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临终十念,相续即生

 

 

十念相续,积习成性;

断恶行善,随缘消业。

 

要以真信切愿焕发出来的无比热情、干劲和毅力,切实做到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厉心克己,昼夜莫废。

 

湛然

 

一、十念相续

二、积习成性

三、断恶行善

四、随缘消业

五、答客之问

附 录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问:在《往生的条件》中,阐明了临终十念相续,即生西方极乐世界(详见《往生的条件》)。那么,应该怎样来修持,以成就临终十念相续呢?

答:要成就临终十念相续,就要把十念相续积习成性(详见《十念相续积习成性》),而做到临危不乱;同时要断恶行善、修福消业,以避免尘境的蛊惑和冤孽的牵缠,并且防止临终业障现前。所以,成就临终十念相续的要诀是:

十念相续,积习成性;

断恶行善,随缘消业。

 

其中:“十念相续,积习成性”是正行,“断恶行善,随缘消业”是助行。如是行者,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凡所作为,皆悉顺遂。

〔积习成性〕通过反复练习,使十念相续成为本能。

 

现将此要诀之四句,分别解说如下:

一、十念相续

一心不乱(系念不乱)有四个层次:十句不乱,百句不乱,千句不乱,随时不乱。按照《净宗参究念佛》来修持,要达到十念相续(十句不乱),这是相当容易的——对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人而言。

 

 

所谓十念相续,就是在称念十句佛号的过程中,念佛之念,念念相续,不杂妄念。怎样能够没有妄念呢?妙法是:觉知!觉知是息灭妄念的利器:觉知时,即无妄念;若妄念生起,就说明此刻失掉了觉知,应当立即提起。

因此,《净宗参究念佛》分为前行和念佛两大部分。在前行中,通过修炼“觉知 呼吸”来培养专注、连贯、持久的觉知力。在扎下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即可全力以赴地念佛,以达到持名一心不乱(系念不乱)。

觉知〕即参究念佛中的觑究。

 

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物欲横流、人心躁动,心思散乱。对于许多人而言,一般的蓦直念佛方法摄不住心,念佛时妄念依旧不断。随着时间的推移,妄念不见减少,反而养成口中念佛心打妄想、边念边妄想的习惯。

参究念佛,这是憨山大师和莲池大师特地开辟的路子:如果蓦直念抵不住妄念,就采用参究念来摄心,抵住妄念(详见《净宗参究念佛》)。采用参究念,对于真修之士而言,要达到一心不乱绝非高不可攀,而是人人可以成就,这是真实语。而要做到十念相续(不夹杂妄念地念十句佛号)、百念相续(亦名百句不乱),根本不在话下。要是将十念相续,积习成性,做到临终十念相续,便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要做到十念相续,有许许多多的好方法,全靠自己去摸索和互相交流。例如,一位学员就摸索出与掐念珠类似的 掐穴念佛法(掐四缝穴)。

〔四缝穴(见下图)〕具有健脾行气消食、活血消瘀止痛、调节阴阳平衡、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等功效。

 

 

当你有了参究念佛的基础,便可以使用掐穴念佛法:念佛时,两只手各用大拇指指尖,依次掐同一 只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四缝穴,然后逆序依次掐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的四缝穴,这样一个循环算是一遍。每掐一指时,掐下去就念六声阿弥陀佛;念完六声佛号后,再提起大拇指去掐下一指的穴位。这样,一遍就念了 四十八声佛。要求是:在这四十八声佛号中,觑究源源不断,不夹杂妄念。念佛时,默念、金刚持(唇动不出声)、出声念都可以。其中,金刚持的优点是不伤气伤血,不容易累,也不容易昏沉。

〔掐下去就念六声阿弥陀佛〕这样来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就是,每两句连着念。这种念法简称为:2,2,2;或六念法。在念六句佛号的过程中,都一直掐着穴位,这样一来,每指掐一次。当然,也可以这样来念:每念两句就掐一下穴位,这样一来,每指掐三次。

在不掐四缝穴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个节奏“2,2,2”来念,要点也是:觑究源源不断,不夹杂妄念。

掐穴念佛法的优点是:摄心,减压,安定情绪,而且简单有效,不分场合(开会、聚谈、睡眠等等,都可以做),有益健康,不枯燥。

这样念两遍,就是百句佛号(准确数是九十六句),一定要做到百句不乱。功夫深了,在念佛的同时你能够清楚地知道(觉照到):没有杂念。

要尽可能多地做,见缝插针地做,勤奋坚持(这是真信切愿的具体体现),练就念念相续积习成性,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例如,临睡前就这样不断地念佛,直至入睡。若是中间醒来,也是这样不断地念佛,直至再次入睡。

这一方法对于身心的好处甚多,你可以慢慢体会。而且,一旦练就,在各种情形下,不须掐穴都能够脱口而出地念两个六声佛号(共十二声)不夹杂妄念,这就是十念相续积习成性的境界。这样,你就具备了以心转业的能力。业转命转,殃去福来(详见《净宗参究念佛》中“伏惑”一章)。所以,这是性命双修的好方法。

〔性命双修〕修性,是要了生死出轮回(自性解脱);修命,是要身心健康、快乐、长寿。

 

问:上面所说的掐穴念佛法,要求:觑究源源不断,不夹杂妄念。我实在做不到,怎么办?

