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驳“批判佛教”

湛然

 

问: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日本驹泽大学佛教学部的松本史朗与袴谷宪昭两位教授分别撰文宣称“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本觉思想不是佛教”,严厉抨击这些汉传佛教思想的正当性,认为这些具有“一元论形而上学色彩”的汉传佛教思想是“伪佛教”,唯有不断地拒绝这些“伪佛教”思想,才能回归佛陀本怀。由此肇端,进而发展成“批判佛教”运动,远及国际。

就此,我有几个问题想请教。

答:请讲。

 

问:什么是本觉

答:《华严经·如来出现品》云: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本觉,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不觉若离妄想(通过离念而返本还源,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恢复原来的本觉。”心性(自性)在最初妄想之前,具有如来智慧的状态,即是本觉

若离妄想〕有念皆妄,离妄想即是离念。离念三个层次:粗念灭,细念灭,乃至微细念灭。详见《起信论注》的“觉之四段”一节)〔粗念、细念、微细念〕心念有三类:粗念、细念和微细念。妄念(相对于正念而言)是粗念;正念是细念,例如念佛人之佛号,禅人之话头;微细念是识心之微细生灭迁流,为阿赖耶识之相。

又,《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云:“知诸有情,本来涅槃,悉成就故。”(译文:知一切众生,本来涅槃,全都圆满成就的缘故。)

〔有情〕亦名众生,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涅槃〕汉译为“灭度”。灭,是灭除见思惑、尘沙惑和无明惑;度,是度脱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这是佛的境界。

这段经文开示说:一切众生本来涅槃、本来具足佛智,这就是本觉

又,《圆觉经》云:“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众生本来成佛,这就是本觉

 

问:什么是本觉思想?

答:本觉思想,即本觉说,又名性觉说。它是说:心性本来具有如来智慧(本觉),但因妄想而沦为众生(不觉),修行就是离尽妄想(返本还源),以恢复原来的本觉而成佛。

〔但因妄想而沦为众生〕沦为众生的过程是:“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详见《三细六粗》一文)

正如经云: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本觉,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不觉若离妄想通过离念而返本还源,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恢复原来的本觉成佛)。”(《华严经八十卷)·如来出现品》)

本觉思想(本觉说、性觉说)是佛法的核心思想,透彻、圆满地阐明了:一切众生从何而来,又怎样修行成佛。(由于妄想而沦为众生,离尽妄想而返本还源成佛。)

在佛经中有许多经文开示和宣扬本觉思想(本觉说、性觉说)。例如:

经云:“尔时,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普观法界一切众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本觉,愚痴迷惑,不知不见不觉?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著返本还源,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恢复原来的本觉。’即教彼众生,修习圣道,令离妄想依次息灭粗念、细念、微细念;离妄想已,证得如来无量智慧(恢复原来的本觉,利益安乐一切众生。”(《华严经(八十卷)·卷第五十一·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二》)

〔粗念、细念、微细念〕心念有三类:粗念、细念和微细念。妄念是粗念;正念是细念,例如念佛人之佛号,禅人之话头;微细念是识心之微细生灭迁流,为阿赖耶识之相。

这段经文,证明本觉思想(本觉说、性觉说)是如来教导众生修习之圣道

 

问:什么是如来藏

答:自性(心性)有迷与觉这两种状态。《六祖坛经》云:“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关于自性,详见《心、自性、如来藏》一文)

自性觉,这是自性的本原状态,称为本性;自性迷,称为识性即通常所说的“神识”。

以一期生命来说,人之始,始于神识入胎;人之终,终于神识离体。《方广大庄严经》云:“当有菩萨,降神(降临神识)入胎。”《方广大庄严经》云:“问:何谓为死?答曰:夫言死者,神识去身(神识离开身体),命根已谢。”《过去现在因果经》云:“太子又问:‘何谓为死?’优陀夷言:‘夫谓死者,刀风解形,神识去矣,四体诸根,无所复知。’”

〔命根〕今生寿命的依据。〔已谢〕已经逝去。〔刀风〕人临终时,备受死苦,四大分离。其中风解肢节如刀,名为刀风。〔四体〕指整个身体,身躯。〔诸根〕指眼、耳、鼻、舌、身等五根。

