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散心念佛亦必往生吗

湛然

 

净土经论都一再教导要一心念佛,

哪有信得决、愿得切的佛弟子,

会畏难畏苦而违背佛菩萨的教导去散心念佛?

没有真行的信愿,实际上是虚信浮愿,自欺欺人!

 

问:为什么不要提倡散心念佛?

答:因为散心念佛者是边念佛边妄想,不能够做到临终正念,于是随业去六道投生。善导大师开示道:“若一念差错(若是临终一念不是正念而是妄念),历劫受苦(就会经历许多劫在六道轮回中受苦)。”《临终往生正念文》)关于临终正念的论述,详见《临终正念》一文。

〔正念〕不夹杂妄想的念佛之念。〔散心念佛〕边念佛边妄想。关于散心念佛,憨山大师在《费闲歌》中开示道: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详见《费闲歌注》

 

问:可是蕅益大师《持名念佛历九品净四土说》说:“信得决,愿得切,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

对此,答复如下:

“信得决,愿得切,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这一说法,是非常错误的净土经论都一再教导要一心念佛(详见《一心念佛,而不是散心念佛》,哪有信得决、愿得切的佛弟子,会畏难畏苦而违背佛菩萨的教导去散心念佛?而且,散心念佛是一边念佛一边妄想(心想他事),这样念佛的人,连最起码的“专心”二字都没有做到,更说不上诚心,怎么可以说是“信得决,愿得切”?!

对此,阿弥陀佛再来的永明大师呵斥道:如或言行不称信力轻微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之意(念佛之念被妄念间断)恃此懈怠,临终望生,但为业障所遮,恐难值其善友(恐怕难以遇到能够令他生起临终正念的善知识),风火逼迫,正念不成(做不到临终正念,不得往生,而是随业受生,依旧轮回)(《万善同归集》)

所以,蕅益大师本人在《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中,就更正了他原来的说法,明确指出:散心念佛,不定往生;唯念至一心不乱,才必定往生。《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云:“问:散心称名,亦除罪否?答: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宁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难敌无始积罪故。......唯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三军能制耳。”(详见《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注》

而且,就连非常推崇蕅益大师的印光大师也说:“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印光法师文钞·与陈锡周居士书》)其他祖师,更无一人提倡散心念佛,而是斥责散心念佛。憨山大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详见《费闲歌注》

 

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言,信愿行如鼎三足,缺一不可,它们的关系是:以信启愿,以愿导行;以行满愿,以行证信。而“信得决,愿得切,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与那些主张“只要有信即得往生”、“只要有信愿即得往生”的言论一样,其错误之处,在于把信愿行三者割裂开来。所以藕益大师在《要解》中,将这一割裂更正过来,对信愿行三者的关系,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而且说道:“慧行(信愿)为前导,行行(持名)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所以,信愿如眼看,持名如足行;信愿为前导,持名为正修。而且蕅益大师对信愿行的内容及要求也作了明确的开示:“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愿,则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所以,行的要求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而且蕅益大师说道:“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一心不乱)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所以,若真的“信得决,愿得切”,其结果必然是一心不乱。哪会散心念佛就算是信得决、愿得切呢?难道是以散心念佛来满其切愿、以散心念佛来证其决信吗?

 

“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这一说法与《佛说阿弥陀经》是抵触的。《佛说阿弥陀经》讲道:信愿持名一心不乱,必定往生。若是散心念佛亦必定往生,佛何必说要一心不乱(系念不乱),而且一再讲要“如说修行”呢?

佛说阿弥陀经之玄奘大师译本《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世尊在讲了“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一心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就立即说道:“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净佛土者,一切皆应信受发愿,如说修行,生彼佛土。”

在经中,世尊反反复复、再三再四地强调要“如说修行”。这里所说的“如说修行”,即是信愿持名要达到系念不乱(一心不乱)。并且明确的告诉我们:只要如说修行,就为十方诸佛所摄受,就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永不退转速证佛果,关切之情,溢于言表。世尊开示道:

  • “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净佛土者,一切皆应信受发愿,如说修行,生彼佛土。”

  • 如说行者,一切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一切定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是故,舍利子。汝等有情,一切皆应信受领解,我及十方佛世尊语,当勤精进,如说修行,勿生疑虑。”

  • 如说行者,一切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一切定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是故,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一切皆应于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深心信解,发愿往生,勿行放逸。”

  • “于此杂染堪忍世界五浊恶时,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闻说如是一切世间极难信法,能生信解,受持演说,如教修行,当知是人,甚为希有,无量佛所,曾种善根。是人命终,定生西方极乐世界,受用种种功德庄严清净佛土大乘法乐。”

“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实际上是对佛在《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开示的“如说修行”的否定,是十分错误的。

 

“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这一说法,不仅蕅益大师(净宗第九祖)本人在生时,自己就否定了。而且在他之前,从来没有哪位净宗祖师(包括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和阿弥陀佛再来的永明大师)曾经说过:散心念佛亦必往生。

而且,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对于怎样能够往生,明确开示道:一心念佛相续即生临终正念(详见《善导大师净土教法》