答:觑究源源不断,这是参究念的精髓。只要觑究专注、连贯、持久,就一定没有妄念。所以,应当按照《净宗参究念佛》打好基础,再来掐穴念佛。当然,你也可以在掐穴念佛中,通过觉知感受的办法来提升觉知力:在念佛的同时,清楚觉知到掐穴所引起的感受。熟练以后,只要有清楚的觉知,就不会有妄念。当觉知力强大了,就能够做到:觑究源源不断,不夹杂妄念。这时,不掐穴位来念佛,也能够做到:觑究源源不断,不夹杂妄念。

、积习成性

由于十念相续积习成性与一心不乱都能够做到临终正念往生,而十念相续积习成性比达到一心不乱要容易得多,所以证道的圣人昙鸾大师和道绰大师都大力倡导十念相续积习成性这是圣言量,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金钥匙能够成就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详见《十念相续积习成性》

〔圣言量〕这是圣人所说,正确无误,定可信受。例如,佛菩萨在经论中的言教,是圣言量。又例如,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和永明大师、以及证道的昙鸾大师和道绰大师是圣人,他们的言教是圣言量。

 

所谓“积习成性”,就是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令十念相续成为本能。为此,要见缝插针地念,见缝插针地练,做到持久而不懈怠。要尽可能多地练,要练得炉火纯青,做到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十句佛号一溜而出,不杂妄念。记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你一定能够做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其实,修炼之道无它,一“熟”字而已。大将军百步穿杨,卖油翁滴油入钱,都是一个“熟”。“熟”字诀的要点,具体说来有三条:一、正确的方法和步骤;二、大量的重复训练(熟能生巧,巧能成妙,妙能入化);三、不断地琢磨、总结、改进。循此而行,没有不成功的。

〔卖油翁滴油入钱〕北宋有个射箭能手叫陈尧咨。一天,他在箭场练箭,十中八九,旁观者拍手称绝,陈尧咨自己也很得意。但观众中有个卖油的老头只略微点头,不以为然:也没有什么了不起。陈尧咨很不高兴,问:“你会射箭吗?你看我射得怎样?”老头很干脆地回答:“我不会射箭。你射得可以,但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手法熟练而已。”陈尧咨追问老头:“你有啥本领?”老头把一个铜钱盖在一个盛油的葫芦口,取勺油高高地倒向钱眼,全勺油倒光,未见铜钱眼沾有一滴油。老头对陈尧咨说:“我也没什么奥妙,只不过手法熟练而已。”(出自欧阳修《卖油翁》,是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修学的关键是:将生处转熟,熟处自然转生。所谓生处,就是心安住在佛号上;而熟处,就是心攀缘五欲六尘,这是无始劫来养成的习气,也是生死轮回的根。所以,念佛人必须:觑究不断,念念相续,若百声、若千声、若万声,一心念佛,精勤不懈。

 

善导大师开示道:“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厉心克己,昼夜莫废。”这是临终正念往生的心要,也是真信切愿的具体体现。

善导大师云(详见《善导大师净土教法》一文)

 

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愿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卧,必须厉心克己昼夜莫废,前念命终,后念即生。

永享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

 

“相续即生”是说,临终念佛之念相续(不被妄念间断),即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便蒙佛接引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厉心克己,昼夜莫废”是说,为了做到临终念佛之念相续(这是临终正念),就必须终其一生勤奋坚持地修持(这是真信切愿的具体体现),将念念相续积习成性。十人这样做,十人往生;百人这样做,百人往生。

〔感应道交〕众生之感与阿弥陀佛之应,相互交通。〔念念相续〕佛号彼此之间不被妄念间断,但可以有时间间隔。〔积习成性〕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令念佛之念相续成为本能。〔十即十生,百即百生〕十人这样做,十人往生;百人这样做,百人往生。这是“万修万人去”之真义。〔厉心克己〕厉心,激励其心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克己,约束自己不要去做不应该做的事情。“厉心克己”四个字,是克服困难、扫除障碍的强大武器。〔昼夜莫废〕详见《昼夜莫废》一文。

 

印光大师云:“无论在家在庵(住寺),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不要被妄念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不令间断〕不要被妄念间断。所以下文即说:“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这里所说的“不令间断”,即是善导大师所说的:“念念相续。”

 

关于“十念相续,积习成性”的重要性,道绰大师精辟地开示道:“智者勤摄心,临终意不散。不习心专至,临终必散乱。心若散乱时,如调马用硙wèi石磨),若其斗战时,回旋不直行。”(译文:智者由于平时精进勤奋地摄心,临终心念就不会散乱。而平时不修习心念专一的人,临终心念必定散乱。那时心念如果散乱的话,你想要它专一你也办不到,这就像平时用拉磨来训练马,战斗之时马只会绕圈子而不会向前直行。)(详见《道绰大师净修开示》一文)

 

“十念相续,积习成性”的过程,即是在精修净业。精修净业之妙果,彻悟大师开示道:于念佛时,须当万缘放下,一念(念佛之念)单提。如救头然,如丧父母,如鸡抱卵,如龙养珠;不期小效,不求速成,但只一心常这么念;这就是无上深妙禅。如此则未来的根身世界,密随其心,都在念念转变。这不是凡心肉眼,所能知见的。待到报终命尽,阿弥陀佛及诸圣众,忽现在前,或现异香天乐,诸灵瑞相,世人才说是净业成就。然而净业之成,哪里是在此时此刻呢?(原文详见《念佛论》中“念念转变”一节)

〔根身〕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组合而成之身。〔诸灵瑞相〕彻悟大师本人,早在往生的十个月前,便予知时至,往生瑞象纷然。

 

在积习成性的过程中,要见缝插针!见缝插针的效果特好,其妙处要在自己的实践中多多体悟,悟得愈深,用得愈巧。

建议经常细读《念佛论》,深深体悟念佛之妙,得大受用。 彻悟大师云:“一句阿弥陀佛,是阿伽陀药(万应灵药),无病不疗。是如意珠王,无愿不满。是生死苦海之慈航,无苦不度。是无明长夜之慧灯,无暗不破。”《念佛论》

 

问:怎样“琢磨、总结、改进”?

