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十念相续积习成性

湛然

 

智者勤摄心,临终意不散。不习心专至,临终必散乱。

 

一、十念相续

二、积习成性

三、预先克念

四、修学目标

 

临终正念是往生的充分必要条件。通常,临终正念是通过临终十念相续来实现,因为这比成就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或者其他修法来做到临终正念容易。而要确保做到临终十念相续,只须将十念相续积习成性,这比达到一心不乱要容易得多。因此,证道之圣人昙鸾大师和道绰大师大力倡导:十念相续,积习成性详见《昙鸾大师净土教法》《道绰大师净土教法》这是圣言量,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金钥匙能够成就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关于怎样做到十念相续积习成性,详见《临终十念,相续即生》一文

〔临终正念〕临命终时唯有佛念,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感佛来迎。〔感应道交〕众生之感与阿弥陀佛之应,相互交通。〔临终正念是往生的充分必要条件〕只要做到临终正念,就一定往生(充分条件);而且,要往生就必须做到临终正念(必要条件)。〔相续〕念佛之念相继,不被妄念间断。〔积习成性〕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令十念相续成为本能。〔圣言量〕这是圣人所说,正确无误,定可信受。例如,佛菩萨在经论中的言教,是圣言量。又例如,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和永明大师、以及证道的昙鸾大师和道绰大师是圣人,他们的言教是圣言量。

 

十念相续积习成性是力行,与真信切愿密不可分,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真信切愿是十念相续积习成性的动力和护甲;十念相续积习成性(力行)是真信切愿的落实(证信满愿),是真信切愿的具体体现,是对于真信切愿的考验和锤炼。

蕅益大师开示道“信愿持名,一经(《阿弥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故慧行(信愿)前导,行行(持名)正修。”(《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所以,真信切愿为前导,十念相续积习成性 为正修

 

问:网上广泛流传:只要有真信切愿,决定往生是这样吗?

答:这是畏难畏苦的懦夫和懒汉们,毫无根据编造的谎言。平日不修正念,信愿落不到实处,这是口头上说得闹热的虚信浮愿。证道之圣人道绰大师开示道:“智者勤摄心,临终意不散。不习心专至,临终必散乱。”(《安乐集》)那些不修正念空喊“真信切愿”的人,临终水火相逼,必然妄念纷飞,那时候的信愿到哪里去了?没有临终正念,怎么能够往生?这些谎言,用“净宗三印”来印证,即可戳穿(详见《净宗三印》一文 )。

彻悟大师(净宗第十二祖)开示道“信果矣,愿自能切。愿果矣,行自能。真切信愿,加以勇猛力行,决定得生净土。”(《彻悟大师遗集》)这是信愿行的精髓。

没有勇猛力行的信愿能够是真信切愿吗?不敢冲锋陷阵的人,能够是勇士吗?

真信切愿,意味着:朝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目标奋勇前进(精进念佛),努力坚持

一、十念相续

昙鸾大师在《略论安乐净土义》开示道:

【问曰:下辈生中,云:‘十念相续,便得往生。’云何名为十念相续?】

问:关于下辈往生,经上说:‘(临终)十念相续,便得往生。’。什么是十念相续呢?

〔十念相续,便得往生〕临终十念相续,便得往生。

古人行文,崇尚简洁,而且喜好四字一顿,令文句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十念往生”之十念是临终十念,这在当时已是共识(而且也是千百年来佛教界之共识,只不过最近十几年来,被本愿法门的颠倒说法搞乱了),所以将“临终十念相续”略写成“十念相续”(而且联系后文来看,也明明白白的是在讲临终十念相续)。这种略写之修辞法,在古文中随处可见。除非是故意曲解,否则绝不至于将“十念相续,便得往生”解释成:平时有过十念相续,便得往生。

【答曰:譬如有人,空旷回处,值遇怨贼,拔刃奋勇,直来欲杀。其人劲走,视渡一河,若得渡河,首领可全。尔时但念渡河方便:‘我至河岸,为著衣渡?为脱衣渡?若著衣纳(通“衲”),恐不得过;若脱衣纳,恐无得暇。’但有此念,更无他缘 。一念何当渡河,即是(此)一念。如是不杂心,名为十念相续。

答:譬如有人,在旷野中,遇到恶贼,拔刀冲过来,要将他杀死。此人拼命逃跑,看见一条大河,若是渡得此河,便可保全性命。那时他想的只是怎样渡河才好:‘我到了岸边,是穿着衣服泅渡?还是脱掉衣服泅渡?若是穿着衣服呢,恐怕游不过去;若是脱掉衣服呢,又怕没有时间。’他在这个时候,只有怎么样渡河的念头,更没有其它念头 。只有‘怎样渡河’,这单单的一念。如此不夹杂其它心念,名为十念相续。

【行者亦尔,念阿弥陀佛,如彼念渡,迳(同‘径’,经过)于十念:若念佛名字,若念佛相好,若念佛光明,若念佛神力,若念佛功德,若念佛智慧,若念佛本愿。无他心间杂,心心相次,乃至十念,名为十念相续。