蕅益大师之后的历代净宗祖师,也全都明确地反对“散心念佛亦必往生”这种说法。

截流大师(净宗第十祖)云:“七日持名,贵在一心不乱,无间无杂,非必以快念多念为胜也。......倘或七日之后,置若罔闻,熟处毕竟不生,生处依然难熟,无明业习,牵合交缠,仅欲邀功七日,而此七日,又未曾到一心不乱田地,正所谓少善根福德因缘,安望往生彼国?”(《起精进七期示众》)

省庵大师(净宗第十一祖)云:“念佛人果得一心不乱,则佛护念不虚。如其未得一心,或有以轻安为禅定,浅解为深悟者,随有所得,生增上慢,此则自取过愆,非如来咎。......设使临终一念颠倒,非唯九品不生,抑亦三涂难免,佛虽大慈,救我不得。奈何!奈何!”(《念佛着魔辩》)

彻悟大师(净宗第十二祖)云:“一心不乱乃净业之归宿,净土之大门。若未入此门,终非稳妥,学者可不勉哉!”又云:“唯此净土门中,唯以信愿之心,专持名号,持至一心不乱,净业即为大成,身后决定往生。”(《彻悟大师遗集》)

印光大师(净宗第十三祖)是非常推崇蕅益大师的,但是针对“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一说,印光大师云:“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印光法师文钞·与陈锡周居士书》)

 

何况净宗历代祖师也都明确开示:临终正念往生(详见《临终正念》一文)(如果平时都是散心念佛,临终怎么做得到正念分明?)例如,省庵大师(净宗第十一祖)云:设使临终一念颠倒,非唯九品不生,抑亦三涂难免,佛虽大慈,救我不得。奈何!奈何!”(《念佛着魔辩》)(译文:倘若临终一念颠倒,非但不能够九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甚至难免堕入恶道三途(地狱、饿鬼、畜生),阿弥陀佛虽然大慈大悲,也救我不得。怎么办啊!怎么办啊!)

〔三涂〕又作三途。即火涂、刀涂、血涂,义同三恶道之地狱、饿鬼、畜生,乃是由于身口意诸恶业所引生之处。一、火涂:即地狱道,那里的众生常为镬汤炉炭所苦,而且火聚甚多,故称火涂。二、刀涂:即饿鬼道,那里的众生常受刀杖驱逼等之苦,故称刀涂。三、血涂:即畜生道,那里的众生强者伏弱,互相吞啖,饮血食肉,故称血涂。

而散心念佛者,做不到临终正念。所以,憨山大师开示道:“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详见《费闲歌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藕益大师在去世前一个多月所写的《大病中启建净社愿文》,记述到他当时在病中的情形:

“今病患缠身,心虽明了,力不自由,痛哭号呼,罔知攸措。幸仗佛慈,残喘未绝,设非急勖净业,何以永脱苦轮?”

译文:今病患缠身,心明白应当提起正念、并保持正念以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力不由己,痛哭号呼,不知所措。幸仗佛慈性命未绝(若是此时命绝,后果不堪设想),若不紧急地勉力精修净业何以永出生死轮回?

所以藕益大师写下这篇《大病中启建净社愿文》“邀同志法侣(十人),及外护菩萨沙弥(五人),和合一心,结社三载(结净社三年)来精进念佛,以保证临终正念往生。(详见《大病中启建净社愿文》

〔心虽明了,力不自由〕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号呼〕哀号哭喊。〔正念〕净宗的正念是不杂妄念的念佛之念(念念相续),禅宗的正念是无念(一念不生)。〔罔知攸措〕不知所措。罔,是“不”的意思;攸,是“所”的意思。〔勖(xù)〕勉力。〔苦轮〕生死之苦果轮转不止,故云

倘若藕益大师仍然主张“信得决,愿得切,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或者主张“只要有信愿,即得往生”(详见《得生与否》),他怎么会在大病垂危之际,由于“心虽明了,力不自由”“痛哭号呼,罔知攸措(不知所措)?并且忏悔自己“观行荒疎”呢?怎么会要赶紧启建净社,精进念佛以求往生呢?而且还说道:“设非急勖净业(若不紧急地勉力精修净业),何以永脱苦轮(何以永出生死轮回)?”

〔观行〕于心观理,如理身行。〔荒疎〕同“荒疏”,因平时缺乏练习而生疏。

 

信愿行三资粮,这是净宗修学的核心。三者密不可分,其间的关系是:以信启愿,以愿导行;以行满愿,以行证信。这十六字,是净宗修学的基本方针。

也就是说,信和愿要落实在行上,方是真信切愿;而行又是证信、满愿的实际行动,同时也是检查信有多真、愿有多切的标尺。念佛人必须具有真信切愿,依照经文,如说修行。

 

问:读到道证法师《弄清楚往生的条件》一文,上面说:“最近有人很紧张、很沉重地告诉末学(道证法师自称),说台湾某大助念团的团长,临终的状况很不好,没有往生西方。另外,又有人很沮丧地说,某某师父,拜佛两百五十万拜,可是临终也不好,可能也是没往生西方。”怎么会这样呢?