答:首先要有及时正确的反馈:自己在这一次训练中做得怎么样?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哪些没有达到;厉心克己功夫做得怎么样。然后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次的训练计划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保持发扬好的,纠正改进不好的。在下一次训练中,按此计划和目标实施。

〔厉心克己〕厉心,激励其心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克己,约束自己不要去做不应该做的事情。“厉心克己”四个字,是克服困难、扫除障碍的强大武器。

训练是艰苦的,甚至是枯燥的,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但是你可以在修炼和体悟中培养兴趣。兴趣一旦培养起来了,你就会乐在其中,享受整个训练过程。这时,功夫得力,兴味盎然,欲罢不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断恶行善

要保证临终十念相续,除了要将十念相续积习成性,同时还要断恶行善、修福消业,以避免尘境的蛊惑、冤孽的牵缠,并且防止临终业障现前。所以,断恶行善和随缘消业非常重要。而且,断恶行善和随缘消业不但集福消灾,也使得十念相续积习成性易于成就。本师释迦牟尼佛金口宣说,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赞叹、所摄受之《佛说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译文:不可以缺少善根福德这一因缘,得生极乐世界。详见《佛说阿弥陀经注》

〔善根〕即身、口、意三业之善,因其能生妙果,故称作善根。〔身(行为)、口、意三业之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是身善;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这是口善;不贪、不嗔、不痴,这是意善。〔福德〕修善行所感得的福分。〔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唐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云:“非少善根诸有情类,当得往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有情〕又名众生,即一切有情识的动物。

在《观无量寿佛经》中,佛言:“欲生彼国(西方极乐世界)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因此,念佛人必须遵修净业三福,以具备多善根福德之因缘。

〔十善〕十种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搬弄是非)、不恶口(不讥刺恶声)、不绮语(不说无义语)、不贪、不瞋、不痴(不违背道理)。详见《十善业道经注》。〔三归〕即三归依(三皈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这是归依三宝,诸佛是佛宝,正法是法宝,贤圣僧是僧宝。〔发菩提心〕发上求佛道(成佛)下化众生的大心。

佛法戒定慧三学,戒是定的基础,念佛人务必严持五戒十善以增进善根福德,打好基础。若是缺少善根福德,便常为尘境蛊惑,冤孽牵缠,“十念相续,积习成性”难以修成。因此,佛在《佛说阿弥陀经》中特别指出:“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在《佛说无量寿经》中,佛言:“宜自决断,端身正行益作诸善。修己洁体,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里相应。人能自度,转相拯济,精明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生是不杀害有生命的动物;不偷盗是不盗取别人的财物;不邪淫是不作夫妻以外的淫事;不妄语是不说欺诳骗人的话;不饮酒是不吸食含有麻醉心性的酒类或毒品。

所以,在精进念佛(正行)的同时,还必须断恶行善(助行),以清除前进道路上的障难。印光大师云:“一心念佛,兼修世善以为助行,依永明莲池之法行之,则无往不利矣。自己改恶修善,一心念佛。凡一切亲故并有缘之人,亦当以此教之。”(《复永嘉某居士书六》)又云:“而修持方法,唯持名念佛最为第一,是故当专主于信愿持名。再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为助行,则其益大矣。”(《复方圣照居士书六》)

〔行善〕去做一些慈善的事,固然是行善,但最最重要的行善,还是行自己身、口、意三业之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所以,行善最主要的是行自己身、口、意三业之善。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就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护持戒品,纤毫不犯。”(详见《净土圣贤录》)

“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的课程表中,第一阶段就是断恶行善。通过这一阶段课程的修学,明白了断恶行善的道理、方法以及实施步骤,就会使断恶行善做得更系统、更深入、更扎实。

与此同时,还应加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以除苦予乐,而无怨无恼、无恚无恨。

〔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给与一切众生乐,名“慈无量心”;拔除一切众生苦,名“悲无量心”;见人行善或离苦得乐,深生欢喜,名“喜无量心”;如上三心,舍之而不执著,怨亲平等,不起爱憎,名“舍无量心”。因此四心普缘无量众生,引生无量之福,故名“无量心”。

问:我也深知断恶行善是净宗修学的基础,但是感到难于下手。怎么办?

答:关于断恶行善如何下手的问题,特向你推荐一篇短文:《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白话及原文)》(其注释详见《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注释》),希望你反复阅读,揣摩、体会、实施。其中,实施这个环节特别重要,只有通过不断地实施,才能够领悟到文中真意;而且,反复阅读和揣摩、体会,也都是为了实施。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最好是按照“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课程表中,第一阶段“断恶行善”的四门课程,系统修学。同样的,在这一修学过程中仍以实施为中心。

问:道绰大师在《安乐集》中开示道:“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既然“纵令一生造恶”,只要“临命终时,十念相续”就一定往生,何须断恶行善呢?

