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说修行”网上佛学院

净修院       禅修院       修学园地

一心念佛,而不是散心念佛

 

湛然

 

一心,这是净土宗正确修学的关键。

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开示道:

诵经、观想、礼佛、念佛和赞叹、供养,

要一心,才是正行。

 

一心念佛是顺从阿弥陀佛之愿,

而散心念佛则是违背阿弥陀佛之愿。

 

“口念弥陀心散乱(散心念佛),喉咙喊破也徒然。”

 

革除掉散心念佛的坏习惯,

培养起一心念佛的好习惯,进而积习成性。

成败在此一举!

 

此是选佛场,一心及第归。

 

〔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这是证悟大道的憨山大师肺腑之言啊!

 

问:什么是摄心念佛?它与一心念佛有何异同?

答:摄心,是令心专注于一境,不散乱不昏沉。所以,摄心念佛就是一心念佛。摄心念佛(一心念佛)极其重要,为决定不易之道。对此,印光大师开示道:“摄心念佛,为决定不易之道。”(《印光法师文钞·复刘观善居士书一》)又开示道:“六根不摄,虽则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纷飞,难得实益。”(《印光法师文钞·复幻修大师书》)道绰大师开示道:“智者勤摄心,临终意不散(于是成就临终正念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习心专至,临终必散乱(于是不能够成就临终正念而依旧六道轮回)。”(《安乐集》)

〔一心〕不杂妄念之心。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中开示道:一心者,心心相续,无他想间杂。(详见《昙鸾大师净土教法》

 

问:持名念佛应当是一心念佛,还是散心念佛?

答:应当一心念佛,散心念佛是错误的。因为往生的条件是:临终十念相续(详见《往生的条件》一心念佛就是为了做到临终十念相续,而散心念佛做不到。道绰大师开示道:如果平时散心念佛,临终怎么能够做到十念相续呢?所以智者平时勤摄心而一心念佛。(原文:“智者勤摄心,临终意不散;不习心专至,临终必散乱。”)详见《道绰大师净土教法》。历来祖师大德莫不如此开示、教导,例如印光大师开示道:“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印光法师文钞·与陈锡周居上书》)

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也谆谆教导:要一心念佛。这是阿弥陀佛的话!善导大师开示道: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是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之开示,专讲怎样念佛

译文: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行住坐卧,无论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就叫做正定之业,这是顺从阿弥陀佛之愿的缘故。

〔一心〕不杂妄念之心。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中开示道:一心者,心心相续,无他想间杂。(详见《昙鸾大师净土教法》)〔念念不舍〕每一个念头都是弥陀名号。〔正定〕正确的禅定。身心清净,而不散乱,叫做“正定”。〔业〕身口意之造作。〔顺彼佛愿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这是顺从阿弥陀佛之愿的缘故。

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他的话就是阿弥陀佛的话。由此可知,众生一心念佛,念念不舍,这是顺从阿弥陀佛之愿。那么,散心念佛则是违背阿弥陀佛之愿!

〔散心念佛〕口称佛名,心想它事。关于散心念佛憨山大师在《费闲歌》中开示道: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费闲歌〕“费”,花费时间和精力;“闲”,没有用、白费功夫。费闲,就是花费了时间和精力而没有实际效果,即通常所说的做无用功。在《费闲歌》中,憨山大师指出修行中常见的白费功夫之误区,以及如何走出误区。(详见《费闲歌注》

 

 

现将憨山大师这段开示抄录并注释如下:

【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

念佛容易而信实之心难,心口不一(心不信实:口中在念佛,心中却在想别的事)总是闲(都是白费功夫);口念阿弥陀佛心中却在想别的事,喉咙喊破也枉然。

〔信心〕信实之心,心口不一即伪。所以,下一句就是“心口不一总是闲(都是白费功夫)”。这里的“信”,并不是信愿行之信,而是信实的意思。例如“信风”,就是每年只要到了一定季节便会应期而来的风——信实之风。〔信实〕诚实、不欺骗的意思。〔喉咙喊破也徒然〕因为“口念弥陀心散乱(散心念佛)”不能够成就临终十念相续(这是往生的最起码要求,详见《往生的条件》),所以不得往生,白费功夫。

憨山大师在这里一针见血地指出:“口念弥陀心散乱(散心念佛),喉咙喊破也徒然。”

 

一心,这是净土宗正确修学的关键。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开示道:诵经、观想、礼佛、念佛和赞叹、供养,要一心,才是正行。善导大师云:“然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这才是正行)。”(《观经四帖疏》)