答:这是他们二人没有把往生的条件弄清楚,平日没有按照往生的条件来修,所以临终没有做到十念相续即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是随业受生,依旧六道轮回。此二人,一位是台湾某大助念团的团长,一位是拜佛两百五十万拜的出家师,不能说他们不努力,可惜没有用在点子上。要是平日就一直在“十念相续,积习成性”上用功,结局何至于如此呢?这真是十分惨痛的教训!令人扼腕叹息不已。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念佛人当思之,再思之,再再思之!千万不要让悲剧再在自身上重演。

问:那么,往生的条件是什么呢?

答:往生的条件是:临终十念相续。这一往生条件,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阿弥陀佛再来的永明大师以及得道证果之圣人昙鸾大师和道绰大师所开示的,是圣言量详见《怎样能够往生》《往生的条件:临终十念相续》

〔圣言量〕这是圣人所说,正确无误,定可信受。例如,佛菩萨在经论中的言教,是圣言量。又例如,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和永明大师、以及证道的昙鸾大师和道绰大师是圣人,他们的言教是圣言量。

 

问:有一种说法:“虽是散心念佛,只要信愿具足,亦必往生。”这种说法正确吗?

答:佛和祖师都一再教导要一心念佛(详见《善导大师净土教法》中“一心持名”一节),并且一再叮咛要如说修行(详见《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注》)。因此,信愿具足者,必定是如说修行,而一心念佛。散心念佛者,是由于畏难畏苦,于是违背佛和祖师的教导而行,这正是信不真愿不切的具体表现所以,散心念佛者,信愿一定不具足。

“虽是散心念佛,只要信愿具足”是说:散心念佛而又信愿具足。这种情形根本就不存在,是伪命题,就如同不存在临阵畏缩的勇敢战士一样。既然这种情形都不存在,哪里谈得到往生不往生的事呢?所以,“虽是散心念佛,只要信愿具足,亦必往生”根本就是谬论。

〔伪命题〕不真实的命题。〔命题〕表示判断的陈述句。

 

关于一心念佛,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开示道: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译文: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行住坐卧,无论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就叫做正定之业,这是顺从阿弥陀佛之愿的缘故。)

〔一心〕不杂妄念之心。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中开示道:一心者,心心相续,无他想间杂。(详见《昙鸾大师净土教法》)〔念念不舍〕每一个念头都是弥陀名号。〔正定〕正确的禅定。身心清净,而不散乱,叫做“正定”。〔业〕身口意之造作。〔顺彼佛愿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这是顺从阿弥陀佛之愿的缘故。

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他的话就是阿弥陀佛的话。由此可知,众生一心念佛,念念不舍,这是顺从阿弥陀佛之愿。那么,散心念佛则是违背阿弥陀佛之愿!

〔散心念佛〕口称佛名,心想它事。关于散心念佛憨山大师在《费闲歌》中开示道: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费闲歌〕“费”,花费时间和精力;“闲”,没有用、白费功夫。费闲,就是花费了时间和精力而没有实际效果,即通常所说的做无用功。在《费闲歌》中,憨山大师指出修行中常见的白费功夫之误区,以及如何走出误区。(详见《费闲歌注》

现将憨山大师这段开示抄录并注释如下:

【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

念佛容易而信实之心难,心口不一(心不信实:口中在念佛,心中却在想别的事)总是闲(都是白费功夫);口念阿弥陀佛心中却在想别的事,喉咙喊破也枉然。

〔信心〕信实之心,心口不一即伪。所以,下一句就是“心口不一总是闲(都是白费功夫)”。这里的“信”,并不是信愿行之信,而是信实的意思。例如“信风”,就是每年只要到了一定季节便会应期而来的风——信实之风。〔信实〕诚实、不欺骗的意思。〔喉咙喊破也徒然〕因为“口念弥陀心散乱(散心念佛)”不能够成就临终十念相续(这是往生的最起码要求,详见《往生的条件》),所以不得往生,白费功夫。

憨山大师在这里一针见血地指出:“口念弥陀心散乱(散心念佛),喉咙喊破也徒然。”

 

鼓吹“散心念佛亦必往生”的严重性在于:本来按照正确的方法精勤地念佛,便能够往生的念佛人,由于轻信“散心念佛亦必往生”,觉得轻松容易,因而就散心念佛。但由于临终不能保持正念,看不到阿弥陀佛的接引,于是错失了这百千万劫,好不容易遇上的大好机缘!被误导的念佛人其下场固然是失之交臂,痛不可言,但那些鼓吹“散心念佛亦必往生”引之上贼船的人,你们要背什么样的因果,你们想过吗?

〔临终不能保持正念〕散心念佛者,平日就不能够保持正念,临终怎么能够保持正念而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呢?

 

 

参考阅读:

散心念佛答客问

一心念佛,而不是散心念佛

临终十念相续即生

怎样能够往生

往生的条件:临终十念相续

评“散心念佛可以往生”

驳“散心念佛也必得往生”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注

大病中启建净社愿文

得生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