答:“纵令一生造恶,只要临命终时,十念相续,就一定往生”,这表明临终正念(十念相续)至关重要,也就是说:临终十念相续是往生的唯一要求,只要临终十念相续,就能够感得阿弥陀佛前来接引。

但是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在平日做到十念相续积习成性,而断恶行善是非常重要的助缘。所以善导大师开示道:“愿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卧,必须厉心克己,昼夜莫废。前念命终,后念即生。永受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开示中的“厉心克己”,就是策励自己、约束自己。一个放纵自己行恶的人,是做不到“厉心克己”的,而且与不含杂念的一心念佛不相应。

对此,慈云忏主开示道:“如此系心于佛,任运常自遮挡一切恶念。设欲作恶,忆佛之故,恶不能成。”《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所以 ,一个不厉心克己的人,很难做到十念相续积习成性,因此临终十念相续没有保证。反之,如果真是做到了十念相续积习成性,就不至于继续造恶,因为“设欲作恶,忆佛之故,恶不能成”

虽然也有极为罕见的例外,一生造恶而做到了“临命终时,十念相续”。这种情形,是那些前生已经具备相当功力的修行人,由于没有断尽见思惑,而轮回至今生。今生又误入歧途,而造恶一生。临终时,在善友的开示下幡然醒悟,至心忏悔,并且做到了十念相续而往生。试想,如果不是基于前生的菩提心和深厚的功力,在临终众苦交煎之时,怎么能够顿生信愿,骤然做到十念相续?

所以自己决不可效仿,因为这种情形万个往生人中难有一个,这一道理自古以来祖师大德都有许许多多的开示和论述。

例如,蕅益大师“经云十恶五逆得往生者,必过去曾种菩提种子。若无菩提种子,何能遇善友?纵遇善友劝发,亦何能顿生信愿、称念洪名耶?”(《灵峰宗论·歙浦天马院普说》)

藕益大师又云:夫临终十念,必深植善根。今逆顺境缘,便不复有正念(不杂妄念的念佛之念),何况临终?且临终苦现,止藉善友提撕;今青天白日,尚不能於明师友真实格言信受奉行!”(《灵峰宗论·修净土忏并放生社序》)

译文:要做到临终相续的十念,必须深植善根。现今若是逆、顺境缘一来,便不再有正念(不杂妄念的念佛之念),更何况临终时能够保持正念?况且,现今青天白日,明明朗朗,尚且不能够对明师善友真实的劝诫教导信受奉行,而妄图在临终苦现时,仅只借助于善友提醒教导就能够做到信受奉行吗?

四、随缘消业

在念佛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生起妄念。这是由于第七识(末那识)在阿赖耶识中缘取业种子,供第六识(意识)去念想(通常称之为业种子现前)。一般人是随着这一妄念,念上生念,相续成想。在“念上生念,相续成想”的过程中,末那识又源源不断地将这些念想之业(染业)储入阿赖耶识,令业种子更加强大,甚至产生新的业种子。这就是祖师常说的:以无明水浇灌业种子。

〔业种子〕众生所造之业存储在阿赖耶识中,因其能生现行而开花结果,故名种子。业种子又称业习气,亦简称为种子、习气,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着潜在的影响乃至操控。

念佛人绝不可放任,让上述情形出现。业种子现前,这是业来缚心,以佛号取代妄念,这是以心转业。所以,每当妄念生起,就要以佛号转掉:相续十念、相续十念地念下去。这样,末那识又源源不断地将佛号取代妄念之业(净业)储入阿赖耶识,削弱业种子,甚至拔除业种子。

当妄念不由自主地生起,立即以相续十念转掉,这就是随缘消业。关键是要转得快,转得彻。这是在实战中修炼十念相续和积习成性。而且,这样做会使生活更加平顺安乐,也为临终十念相续铺平了道路,防止临终业障现前。

妄念生起,便是转业、消业的缘,要立即抓住这个机会来转业、消业。转一次业,业种子便削弱一些。不断地转,便不断地削弱,乃至拔除。 其要点是:念起即觉,觉之即无。此乃修行妙门。

祖师云:“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因此,每当业种子起现行,就要乘此机缘削弱它,乃至拔除它;反之,如果随顺习气,即造新殃,业种子便更加强大了,以后发作起来,更难控制。

妄念生起,这是业来缚心;以佛号取代妄念,这是心在转业。随时随地以相续十念取代妄念,十念不行,再来十念,如此继续下去,不断地以心转业,日久功深,妙不可言。《菜根谭》云:“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

记住:随着现行之心念流,净除妄想和贪瞋痴的习气。念念不放过,念念透得过。功夫深了,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其乐莫可言喻也。

有关消业除习之道,详见《心、自性、如来藏》一文中“识心的运作过程”一节,以及《以心转业》一文。

五、答客之问

问:临终十念相续,与《佛说阿弥陀经》中所说的一心不乱,有何异同?有何关系?

