佛一心不乱的最大障碍,是妄念。在“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的实修教材,《觉知念佛》一书中,详细分析了妄念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地克服妄念;并且详细讲解了,怎样达到念佛一心不乱的具体修学步骤和方法。只要是真信切愿,刻苦努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达到念佛一心不乱。(更具体的回答,详见《怎样达到念佛一心不乱》一文。) 你也可以按照《净宗参究念佛》来修,以达到一心不乱。

 

 

参考阅读:

净宗参究念佛

一心不乱答客问

怎样达到念佛一心不乱

临终正念

临终正念答客问

信愿行

觉知念佛

散心念佛亦必往生吗

称名必生吗?

往生的原理

第十八愿

临终十念相续即生

以心转业

净业持名四十八法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注

莲池大师《一笔勾》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