〔往生经〕即净土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二报庄严〕依正二报庄严。〔依正〕依报和正报。依报:依之而住的果报,如国土大地、房屋器具等,也就是生活环境。正报:佛及众生之身心,这是依过去的业因而感召得来的果报正体。西方极乐世界的正报有二:一、主庄严,即阿弥陀佛(无量寿佛);二、圣众庄严,即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声闻、天人。(详见《观无量寿佛经》)

 

一心念佛,极其殊胜。

因为,一心念佛,则戒定慧三学俱备:

戒是防禁过错,若是能够一心念佛,则诸恶不入,这就是戒。定是去除散乱,若是一心念佛,心不攀缘其它,这就是定。慧是明照,若是观照佛号做到字字分明,亦观能念和所念皆不可得,这就是慧。所以一心念佛,就是戒定慧。

〔三学〕戒学、定学、慧学。戒即禁戒,律藏之所诠,能防止人们造作一切身口意的恶业;定即禅定,经藏之所诠,能使人们静虑澄心;慧即智慧,论藏之所诠,能使人们发现真理而断愚痴。修此三学,可以由戒得定,由定发慧,最终获得无漏道果,所以三学又名为“三无漏学”。

因为,一心念佛,则六度万行皆具足:

一心念佛,万缘自然舍弃,这就是布施波罗密;一心念佛,诸恶自然止息,这就是持戒波罗密;一心念佛,心自然柔软,这就是忍辱波罗密;一心念佛,永不退堕,这就是精进波罗密;一心念佛,其它念想不生,这就是禅定波罗密;一心念佛,正念分明,这就是般若波罗密。由此而推展到一切之行法,一心念佛,则万行具足。

〔六度〕六种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槃安乐彼岸的法门,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布施能度悭贪,持戒能度毁犯,忍辱能度嗔恚,精进能度懈怠,禅定能度散乱,般若能度愚痴。〔六度万行〕《菩提心论》云:“复经三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修六度万行,皆悉具足,然证佛果。”

所以,一心念佛,是大安乐、大解脱法门。放下万缘,一心念佛,得大自在。

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开示道: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每一念都不被妄念牵离)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阿弥陀佛)愿故。”

 

对于一心念佛,善导大师在《净业专杂二修》中还开示道:

 

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愿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卧,必须厉心克己昼夜莫废,前念命终,后念即生。

永享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

 

这里开示的“念念相续”与前面开示的“一心持名,念念不舍”是同一个意思,专讲怎样念佛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印光大师对这一段开示极为赞叹,赞曰:“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阐净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实处教人修持。至于所示《专杂二修》,其利无穷。(《印光法师文钞·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现注释如下:

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终生这样行持的人,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正是由于持名念佛比观想念佛容易成就的缘故临命终时只要做到念佛之念相续(不被妄念间断),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若能够念佛之念相续,终生这样行持的人,有十人即十人往生,有百人即百人往生。

〔相续即生〕临命终时只要做到念佛之念相续(不被妄念间断),即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便蒙佛接引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感应道交〕众生之感与阿弥陀佛之应,相互交通。〔念念相续〕佛号彼此之间不被妄念间断,但可以有时间间隔。切不可将这里的“相续”二字,误解成口头上佛号相续(心中却杂有妄念)。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因为临命终时,念佛之念相续即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要终生这样来行持,令念佛之念相续,积习成性。这样就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十即十生,百即百生。〔积习成性〕就是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令念佛之念相续成为本能,也就是通常所说‘习惯成自然’。

【愿一切人等,善自思惟,行住坐卧,必须厉心克己,昼夜莫废。】

所有的人,好好思量,行住坐卧,必须激励自己、约束自己,昼夜都不要停止念念相续

〔厉心克己〕厉心,激励其心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克己,约束自己不要去做不应该做的事情。“厉心克己”四个字,是克服困难、扫除障碍的强大武器。〔昼夜莫废〕昼夜都不要停止念念相续。

【前念命终,后念即生。永受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

这样行持下去,前念命终,后念即生西方极乐世界。永受无为法乐,乃至成佛,岂不快哉!

〔前念命终,后念即生〕这是说:由于念佛之念相续,因此临终之最后一念必定是念佛之念,最后一念之后就立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问:有一种说法:“虽是散心念佛,只要信愿具足,亦必往生。”这种说法正确吗?