答:临终十念相续,是讲临终时;而《佛说阿弥陀经》中所说一心不乱,是指平时(详见《一心不乱》一文)。此二者的关系是:平时一心不乱,是临终十念相续最可靠的保证,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对此,道绰大师有一形象的譬喻:战马必须在平时就要进行实战训练。若是平时只用牠来拉磨,那么作战时牠也只会转圈子,而不能够冲锋陷阵。(道绰大师原文:“智者勤摄心,临终意不散。不习心专至,临终必散乱。心若散乱时,如调马用硙(wèi,石磨),若其斗战时,回旋不直行。”详见《道绰大师净修开示》

 

问:“万修万人去”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出自永明大师的《四料简》。在此文中,比较了参禅与念佛的难易。这说明通过参禅来了生死的人,须要有宿世打下的基础,才能够成就;而通过念佛来了生死的人,不需要宿世打下的基础。任何人只要方法正确,精进努力,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成就临终十念相续,因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生了生死),这就是万修万人去。请特别注意“万修万人去”中的“修”字,非真修者,则不在“万人去”之数。

 

问:我能够成就临终十念相续吗?

答:你的问题,可以转换为:我能够做到“十念相续,积习成性;断恶行善,随缘消业”吗?因为,你要是平日就做到了“十念相续,积习成性;断恶行善,随缘消业”,临终就一定能够成就十念相续。

为此,首先你要立下决心和誓愿,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作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想一想病苦,想一想死苦,再想一想要是今世不能够往生而未来历劫所受之苦,还有什么理由不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作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呢?佛言:“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佛说无量寿经》)

然后,勇猛精进,见缝插针地念;勇猛精进,见缝插针地练。这样,你一定能够做到“十念相续,积习成性;断恶行善,随缘消业”。诗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你会发现,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许多理由要把你拖离念佛、拖向行恶(此时不行恶即是在行善,不行十恶即是在行十善),这正是业障现前,不让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正是对你的信和愿的考验,这正是能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紧要关头。何去何从,是恶还是善,是念还是不念,就看你的信和愿!语云:“两军相逢勇者胜。”念佛人,当是顶天立地披荆斩棘的大勇士!

〔十善〕十种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身三),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口四),不贪、不嗔、不痴(意三)。

当然,有些事情必须专心一意地做,但这种情形,一天当中能有多少时间呢?而且,当事情必须专心一意地做时,你要是真的专心一意地做,这正是修炼心念专一的大好机会!也正是成就“十念相续,积习成性”的增上缘。

你要是按照上面所说来做,你一定能够成就临终十念相续,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善导大师云:“前念命终,后念即生,永受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净业专杂二修说》)

 

问:“十念相续,积习成性;断恶行善,随缘消业”之要诀中,何为重点?

答:十念相续是重点。随时随地十念相续地念,即是在积习成性;处于十念相续的状态,即是在断恶行善;妄念若起,立即以相续十念取代之,即是在随缘消业。所以,最省事而成效又最高的法子是:二六时中,行住坐卧,都不要放下十念相续地念。故善导大师谆谆教导道:“愿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卧,必须厉心克己,昼夜莫废。”(《净业专杂二修说》)此是智慧中人大安乐、大解脱法门也。至要!至要!

〔厉心克己〕厉心,激励其心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克己,约束自己不要去做不应该做的事情。“厉心克己”四个字,是克服困难、扫除障碍的强大武器。〔昼夜莫废〕昼夜都不要停止念念相续。 (详见《昼夜莫废》一文 )

然而,要注意的是:如果自己做不到“二六时中,行住坐卧,都不要放下十念相续地念”,则一定要找出原因来。其实,“二六时中,行住坐卧,都不要放下十念相续地念”并不比上班艰难,而往生极乐世界胜过挣得亿万富翁不知高出多少多少多少倍!但为什么许多念佛人做不到“不要放下十念相续地念”,却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能够受尽委屈日夜操劳呢?原因就是被业障住了(你剖析自己,观察别人,就会明白业是在怎样地障难)。这就是为什么念佛人非常强调断恶行善和持戒为本,因为这是“十念相续,积习成性”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怎么能够摆脱业障的笼罩和纠缠,怎么能够做到制心一处呢?这就会让“十念相续,积习成性”流于空谈。关于怎样做到断恶行善和持戒为本,详见“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课程表。

 

问:我也知道应当精进念佛,经常在下决心,但总是事与愿违,每天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过去了。怎么办?

答:问题在于:人人都知道自己会死亡,但是潜意识中,总是妄执自己不会死。所以,对于死亡的日渐逼近漠不关心,即便偶尔想起,也赶快摆脱这一念头。因此,所作所为都是以自己不会死为出发点,造种种业,“终朝(整天)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就是这种情形;更不知道去寻求今生出离死亡之圣道;即便已经在修学今生出离死亡之圣道,也是懈怠放逸。所以,要常常返观自心,来反省自己:是否又陷入妄执不死之颠倒?