本性又名如来藏。《大般涅槃经》中,世尊开示道:“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如是我义,从本已来,常为无量烦恼所覆,是故众生不能得见。”识性又名识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中,世尊开示道:如来之藏,......为无始虚伪恶习所薰,名为识藏。”(译文:如来藏为无始虚伪恶习所薰,转化为识藏。详见《楞伽经选注》中“迷一心为八识”一节。)世尊又开示道:“是故,汝及余菩萨摩诃萨,于如来藏识藏,当勤修学。”(关于如来藏和识藏,详见《心、自性、如来藏》一文)

《华严经·如来出现品》云: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自性(心性)在最初妄想之前,具有如来智慧的状态,即是如来藏,这是本觉。而妄想、颠倒执著状态的自性,即是识藏,这是不觉

 

问:什么是如来藏思想?

答:如来藏思想其实就是本觉思想,因为本觉即是自性(心性)之如来藏状态,二者是一回事。如来藏思想(本觉思想)即:一切众生原本是佛(心性是如来藏状态,本觉,但由于妄想而沦为众生(心性由如来藏状态转化成识藏状态,不觉。通过修行,离尽妄想而返本还源成佛(心性还原成如来藏状态,本觉

如来藏思想(本觉思想),透彻、圆满地阐明了佛法的核心问题一切众生从何而来,又怎样修行成佛。( 一切众生原本是佛,但由于妄想而沦为众生,通过修行离尽妄想而成佛。)

 

问:有一种说法:“缘起性空是佛法的基本理论,如来藏非缘起,所以如来藏思想非佛法。”是这样吗?

答:“缘起性空”是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众缘和合而生起的,这是缘起;众缘和合而生起的诸法,其性本空,无有真实的自体,这是性空如来藏因无明熏习,转化成识藏;识藏因正智熏习,转化成如来藏。这就是“缘起”。而且,如来藏与识藏,皆是无明梦中事,其性本空,无有真实的自体,这就是“性空”。所以如来藏思想与“缘起性空”一点也不矛盾。

〔无明梦中事〕万事万物都是无明梦中事,是幻象。对此,佛开示道:“如梦中色(如梦中的森罗万象)唯想妄见(心起念即入无明梦而见),寤(梦醒)即非有。无明梦中见男女等种种之色(在无明梦中,看见男女以及种种事物),成于正觉(真正的觉悟,微细念灭)即无所见(因为无明梦醒)。”(《大乘密严经》) 关于无明梦,详见《诸法实相》一文。

 

问:松本史朗在其宣言式的论文《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一文中认为“如来藏思想,是一种实体论,其实质是肯定现象世界背后有一种永恒不变的实体,而这是与原始佛教建立在缘起论基础上的‘无我’或‘空’的思想相矛盾、相对立的,在这个意义上,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是这样吗?

答:如来藏并非永恒不变的实体。如来藏(心体之无念状态)因无明熏习,转化成识藏(心体之有念状态)。识藏因正智熏习,转化成如来藏。这就是变化,哪里是永恒不变?(关于如来藏和识藏,详见《心、自性、如来藏》一文)

如来藏是无明梦中事(详见《诸法实相》,其性本空,哪里是实体?

所以,如来藏根本不是什么“永恒不变的实体”

所谓“无我”是说五蕴身心并不是我。众生都妄执五蕴身心为我,因之造业,因之遭报受苦,而生死轮回不断。所以佛开示如来藏才是真我。

〔五蕴身心〕五蕴身心中的身是指肉体,心是指六尘缘影。〔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此五者是积集而生起的,所以叫做“五蕴”;又能把人的真性盖覆,使人迷惑颠倒,造作诸业,故亦名为“五阴”。其中,色蕴是指物质,叫做“色法”;受、想、行、识四蕴是属于精神,叫做“心法”。这是构成身心的五大要素。其中色蕴是肉身,其余四蕴(受、想、行、识)是心。〔六尘缘影〕六根缘六尘所产生的种种念想,而这些念想都是虚幻不实的,所以称之为六尘缘影——缘六尘之幻影。

佛言: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如是我义,从本已来,常为无量烦恼所覆,是故众生不能得见。”又云:“今日如来所说真我,名曰佛性。”(《大般涅槃经》)