修行人也是这样,一心念阿弥陀佛,如同那人一心专念怎样渡河,经过十念:或念佛名字,或念佛相好,或念佛光明,或念佛神力,或念佛功德,或念佛智慧,或念佛本愿。无其他心念间杂,心心相继,到达十念,名为十念相续。

〔相次〕相继。

二、积习成性

昙鸾大师在《略论安乐净土义》开示道:

【一往言:十念相续。似若不难。然凡夫心犹野马,识剧猿猴,驰骋六尘,不暂停息。宜至信心,预自克念,使积习成性,善根坚固也。 】

一向都说:临终十念相续,便得往生。这看起来似乎不难。然而一切凡夫,心如野马,识过猿猴,驰骋于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何曾停息过?应当以至诚的信心,预先自己克除妄念,使十念相续积习成性,临终时善根才能够坚固。

〔识剧猿猴〕识比胡跳乱蹦的猿猴还要折腾得厉害。〔积习成性〕通过反复练习,使之成为本能。

【如佛告频婆娑罗王:‘人积善行,死无恶念,如树西倾,必倒随曲。’若便刀风一至,百苦凑身,若习前不在怀,念何可辨?】

如佛告频婆娑罗王:‘人们平常不断地累积善行,则临终时没有恶念,犹如树木倾倒时,必定会朝已经偏斜的方向倒去。’若是死亡之刀风一到,百苦逼煎,如果事先都没有做到十念相续积习成性,临终时光靠想要做到‘十念相续’,哪里就能够做得到呢?

〔刀风〕人临终时,备受死苦,四大分离。其中风解肢节如刀,名为“刀风”。《正法念经》云:“见命终时,刀风皆动,皮肉筋骨,脂髓精血,一切解截。”《五王经》云:“欲死时,刀风解形,无处不痛。”

【又宜同志五三共结言要,垂命终时,迭相开晓,为称阿弥陀佛名号,愿生安乐,声声相次,使成十念也。譬如蜡印印泥,印坏文成;此命断时,即是生安乐时。一入正定聚,更何所忧也!】

所以,大家最好邀约几个志同道合者,事先约定好:临命终时,相继开晓,为临终者称念阿弥陀佛名号,鼓励他坚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志愿,声声相继,以成就临终十念相续。譬如以蜡印印泥,印虽坏而文已成;故断气之时,便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时。一旦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马上就进入了正定聚,那时,又还有什么好忧虑的呢?

〔相次〕相继。〔蜡印印泥,印坏文成〕用蜡印印合胶泥做的泥模,加热烘干泥模时腊印融化,而印在泥模上的印文形成。泥模是用来铸造金属器皿的模子。这里“印坏文成”是譬喻我们用色身来修行,做到了临终十念相续,呼吸停止时,色身虽死(印坏),而往生大事便同时成就(文成)——“此命断时,即是生安乐国时”。(详见《印坏文成》〔正定聚〕三聚之一。〔三聚〕三聚就是三类众生。这三聚是:正定聚、邪定聚和不定聚。正定聚是指一定可以证悟的一类众生;邪定聚是指毕竟不能证悟的一类众生;不定聚是指介于正邪之间,可能证悟也可能不证悟的一类众生。

三、预先克念

道绰大师在《安乐集》开示道:

(成就了十念相续积习成性之人)此命断时,即是生安乐国时。一入正定聚,更何所忧?各宜量此大利各位一定要思量到这巨大的利益),何不预克念也?

(成就了十念相续积习成性之人)在此断气之时,即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时。一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马上就进入正定聚,那时,又还有什么好忧虑的呢?各位一定要思量到这巨大的利益,为什么不预先克除妄念,使十念相续积习成性呢?

〔何不预克念也〕为什么不预先克除妄念,使十念相续积习成性呢?这就是永明大师所说的“预办津梁”。 阿弥陀佛再来的永明大师开示道:“如今是因,临终是果,应须因实,果则不虚。如要临终十念成就预办津梁,合集功德,回向此时,念念不亏,即无虑矣。”(《万善同归集》) 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开示道:“死生事大,须是自家着力始得若一念差错(若是临终一念不是正念而是妄念)历劫受苦,谁人相代?思之思之!”(《临终往生正念文》)昙鸾大师开示道:“预自克念,使(十念相续)积习成性”(《略论安乐净土义》)〔临终十念成就〕成就临终十念相续。〔预办津梁〕“津梁”:渡口和桥梁。“预办津梁”就是预先做好准备。

道绰大师又开示道:

【智者勤摄心,临终意不散。不习心专至,临终必散乱。

智者由于平时精进勤奋地摄心,临终心念就不会散乱(于是成就临终正念而往生)。而平时不修习心念专一的人,临终心念必定散乱(于是不能够成就临终正念而六道轮回)。

这是肺腑之言,亦是至理之言。纵观古今,念佛人有多少血泪教训!

四、修学目标

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

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

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花开见佛,

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渡众生,满菩提愿。

 

 

参考阅读:

净宗三印

昙鸾大师净土教法

道绰大师净土教法

临终十念,相续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