普贤菩萨《警众偈》云:“是日已过(今天一过去),命亦随减(活在世上的日子也就随之减少一天),如少水鱼(犹如池水日渐枯竭之鱼),斯有何乐(这有什么快乐可言)?大众!当勤精进(应当勤奋精进地修行),如救头然如同救护自己的头那样,迫不可待。但念无常(时时刻刻想到念死亡的来临),甚勿放逸(千万不要放纵自己,去贪图闲适安乐,而浪费了宝贵的时光)。”

〔当勤精进,如救头然〕应当勤奋精进地修行,如同救护自己的 头颅那样,迫不可待。(例如,当有东西向头上砸来,就必须立即挡住,或者躲开,一刻也不能够耽误。同样,当死亡袭来,解脱此身的修行必须勤奋精进,一刻也不能够耽误。)“然”用于词尾,表示状态,例如:显然,忽然,飘飘然。这一句是说:死亡迅速逼近,念佛应当精勤不懈,赶快地迫不及待地,抢在昏迷死亡之前,成就“十念相续,积习成性”(详见《往生的条件》一文)。〔无常〕无有常住(世间一切之法,生灭迁流,刹那不住);亦指死亡、勾魂之鬼。〔甚勿放逸 〕千万不要放纵自己,去贪图闲适安乐,而浪费了宝贵的时光。佛言:“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佛说无量寿佛经》)

所以,要了生死,必须痛下决心。莲池大师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详见《莲池大师“一笔勾”词》

人们在发心改过的初期,都曾有过徘徊不前的瓶颈阶段,我们来看看先贤是怎样走出这个困境的。在《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译文):

当俞公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於是就在次日元旦,拜祷天地,发誓要痛改前非,断恶行善。给自己取了一个别号叫做“净意道人”,以表示要牢牢记住自己的誓言:铲除意恶。

刚刚开始断恶行善的那些日子,杂念纷起,乘隙而入,要么疑虑不前,要么懒散懈怠打不起精神。时光迅速过去,自己却依然是老样子。因此,俞公在家堂所供的观音大士像前,叩头流血,敬发誓愿:“愿善念永纯,善力精进;倘若自己断恶行善有丝毫放松,就永堕地狱。”每天清晨,虔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一百声,以祈求菩萨的保佑。

从此,一言一行,一念一时,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心放肆。凡一切能够帮助人的,有利於公衆的,不论事之大小,身之忙闲,人们知道还是不知道,自己力量够还是不够,都欢欢喜喜去做,曲意求全,直到办好为止。依随机缘,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采用各种方法,广植阴功。并且用伦理、道德、勤学、谦虚、忍辱、以及因果报应的道理,逢人就劝化教导。这样整天地做,都还感觉做得不够。每月的最后一天,就统计这个月的所言所行,然后写成疏文,在灶神的牌位前禀报。行持得纯熟了,动即万善相随,静则一念不起。

念佛人亦当如是,痛下决心,恪守誓言,一言一行,一念一时,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心放肆。光阴迅速,人命无常,切莫掉以轻心,嬉戏游乐,虚掷时光,而悔恨无穷!

想一想,在世间要成就一番事业,是何等的辛苦,何等的艰难!而且事不由己,须得求人,须得战胜竞争对手。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既不求人,又无竞争,仅需尽到自己应有的努力!所以印光大师开示道:“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

善导大师开示道:愿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卧,必须厉心克己,昼夜莫废,前念命终,后念即生。永受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净业专杂二修说》)

〔厉心克己〕厉心,激励其心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克己,约束自己不要去做不应该做的事情。“厉心克己”四个字,是克服困难、扫除障碍的强大武器。激励自己、约束自己。“厉心克己”四字,是克服困难、扫除障碍的强大武器。这里的“厉”同“励”,振奋、激励。“克己”:约束自己。〔昼夜莫废〕详见《昼夜莫废》一文。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佛说无量寿经》中谆谆劝勉道:“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

〔道德〕正法名为道,得道而不失谓为德。

 

问:我十念相续本来念得好好的,不知怎么搞的,大倒退了!怎么都念不好,烦乱、疲惫、昏沉相继而来,甚至妄想盘旋不去。这该怎么办?

答:这不是大倒退,而是前行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功夫得力,将阿赖耶识中所含藏的无量劫来的业种子逼急,蹦了出来。你要冷静地沉着应战。对付的办法,一个字:熬。用真信切愿焕发出来的热情、干劲和毅力来熬,熬过去就是胜利!所以,这时候一定要抖擞精神,始终不放下佛号。“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只管照顾好自己的佛号就翻不了船!“不管身心多疲惫,求生净土愿不退。”熬的时候虽说是要咬紧牙关,这主要是指坚韧不拔的信心,和不向困难低头的决心。但在具体做的时候,不妨来点小幽默,而且面带微笑:看你能把我怎么样!记住,这是黎明前的黑暗。熬过这关,就是大胜利。

〔无量劫来的业种子逼急〕江味农先生在《复毛敬泉居士》一书中有这样一段经验谈:忆前五年,弟(江味农先生自称)在北京,一日正念佛次(有一天正在念佛的时候),忽起大恶念,骇极,汗出如洗(大汗淋漓),竟有数日不敢作功课。嗣思(随后自思)生平绝无此想,何来此念,殆多生业种乎(大概是多生以来蕴藏在阿赖耶识中的业种子罢)?稍稍自释(稍稍自行宽解)。然究疑莫能决(然而究竟是怎么回事,自己不能确定)。后叩诸谛老法师(后来请教谛闲法师),谛公曰:‘此多生种子(这是多生业种子),今为佛力熏逼而出,由此加功,即可拔去根株(即可根除这些业种子)。’”