所以,佛所说的“真我”与“无我”并不矛盾,各有其具体的含义。“真我”(如来藏),是相对于众生妄执五蕴身心为我的那个“假我”而言。“无我”是说:执五蕴身心为我是错误的,这不是我。而且,无论“假我”,还是“真我”,都是无明梦中事,都是幻象,并非实体

由上述可知,松本史朗认为:“如来藏思想,是一种实体论,其实质是肯定现象世界背后有一种永恒不变的实体,而这是与原始佛教建立在缘起论基础上的‘无我’或‘空’的思想相矛盾、相对立的。”这是对如来藏思想的错解。也证明松本史朗根本不懂什么是如来藏,更不懂如来藏思想,而是捕风捉影地凭空臆测,对自己臆测中编造出来的“如来藏思想”进行批判、反对。如此研究,如此批判,如此反对,岂不可笑

 

问:“诸法无我”,是什么意思?

答:“诸法无我”是说:一切诸法,无有真实的自体。也就是说,一切诸法有相无体,是幻象。所以,“无我”一词有二义:人无我法无我

人无我是说,众生之五蕴身心并不是自己,而众生妄执为自己。《圆觉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四大〕世间的一切有形物质,都由地、水、火、风等四元素组成,故称之为“大”,所谓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四大在这里指色身。

法无我是说,一切诸法,无有真实的自体,有相无体,是幻象。《佛藏经》云:“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所以,没有任何一法是实体。

〔诸法实相〕诸法的实际情形。(详见《诸法实相》一文

 

问:如来藏是否是“唯一实在之万物根源”

答:万物皆是无明梦中事,是幻象,梦醒即无。此,佛开示道:“如梦中色(如梦中的森罗万象)唯想妄见(心起念即入无明梦而见),寤(梦醒)即非有。无明梦中见男女等种种之色(在无明梦中,看见男女以及种种事物),成于正觉(真正的觉悟,微细念灭)即无所见(因为无明梦醒)。”(《大乘密严经》) 关于无明梦,详见《诸法实相》一文。

如来藏只是万物中的一员,而不是万物之根源。并且,如来藏亦是无明梦中事,是幻象,而非实在。所以,如来藏既不是“唯一实在”,也不是“万物根源”。

 

问:如来藏思想是否是实体论或“基体说”(dhātu- vāda)?

dhātu- vāda〕松本史朗《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说:“如来藏思想即是‘dhatu-vada’。”张文良《日本“批判佛教”的最新进展及其理论意义》说:“正如松本史朗在其宣言式的论文《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一文中所说的那样,他们认为作为中国佛教和日本佛教的重要思想基础的如来藏思想,是一种实体论或‘基体说’(dhātu- vāda)。”又说:“对松本提出的‘基体说’,日本学者大都持否定态度。因为在梵文典籍中并没有‘dhātu- vāda’一词,这一梵文是松本自己造出来的。”

答:如来藏只不过是自性觉的状态,自性不觉的状态是识藏(详见《心、自性、如来藏》)。自性、如来藏和识藏都是无明梦中事,其体性本空,是幻象(详见《诸法实相》)。而且,如来藏只不过是宇宙万物中的一员。所以,如来藏思想根本不是什么“实体论”或“基体说”

如来藏之所以极其重要,是因为众生修行成佛就是将其识藏转化成如来藏。松本史朗说:“如来藏思想即是‘dhatu-vada’。”这证明他连如来藏是怎么回事都没有弄清楚,就在那里批判、反对。

 

问:如来藏与十二因缘是何关系?

答:十二因缘(又名十二有支、或十二缘起、或十二支缘起),是以“三世两重因果”来阐明惑(起惑)、业(造业)、苦(受苦)的生死轮回过程。

〔三世〕过去世(上一世)、现在世(这一世)和未来世(下一世)。〔两重因果〕过去世(上一世)所作的业因,造成现在世(这一世)遭受的果报;现在世(这一世)所作的业因,造成未来世(下一世)遭受的果报。

即:无明(贪嗔痴等烦恼,这是生死的根本)、(造作诸业);(神识投胎)、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六入(胎儿长成具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的人形)、(出生为人与外境接触)、(与外境接触,生起苦乐的感受)、(对境生爱欲)、(追求造作)、(即业果报之意。这里的“有”即是业:有者业也,能招感未来果报,故名为有);(再受未来的五蕴身)、老死(未来之身又渐老而死)。