答:佛和祖师都一再教导要一心念佛,并且一再叮咛要如说修行。因此,信愿具足者,必定是如说修行,而一心念佛。散心念佛者,是由于畏难畏苦、懒惰懈怠,于是违背佛和祖师的教导而行,这正是信不真愿不切的具体表现所以,散心念佛者,信愿一定不具足。

“虽是散心念佛,只要信愿具足”是说:散心念佛而又信愿具足。然而,“散心念佛而又信愿具足”这种情形,根本就不存在,是伪命题,就如同不存在临阵畏缩的勇敢战士一样。因为既然信愿具足,就不会畏难畏苦,而违背经论和佛菩萨一心念佛的教导去散心念佛。所以,“虽是散心念佛,只要信愿具足,亦必往生”根本就是谬论。

〔命题〕表示判断的陈述句。〔伪命题〕不真实的命题。既然“虽是散心念佛,只要信愿具足”这种情形都不存在,哪里谈得到往生不往生的事呢?

 

问:为什么说“散心念佛而又信愿具足”这种情形,根本就不存在?

答:对此,阿弥陀佛再来的永明大师开示道:言行不称(言行不符),信力轻微,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念佛之念被妄念间断)之意,恃此懈怠(依赖这懈怠之行),临终望生(想要临终往生),但为业障所遮(但被业障所障碍),恐难值其善友(恐怕难以遇到能够令他成就临终正念的善知识),风火逼迫,正念不成(不能够成就临终正念——临终十念相续,因而不得往生)。”(《万善同归集》)

〔阿弥陀佛再来的永明大师〕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所以永明大师的诞辰农历十一月十七日,就被作为阿弥陀佛圣诞。对于永明大师,印光大师赞曰:“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大慈大悲,开化众生。”(《印光法师文钞·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语》)所以,永明大师所说的话,等于是阿弥陀佛亲自所宣说的。〔言行不称〕言行不符。口头上说自己真信切愿,但在实际行动上却是信不真、愿不切:畏难畏苦,懒惰懈怠。所以永明大师的下一句就是:“信力轻微。”并且呵斥道:“恃此懈怠。”

在这段开示中,“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之意”即是散心念佛。为什么会散心念佛呢?永明大师开示道:这是由于“言行不称,信力轻微”,也就是说信愿不真切。而且永明大师呵斥散心念佛是“恃此懈怠”,其结果是“正念不成”不得往生。所以,“散心念佛而又信愿具足”这种情形,根本就不存在而且,散心念佛的结果是:临终正念不成,不得往生。

念佛人一定要牢牢记住世尊在《无量寿佛经》中的谆谆教导,并且随时警醒自己: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

 

一心念佛其实并不困难。世上无论学会哪一种技艺,都必须按照正确的方法,有恒心有毅力地不断练习,才能够掌握。例如弹钢琴,打篮球,等等。相较而言,比起学会弹钢琴,掌握一心念佛要容易得多,而其意义和价值之高,不可言喻。一旦你掌握了一心念佛的方法,每天念佛就用一心念佛的方法来念,长久下去,自然熟能生巧,巧能成妙。还愁命终不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了生死、出轮回,这是人生头等大事,务必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办成。随时提醒自己:一旦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便是金刚那罗延身,永无老病苦死,但受诸乐,直至成佛。修学中,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够克服呢?

 

世界上有两种人:空想家和行动者(Dreamer and Doer)。空想家们善于谈论、想象、渴望、甚至于设想去做大事情;而行动者则是去做!你现在就是一位空想家,似乎不管你怎样努力,你都无法让自己去完成那些你知道自己应该完成或是可以完成的事情。不过,不要紧,你还是可以把自己变成行动者的。”——《习惯与成功》

 

问:怎样做到一心念佛?

答:推荐你修学《净宗参究念佛》,这是憨山大师和莲池大师为净宗念佛人亲自走出来的路子。另外,以下书籍及文章都是介绍一心念佛的具体方法,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它们是:《觉知念佛》《呼吸念佛精要》《临终十念,相续即生》。在净宗典籍中也有许多一心念佛的方法,均可选用。同时,推荐你阅读《习惯与成功》一文。革除掉散心念佛的坏习惯,培养起一心念佛的好习惯,进而积习成性(习惯成自然),成败在此一举

 

在此,衷心祝愿:一心念佛道场,遍地开花。在那里,教授师尽心尽力地传授一心念佛,细致有效地指导一心念佛;学人们热诚真切地一心念佛,坚持不懈地一心念佛。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勉励,互相督促,互相交流经验和心得。此是选佛场,一心及第归,让我们相聚在西方极乐世界!

〔及第〕考试中选。

 

 

 

参考阅读:

净宗参究念佛

今生,将是我在娑婆世界里的最后一生(朗诵)