憨山大师在《答郑昆岩中丞》一书中,也有这样的开示:如果工夫做到得力处,外境不入,唯有心内烦恼,无缘无故突然四起。或者欲念横发,或者心生烦闷,或者起种种障碍,以致心疲力倦,无可奈何。这是阿赖耶识中,所含藏的无量劫来的习气种子(亦名业种子),今日被工夫逼急,都现出来。这是最紧要的关头,自己一定要心中有数,先要识得破,透得过,决不可被它们笼罩,决不可由它们调弄,决不可当作实事。但只是抖擞精神,奋发勇猛,提起本参话头。若是欲念烦恼还盘旋不去,就在这些念头起处,一直紧追下去:我这里本来并无此事,问它自何处来?毕竟是个甚么?决定要见个下落。如此一拶下去,只教神鬼皆泣,灭迹潜踪。务必要赶尽杀绝,不留寸丝。如此著力,自然得见好消息。(原文详见《禅净要旨》中“修悟法要”一节。)

另外,当烦乱(或疲惫、或昏沉)时,你就仔细观察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当你这样观察时,烦乱(或疲惫、或昏沉)会逐渐变得不那么强烈,也不那么搅扰人了,心就慢慢安宁下来了。

 

 

不管身心多疲惫,求生净土愿不退。

 

问:什么是出离心?

答:出离心就是出离娑婆世界、出离生死轮回之心。这是一切修行的原动力。净土宗常说:“欣求极乐,厌离娑婆。”厌离娑婆就是出离心。修行懈怠畏难,贪恋尘事欲乐,这都是出离心不强的具体表现。所以,修出离心是净宗修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此,历来祖师大德都有许多重要的开示,详见《欣求极乐厌离娑婆》一文。

修出离心的关键是:看破,放下。要注意的是,放下并不是放弃、逃避。对于现实生活,念佛人要勇于面对,勇于承当。尽责尽力地做好自己应当做的事情,而“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也是修行,而且是非常殊胜的修行。在锤炼中挺进,品位必高。(详见《佛法在世间》一文)

 

问:藕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说“问:十念一念并得生,何须七日?答:若无平时七日功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这是什么意思?

答:这里的“七日”是指一心不乱。这段话的意思是:“学人又问道:临终十念或一念相续都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又何必要有念佛一心不乱的功夫呢?答:若无平时一心不乱的功夫,哪里会有临终之十念或一念相续呢?”古时行文,喜好用典(引用典故),“七日”之典故出自《佛说阿弥陀经》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关于若一日乃至若七日达到一心不乱的注释,详见《阿弥陀经注》

 

问:如果已经成就“十念相续,积习成性”,但临终昏迷,能够往生吗?

答:这个问题,我只能够依据自己的修学体会来回答,纯属个人见解,仅供参考。人停止呼吸,神识离开身体,直到投胎,有一个四十九天的中阴身阶段。已经成就“十念相续,积习成性”的亡者,在这四十九天中一定会念佛。只要有一次十念相续,就会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已经成就“十念相续,积习成性”,但临终昏迷,一定能够往生。

藏传佛教在人去世后有中阴救度,汉传佛教在人去世后做超度法事,都是令中阴身醒悟而得度。而成就“十念相续,积习成性”的亡者,能够自度。

因此,念佛人在世时,一定要把十念相续练得纯熟,在各种情形下都能够做到十念相续,以确保往生。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厉心克己,昼夜莫废。

如此行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净业成就〕念念相续(不夹杂妄念地念佛),则未来的根身世界,密随其心,都在念念转变。这不是凡心肉眼所能知见的。待到报终命尽,阿弥陀佛及诸圣众,忽现在前,或现异香天乐,诸灵瑞相,世人才说是净业成就。然而净业之成,哪里是在此时此刻呢?〔根身〕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组合而成之身。

附 录

问:怎样直接做到十念相续?

答:莲池大师开示了一个妙法:“以心缘历,字字分明。”(《云栖法汇》)你坚持下去,就会做到十念相续,然后令其积习成性。若是对于这个方法还下不了手,就说明觉知力太差,应先修学《净宗参究念佛》中“前行”一节来培养觉知力。觉知力培养起来了,用莲池大师的方法来做到十念相续,是毫无问题的。至于每十句的念法,你可以两句两句地念,两句为一组,默数五下便是十句。熟了不用数,出口就是清清楚楚的十句。这一方法既摄心又简便,容易成就“十念相续,积习成性”。

〔以心缘历,字字分明〕念佛时觉知佛号,即念即知。其方法是:一字一字地念:南——,无——,阿——,弥——,陀——,佛——,字字觉知。这是初学的方便,功夫上手了,就可以逐渐缩短字与字之间的时间,佛号一句一句绵密不断,犹如呼吸相似。这样行持得久了,佛号自然会在心中连绵不断地涌出,成为生活的主旋律,加之字字觉知,则佛号“历历分明,不昏不散”矣。(详见《觉知念佛(精简版)》

或者这样来念佛:想象心如玉瓶,佛号如宝珠,随着念佛,粒粒落入。适当地调节佛号的快慢和佛号之间的时间间隔,要清楚地感受到每一粒宝珠的“落入”。行持熟了,佛号与心相应,自然相续(佛号不被妄念间断即为相续,不一定佛号之间没有时间间隔)。若是对于这个方法还下不了手,就说明觉知力太差,应先修学《净宗参究念佛》中“前行”一节来培养觉知力。觉知力培养起来了,再这样来念佛。

此外,你也可以采用呼吸念佛法,三个呼吸为一组来练,使之积习成性。(详见《呼吸念佛精要》一文)

 

另外,介绍“系念门”如下: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云:“系念不乱。”(详见《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注》)所以,在念佛时要以整颗心来系念,如子忆母而且要有意识地培养系念力,系念力强了,十念相续自然成就。