以上十二条,是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这三世的起惑、造业、受生、老死等之因果报应过程,周而复始,至于无穷,这就是轮回。其中,无明、行,是过去世造(上一世)的业因;识、名色、六入、触、受,是现在世(这一世)遭受的果报;爱、取、有,是现在世造的业因;受直到老死,是未来世(下一世)遭受的果报。

所以,十二因缘是讲生死轮回之因果报应过程。然而如来藏有两种含义:一、专指自性觉的状态,自性迷的状态称为识藏;二、指自性,例如在《圣鬘经》中。

若是如来藏是专指自性觉的状态,则十二因缘与如来藏无关,生死轮回的是识藏;若是如来藏是指自性,则十二因缘即是在讲如来藏在生死轮回中的因果。

 

问:为什么在《圣鬘经》中说生死轮回的是如来藏?

答:诸佛众生皆有之自性,有觉与迷两种状态,自性觉是佛,自性迷是众生。对于这一体二态,在许多经论中,自性觉的状态称为如来藏,而迷的状态则称为识藏。但是在《圣鬘经》中,如来藏是指自性,自性觉的状态称为清净如来藏,而自性迷的状态称为染污如来藏。所以在这部经中,生死轮回的是染污如来藏

若是不明白《圣鬘经》中的如来藏是指自性,而不是专指自性觉的状态,就会产生“如来藏怎么会轮回”的疑问。

经论中为了破除众生对于名相的执著,常常应缘立名,所谓“一法千名,应缘立号”。这一道理,在《真心直说》之“真心异名”一章中有详细的阐释(详见《真心直说精解》)。但是,这对于从小就受到科学教育的现代人来说,实在难于接受、难于适应,甚至有人就此加以指责和诘难,认为这是错误的,不科学,逻辑混乱,不符合科学立名。其实,这只是各自领域的不同,因而出现方法论上的差异。例如,如果用科学的逻辑思维去“破解”禅宗公案,直到驴年马月也不会有结果。

〔科学立名〕科学立名的规则是:如果一个描述对象之术语名称已经被公认,而且有明确的内涵,则自己写作时,对于这个描述对象就应当采用这个术语,并严格遵循其内涵。要是采用别的名称,或者改变术语的内涵,就必须在书或文章中明确地加以定义,并且保持始终如一。要是有例外,就必须注明。

所以,我们在研读经论时,如果遇到一体多名、一名多义、甚至还有交叉的情况,应当知道这不是古人逻辑混乱,他们自有用意。而自己则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这个或那个名称,在这里究竟指的是什么,做到“若达真心,诸名尽晓”(详见《真心直说精解》),以避免错解。

〔若达真心,诸名尽晓;昧此真心,诸名皆滞〕若是通达真心所指,则对于真心的其它种种叫法都会明白这是在讲什么;若是迷昧此真心所指,则对于真心的其它种种叫法都会感到碍难,不知道是否是在讲别的什么。

 

问:应当如何来看待反对本觉思想、反对如来藏思想?

答:佛法的核心是讲:一切众生从何而来,又怎样修行成佛。即:

原初佛(心性是如来藏状态,本觉)由于妄想而沦为众生(心性转化成识藏状态,不觉)。通过修行,离尽妄想而返本还源成佛(心性还原成如来藏状态,本觉)

这就是本觉思想(如来藏思想)它透彻、圆满地阐明了佛法的核心问题:一切众生从何而来,又怎样修行成佛。(由于妄想而沦为众生,离尽妄想而返本还源成佛。)

正如经云: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本觉,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不觉若离妄想通过离念而返本还源,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恢复原来的本觉成佛)。”(《华严经八十卷)·如来出现品》)

而且,这是如来教导众生修习的圣道“尔时,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普观法界一切众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本觉,愚痴迷惑,不知不见不觉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著返本还源,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恢复原来的本觉。’即教彼众生修习圣道令离妄想返本还源;离妄想已,证得如来无量智慧(恢复原来的本觉,利益安乐一切众生。”(《华严经(八十卷)·卷第五十一·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二》)

所以,本觉思想(如来藏思想)是佛法的核心思想,也是如来教导众生修习的圣道。因此,那些反对本觉思想、反对如来藏思想之谬论,是地地道道反佛法的邪说

 

 

参考阅读:

评吕澄

驳吕澄等人之谬论

性寂说与性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