对此,慈云忏主开示道:

无论办公还是居家,涉历种种缘务,虽然匆忙,而内心常不忘于佛,及忆净土。譬如世人有迫切之事系于心中,虽然历经谈话、去来、坐卧、以及种种作务,都不会妨碍密忆此事,此事始终栩栩如生地现在眼前。系念佛之心,也应当这样。或若失去系念,便要屡屡地摄还,久久成性,任运常忆。《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系心于佛,任运常自遮挡一切恶念。设欲作恶,忆佛之故,恶不能成。纵使随恶作恶业时,心也常自缓软,如身有香,自然离臭。

又,每当察觉心中微起恶念,便立即忆佛,以佛力的缘故,恶念自息,如人遇难,求救于势力强大的援助,必得免脱。

又,若见他人受苦时,以系念佛之心,怜悯于他,愿其离苦。若是判刑,由于系念佛的缘故,生怜悯心,虽是依循王法,应当默作愿云:‘我行王法,这不是我的本心,愿你往生净土,誓相救济。’

凡是经历一切境界,或善或恶,由于系心于佛,都是真心在作主。故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云:‘作一切恶,皆不成就;若作善业,皆悉和合。’就是这个意思。如是相续的地在心中系念佛,能办一切净因功德。

原文:“凡公临(办公)私养(日常生活),历涉缘务,虽造次(匆忙)而常内心不忘于佛,及忆净土。譬如世人切事(迫切的事)系心,虽经历语言、去来坐卧、种种作务,而不妨密忆(而不妨碍内心想念),前事宛然。念佛之心,亦应如是。或若失念,数数摄还,久久成性,任运常忆。《楞严经》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系心,任运常遮(阻止)一切恶念。设欲作恶,忆佛之故,恶不能成。纵使随恶作恶业时,心常下软,如身有香,自然离臭。又复觉心微起恶念,即便忆佛,以佛力故,恶念自息;如人遇难,求彼强援,必得免脱。又若见他受苦时,以念佛心,怜悯于彼,愿其离苦。若断刑狱(判案),以念佛故,生悯念心,虽依王法,当密(通“默”)作愿云:‘我行王法,非我本心,愿生净土,誓相救济。’凡历一切境界,若善若恶,由心忆佛,皆心念作愿。故普贤愿王云:‘作一切恶,皆不成就;若作善业,皆悉和合。’即此意尔。如是相续念佛在心,能办一切净因功德。”(《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此“系念门”,为益最大,下手处在于心中常自系念,不忘于佛。愿于一切善恶境界及种种作务,皆密忆系念不断,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顷刻)离也’。

在培养系念力时,可以提一句佛号,便系念一会儿。随着练习,逐渐增长系念的时间。在《念佛人的一分钟禅定》网页上,有一个音频播放器:一分钟后,钟声敲响。(右击“播放键”,可在菜单上设定循环播放模式或者下载。)你可以用它来测量,提一句佛号能够系念多久而无妄念生起。并且用它作为工具,来帮助你练习逐步延长系念的时间。这是培养系念力的基本功,非常重要,一定要下苦功夫练好,令系念力专注、连贯、持久、抗干扰,做到一句佛号所向无敌,任运常自系念。禅宗四祖道信大师关于“守一不移”的开示,十分精辟,这是所有学佛人入门的基本功夫,希望你灵活运用。(详见《守一不移》一文)

〔任运常自系念〕随顺环境之自然变化而心中总是在默默地系念。

 

问:“十念相续,积习成性”,具体应当怎样来修炼?

答:可分两方面来进行。一方面,不断地十句十句地念,使其熟之又熟,直到纯熟。另一方面,培养忆佛之念力,令其专注、连贯、持久。方法是:提一句佛号,即专注地、绵密不断地、如子思母地忆念阿弥陀佛(佛光照耀身心,得大加持);待到妄念欲起之时,再提一句佛号,即专注地、绵密不断地、如子思母地忆念阿弥陀佛;如此继续。两句之间不杂妄念,其时间间隔愈长愈好。日久功深,那时不仅十念相续,而且能够百念相续,千念相续,随时相续。

〔念力〕专念之力,能抗干扰和诱惑。《佛遗教经》曰:“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曰:“念力强故,得见我身。”〔佛光照耀身心,得大加持〕《佛说无量寿经》云:“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若在三涂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蒙解脱。”印光大师《大势至菩萨赞》曰:“如子忆母忆世尊(阿弥陀佛),直下即蒙恩。因心果觉两相契,立刻返本还源,都摄六根妙难论。”〔三垢〕三毒的别名,即贪、嗔、痴。〔三涂〕火涂、刀涂和血涂,即三恶道之地狱、饿鬼、畜生,乃身口意诸恶业所引生之处。(一)火涂,即地狱道,彼处众生常为镬汤炉炭所苦,故称火涂。(二)刀涂,即饿鬼道,彼处众生常受刀杖驱逼之苦,故称刀涂。(三)血涂,即畜生道,彼处众生,强者伏弱,互相吞啖,饮血食肉,故称血涂。

 

 

参考阅读:

净宗参究念佛

怎样能够往生

往生的条件:临终十念相续

欣求极乐 厌离娑婆

欣求极乐 厌离娑婆(白话版)

忏悔歌

今生,将是我在娑婆世界里的最后一生

刻意苦练一万小时成天才

往生范例

一分钟禅定

守一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